公安学院党委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 2025年03月24日
  • 公安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3月24日上午,公安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永宁主持。

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传达学习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并就学院党委学习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会议强调,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此次学习教育对于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意义,对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意义。学院党委要将本次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此为契机持续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各党支部要准确把握学习教育目标要求,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加强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要聚焦主题,深入学习研讨,将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相结合,与巡视巡察工作相结合,在深学细照中找准查实突出问题,动真碰硬抓好整改措施落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供稿:公安学院 撰稿:田瑜 审核:李永宁)

相关新闻

  • 我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时期老校友阿生福子女一行回校

    3月19日,我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时期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子女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等一行四人回到学校,寻访父辈奋斗足迹。 在校史馆内,阿地里江等驻足在毛泽东主席接见阿生福的照片前,深情凝眸、眼含泪光。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副校长赵全宇等会见了阿地里江一行,并一同参观了校史馆,共同追忆了阿生福老校友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光荣事迹,以及老人家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那段历史。 阿生福,原名阿不都哈迪尔·吾买尔,维吾尔族,1956年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现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民族班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阿生福长期从事民族教育与管理,1959年调回新疆政法干校,致力于为新疆培养法治人才,为新疆法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阿生福的大女儿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1957年在我校出生,后随父回新疆;阿生福的儿子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1962年出生在新疆,曾任阿克苏地区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1956年8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2025-03-24
  •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举办“红色熔炉”党员工作室成立仪式

    3月21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在致知楼举行“红色熔炉”党员工作室成立仪式。工作室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拓展学院党建工作载体,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头雁”作用,带动全院党员教师下沉学生社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成立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对“红色熔炉”党员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为工作室揭牌。对工作室下一步的建设和工作开展,他提出三点期望,一要传承红色基因,凝心铸魂,创新思政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学院党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二要紧跟学校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打造“有温度”的党建工作,解锁可感可知可亲的党建工作新密码。三要结合学院特点创新特色党建品牌,在工作开展中擦亮红色底色,不断凝练总结,探索出可复制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成立“红色熔炉”党员工作室,旨在进驻学生社区为全院学生提供理论宣讲、学业帮扶、学科竞赛指导、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矛盾调解等多项服务,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工作室目前共由3位教师党员和15位学生党员组成,全院12位党支部书记参与日常工作,带动全院69名教师党员参与其中,将聚焦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引领“枫桥经验”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此次“红色熔炉”党员工作室的成立,正是学院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探索,将“五个坚持”有效融入学生社区治理之中,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夏雨晴 审核:刘渊)

    2025-03-24
  •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汉中仲裁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科研教学实践基地

    3月20日上午,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汉中仲裁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暨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汉中市举行。汉中市司法局副局长、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苏阳,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参加签约仪式。 苏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落实汉中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汉中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汉中仲裁委将依托高校科研与人才优势,进一步提升仲裁队伍专业水平,同时为师生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助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 倪楠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智库作用,通过联合举办学术论坛、案例评析、课题调研等活动,挖掘“汉中仲裁文化”,促进法学理论研究与仲裁实务深度融合,为优化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智慧。 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务创新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标志着校地协同培养法治人才、共同促进仲裁事业发展迈入新阶段。根据协议,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将在汉中仲裁委设立科研教学实践基地,为在校生提供案件研讨、实习实训平台;汉中仲裁委将选派优秀仲裁员和工作人员参与高校课程设计、仲裁制度与实务创新等课题研究,提升仲裁法治保障能力。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