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习仲勋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区政委、西北行政委员会任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此期间,他非常重视西北地区的文化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党校、民族学院、行政学院等干部学校的教育事业,尤其重视有着革命熔炉之称的延安大学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中共中央西北局出于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和解放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延安大学从延安迁往西安,根据实际需要而更名、组建的干部培训学校。在习仲勋关怀和指导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历时四年,培养了12800多名革命干部,为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区基层政权建设以及恢复西北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时空发生了巨大转变,但回顾习仲勋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指导和关怀,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仍不失其对当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决定组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关怀管理体制和学校建设
伴随西北解放迅猛到来的新形势,接管陕西省和大西北已解放城市和乡村旧政权,同时建立新政权,进行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任务成为西北地区迫在眉睫的大事。但当时的干部状况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及时调整教育方针与目标,转为短期培养和训练大批干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49年三四月间,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延安大学为西北解放加紧培训大批干部的事宜。“经过讨论,习仲勋书记作了结论。”[1]会议决定:西安解放后,将延安大学从革命圣地延安迁往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并指示今后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加以短期培训,分配西北各省工作;另外还要求负责训练一部分新解放区接收的国民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旧公职人员,以适应建设新区和城市的需求。
▲1949年,为了培养新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各类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原延安大学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今后该校一切校务,统由西北局直接领导。
延安大学于1949年6月25日正式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即任命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马明方兼任校长,李敷仁为副校长。7月28日,西北局办公厅根据5月23日西北局《关于加强训练大批新区知识分子的决定》,确定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各部主要负责人的名单,健全了学校的领导管理机构。194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正式下达通知:“为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西北局决定原延安大学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今后该校一切校务,统由西北局直接领导”。[2]1950年4月8日,根据西北局关于民大领导问题的决定,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
习仲勋不仅关注学校的组建,还非常关注学校的基本建设。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大学的搬迁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建设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1951年春,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为学校批准拨款7亿(旧币)多元修建费。
二、明确学校办学任务和人才教育培养要求
1949年9月21日,习仲勋出席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开学典礼并做重要讲话,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学习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明确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在全国战事胜利的形势下,西北战争局势很快就要胜利结束了,西北局担负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战争,而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的任务。担负并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大量干部,但“西北正在闹干部荒,处处都在喊着要人,但是不经过改造,基本思想没有经过改造,立场不明确,那是不能工作的,要从思想上改造,要从政治上武装。”[3] 一边是需要大批干,一边是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承担培养干部任务成为历史选择。习仲勋从政治的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地位和性质,“这是一个政治工厂,要训练出大批的政治干部。”[4] “这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政治兵团,要我们率领广大群众去和我们的参与敌人与封建势力搏斗。”[5]“在我们学校里,有大量的知识分子,有一部分国民党军官和公务人员,但无论来自那一方面,既已入学,就要改造思想,建立新的、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6]习仲勋的这些讲话,阐明了创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开展干部培训教育的历史意义、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学校办学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第二,强调师生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应该是每个学员的人生价值目标。培育学员科学的职业价值取向是教育教学是否具有成效的价值尺度。习仲勋要求学员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把毕生之力贡献给人民。他指出:“今后参加革命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职业问题是能得到解决的。但是职业不应该放在第一位的。要和人民在一起,竭尽毕生之力,贡献给人民。为谁服务?这是一个基本问题,这问题弄明白,则职业问题迎刃而解。若这一点作不到,你就是学了许多马列主义和知识,仍旧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老百姓不需要你的。”[7]他还强调学员要深入实践,要求学员毕业后到工厂去,到农村中去,到兵营里去,到经济部门的各种企业中去。他认为学员只有在实践中去锻炼一二年后,才可以算为一个比较完全的知识分子。习仲勋在这里阐明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教育宗旨,所有学员都是要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服务的,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指明了学员的人生价值取向。
第三,强调要正确处理技术和思想改造的关系问题。技术没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分,但科学技术有为谁服务的问题。西北民大的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旧知识分子和旧公职人员,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还需要发挥这个群体的作用,但必须改造他们的旧有思想,引导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因此,习仲勋讲话中强调:“没有思想改造,任何技术都不能掌握,不能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造时必需走的一步,这一步应该老老实实的走过去,给以后学习其他本领和技术打下一个基础。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没有它,一切技术都是空的。”[8]这实际强调了技术为谁服务的问题,强调了学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阶级立场。
第四,强调要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艰苦朴素是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的革命传统,促使学校在艰苦的环境下取得辉煌的成就。西北人民革命虽然地处西安,环境有所改变,但还是面临没有校舍、缺少经费等困难,要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还是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因此,习仲勋指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有一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是应该的。需要提倡的。我们要老老实实的锻炼自己,新社会的任务大得很,建设新中国若没有成千上万的艰苦朴素的干部,成功是不可能的。”[9]这既是对延安大学优良作风的传承,又是对学校师生员工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1952年9月11日,民大三部第五期(经济建设班和轮训干部班)举行开学典礼,习仲勋出席并为典礼题字,勉励大家,正确认识国家面临的新情况,努力学习,参加祖国经济建设。
三、提出在社会工作中的深层学习要求和期望
1950年4月6日,学校在永乐店三部校园内隆重举行一、二、三部第一期同学毕业典礼。习仲勋出席毕业典礼并做重要讲话,提出了深层学习要求和对同学们的期望。
第一,强调要深入学习共产主义体系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来扫除“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党的反动思想体系,和各种狂妄的欺骗宣传,虽然早巳经破产了,幻灭了,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反动思想残余影响、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旧的资本主义思想消极影响等“旧思想”和“旧影响”仍然存在,有的还非常普遍,非常牢固。习仲勋认为,留恋、保存那些旧影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会成为成为个人进步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努力扫除旧影响。对于怎样扫除这些旧影响,他强调学员要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以武装头脑,自我改造,清除旧思想和旧影响。针对时局实际和教育培训需要,他指出,“现在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就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是共产主义体系的思想、观点和理论。”[10]因为“它已经是全国人民实际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了。只有好好学习这个先进的理论,应用这个理论去结合实际生活,说明实际生活,批判旧的东西,认识新的东西,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改造,把一切旧影响都扫除干净,建立起新的革命人生观,并在参加实际斗争中逐步地将它稳固起来。”[11]习仲勋提出学员要清除“旧思想”和“旧影响”,学习共产主义体系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树立科学的革命人生观,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干部培养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勉励学生迎接挑战,联系群众,战胜困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参加实际工作,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们既有空前的美好机遇,也有面临各种新的考验。习仲勋在讲话中分析了学员将要面临的问题,他指出,实际工作中是有很多的困难的,特别是新干部,刚走到实际工作中去,情况不熟悉,群众不熟悉,工作不熟悉,周围共事的人也不熟悉,这就必然要碰到许多困难。但“我们一定要战胜困难。只要我们和在一块工作的同志很好的团结,特别是向老干部学习,紧密联系群众,刻苦用功,不断改正缺点,求得进步,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才能真正坚定自己的革命思想,把自己锻炼得坚强起来。”[12]习仲勋不但给师生摆出了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而且指明了解决困难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搞好团结、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与党的方针路线紧密结合。这一要求,使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一开始就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合格的革命和建设人才打下坚实政治思想基础。
第三,对学生提出将为人民服务付之于实际行动的学习要求。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般的口号,而是要表现在每个人的具体活动中。所以,习仲勋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坚决拥护和执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二是要建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革命思想,和廉洁、朴素、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三是要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谁服务是阶级立场问题,是干部培训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习仲勋在讲话中明确地指出,我们讲为人民服务,主要就是为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服务,他们是我们国家的主体,人民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只有真正把他们的事情办好了,其他各阶层的事情,才有好的起来的可能,整个国家的事情才有办好起来的可能。这是我们时刻都要牢记的。这一要求为学员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群众观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四,对学生提出勉励和希望。习仲勋在讲话指出,民大第一期的全体同学们,已经在学习中,经过思想改造,初步建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要走上各种实际工作岗位。“希望大家勇敢地走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学校里学得的东西,在实际中再锻炼,再提高,争取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范工作人员。”[13]这一勉励之语,既是对毕业学生寄予的厚望,也是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在各自岗位上争先创优、奋勇向前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四、高度评价学校的办学业绩,提倡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办学中克服种种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学校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积累了先进的办学经验,得到习仲勋和西北局的认可和赞扬。
第一,高度肯定和赞扬西北民大的的办学业绩,给予师生以极大的鼓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建校之初遇到极大困难,但号召大家自己动手,自己建校。如没有校舍,借用裕秦沙厂和东北新村部分房屋做临时校舍,由于房子破旧不堪,全体师生帮助搬运木料砖瓦修补校舍,铺平道路;没有操场,学生自己找空地,清除杂草做成操场;井水不够用,自己动手挖井;没有围墙就自己动手打围墙;用芦席搭建教室,用木板当作课桌。全体师生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己动手修建校舍,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及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学校建设、学员培训等方面取得重大成绩。1950年4月6日,习仲勋在学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上,对学校取得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讲到,由于全体学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完成了原定的教育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使几千个青年经过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结合实际,自我改造,解脱了各种旧思想影响的束缚,走向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这是一件大事。”[14] 习仲勋在高度赞扬学校业绩的同时,还要求学校总结、推广经验以推动各地学习运动。他在讲话提出,“在西北的学习运动中,你们是走在前头,应当把师生在西北的学习运动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起来,写成文章介绍各地,以便有利于推动各地的学习运动。”[15] 习仲勋对办学业绩的肯定和赞扬,对西北民大的师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学校提升凝练的办学经验,经过西北局宣传部的宣传推广,对西北地区的其他学校都起到了重大的指导借鉴作用。
第二,高度赞扬学校“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校风。在艰辛的办学过程中,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师生继承和发展延安大学革命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校风,并且得到了习仲勋和西北局的肯定和表扬。1951年12月7日,习仲勋在西北区、陕西省、西安市三级党员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学校应该大大发展,但今天国家财力不可能大量修建和增加设备,必须因陋就简,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在设备很简陋和很少经常费用情况下进行教育工作的,他们没有礼堂,上课在露天,吃饭也没有饭堂,但学校领导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困难,两年来训练了一万多人,取得了改造知识分子的丰富经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法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必须大大提倡的办法。”[16]他要求“必须向广大党与非党的同志说明,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学习民大的榜样。”[17]习仲勋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高度赞扬,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群众日报》和《人民日报》撰写专稿,中央电影局来校拍摄专题纪录影片,把学校用革命精神办学作为典型加以报道推广。
五、及时转变学校性质,培养社会急需的政法人才
1949年5月,随着西安的解放,原陕甘宁边区法院接收了解放前设立的西北法政专科学校,后又接收韩城师范学院学生30人,成立了陕甘宁边区人民法院司法班。1949年8月,为了解决该班经费问题,经习仲勋同意,该班编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五部,并改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五部司法班,主要培训在新形势下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新一代的司法工作干部。民大五部司法班1950年11月结业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领导下,筹办了西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干部轮训班。从1951年开始招收学员到1953年学员结业,该班共举办二期司法班和一期检察班,轮训学员150余名。这些学员结业后回到原地区,为西北五省的司法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政法工作领域,西北地区政法部门的干部量少,质差的状况亟待改变,通过短期干部轮训班培训司法干部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习仲勋领导下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1953年3月28日,西北局作出《关于改变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性质与加强西北局党校的决定》,该《决定》指出:由于西北政法干部量少质弱,需要专门学校加以训练提高,故将西北民大改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调训相当于县人民政府科长与省、专区科员级的政法干部,训练期为一年,设检查、监察、司法、建政等班,由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西北民大改为西北政法干校后,按照学工800人的编制在西安市南郊(今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修建校址,所需107亿(旧币)元修建费用由财经委员会拨给。《决定》不仅明确了学校的性质和培养任务,还解决了学校校址修建、干部配备问题,对培训专业、课程设置等具体规定,传承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1953年6月,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根据西北局决定,完成学校性质改变和干部调整等一系列工作,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后历经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安政法学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历史阶段,发展为现在的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自1949年6月至1953年6月结束,历时四年,在习仲勋的指导下,完成了吸收培养青年知识分子,教育改造旧知识分子、旧职员,培养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的历史任务。四年中,尽管习仲勋担任的领导职务时有变化,但他还是在领导革命和经济社会建设的百忙之中,花费很大精力关心学校、关心青年,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讲话和题词,饱含了他对青年学员的思想修养、革命理想、道德情操等教导和期望。这些教导虽然已过去60多年,但至今也不失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革命大熔炉,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培训了一万二千多名学员,他们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西北五省区新区开展工作,为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区基层政权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时至今日,这些学员大多已经作古,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光荣革命传统,忠诚于党的革命和社会建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培育和践行时代精神、肩负历史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习仲勋的关怀指导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团结、教育、改造旧知识分子和旧公职人员的经验,被西北局宣传部作为先进办学经验,在西北各省区干校宣传推广。这些办学中形成的“团结的领导班子”“一切围绕教学”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大学精神,仍然是推动当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力的精神武器。
(作者李政敏,现任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党委书记,本文最初发表于《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5年卷总第8卷)
[参考文献]
[1] 延安大学西安校友会,《延安大学回忆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7页。
[2] 曾鹿平,《延安人学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页。
[3]、[4]、[5]、[6]、[7]、[8]、[9]《习仲勋书记讲话全文——本校开学典礼大会上》[J],《民大生活》,1949年第3期第1页。
[10]、[11]、[12] 、[14]、[15]《本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上习仲勋书记的讲话》[J],《民大生活(毕业纪念专刊)》,1950年4月第4页。
[13]《本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上习仲勋书记的讲话》[J],《民大生活(毕业纪念专刊)》,1950年4月第5页。
[16] 延安大学西安校友会,《延安大学回忆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21-522页。
[17] 《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习书记号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N ],《群众日报》,1951年12月11日。
下一篇:西北政法大学校庆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