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 2024年09月26日
  • 培训中心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9月25日,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谭磊,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培训中心主任李集合出席开班式。仪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法治调研处处长马金国主持。

刘志彬表示,我校作为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始终自觉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兵团在反恐维稳、涉外法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疆等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他希望,双方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法治人才培养、法治理论研究、法治教育培训、法治专家咨询等合作领域,共同打造范围更广、机制更优、效应更强的“厅校共建”新模式,更好地服务新疆法治政府建设和发展大局。

谭磊表示,举办此次培训班是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自治区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全体学员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进一步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要结合实际,深入思考,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转变角色,遵守纪律,确保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本次培训班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结合“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涉外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等当前法治新疆建设的重点难点,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精心设置课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学员前往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司法部“三个中心”、莲湖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等地参观交流,进一步提升干部推进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和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部分县(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分管领导同志,司法局领导同志及部分自治区厅局法治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培训。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华雅 审核:李集合)

相关新闻

  • 我校召开2024年“敬老月”活动专项工作部署会

    9月25日上午,我校2024年“敬老月”活动专项工作部署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会议。离退休管理处处长陈永康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和陕西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以及《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敬老月”活动方案》,与会人员分别就本单位开展2024年“敬老月”活动作发言。 张军政表示,召开2024年“敬老月”专项工作部署会,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氛围。他要求,此次开展“敬老月”活动要突出鲜明主题,在体现孝亲敬老的同时,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政策以及学校的改革大事融入进去,加强宣传引导,让老同志的思想赶上新时代的变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 (供稿:离退休管理处 撰稿:王星泽 审核:陈永康)

    2024-09-26
  • 挺膺时代担当,书写青春篇章| 2024年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在我校召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3日—25日,2024年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年会以“挺膺时代担当,书写青春篇章,努力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主题。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吕元,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狮,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建会,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唐伟尧,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张凯,新疆政法学院校长助理向前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参会并主持开幕式,副校长马朝琦参会。 孙国华代表学校向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生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核心环节。要提高思政工作质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共同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要强化法治人才培养,把学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共同服务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需要;要优化协作交流机制,推进更高层次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共赢,共同探索好全国政法高校的合作模式。希望各兄弟院校坚守育人使命,不忘协作初心,加强交流互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成为引领法学院校学生工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共同体、使命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吕元代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学工部向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向学工干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二是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探索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新态势、新路径、新方法,打造时代新人培育的新格局。三是发挥好平台的优势作用,加强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之间的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为国家和陕西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会议向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优秀论文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我校民商法学院辅导员雷喆荣获一等奖,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辅导员方宁、商学院(管理学院)辅导员熊珂荣获二等奖,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辅导员王可卓、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辅导员刘璇荣获三等奖。 参会校领导共同启动“立心铸魂学思想”——全国政法院校辅导员思政金课宣讲交流活动。各高校将通过组织辅导员跨校际、跨区域开展政治理论宣讲、工作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共同打造辅导员思政“金课”,推进和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主题研讨会环节,各高校参会代表分别围绕学生工作理念、体系、机制和具体工作内容等领域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分享。 我校向下一届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承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交接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协作组会旗。虞潇浩作表态发言,并向各兄弟院校发出“相约华政”的年会邀请。 会议期间,学校组织参会代表参观校史馆、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可视化中心;组织召开学工部长会议并研讨。参会代表举行分组讨论,分别围绕学风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上海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及10所院校的学工干部代表,我校党政办,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招就处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各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参会。 据悉,2001年,为加强政法院校间学生培养工作的交流与协作,我校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等政法院校组成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协作组。23年来,协作组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作为服务政法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发展的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在推动学生工作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建设、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供稿:党委学工部 撰稿:李伟弟 审核:杨明)

    2024-09-26
  • 【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一批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端人才。但是,目前培养出的涉外法治人才存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培养计划内容扁平化,法学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侧重讲授国内法,对国际法、比较法的教学和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针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课程。二是人员与资金相对匮乏,具备国际视野、实践经验、语言能力、学术背景、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涉外法治方向的高端师资力量短缺。同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金有限,影响了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引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国内对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视度还有所欠缺,课程设置未能与实践较好结合,法律实践课程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导致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纠纷解决实战技能较弱、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偏低。四是校内外衔接合作不足,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衔接性不强,致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出现平台少、资源整合不够、见效慢等问题。此外,国内高校与国外法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为通过培养涉外法治高端人才促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家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等关键领域有效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秩序,我们需要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推进国际法学科体系建设。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健全涉外法律教育体系。要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增加国际法、比较法、涉外法治、国际关系等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占比,提升法考国际法考题比例,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开设涉外法治专栏,在高等院校开设涉外法律专业和模拟实践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加强国别法教学研究,鼓励学生掌握特定国家的法律文化与制度,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撰写国别法研究报告。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支持国内院校间举办“法学+外语”培养项目,支持国内院校与国际知名法学院校开展交换计划、暑期交流、短期访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涉外法治师资建设,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教师团队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机制;建立高校教师与实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增加高校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专家进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论证、实务教材编写、实践经验教学全过程。要实行多元化教师评价标准,优化奖励激励、资助补贴机制,保障教学效果。要广纳天下英才,从国外引进知名国际法专家加入教学团队。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涉外仲裁模拟实验室等,着力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的涉外法治专项课题。 坚持实践能力导向,精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要畅通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涉外法律工作、交流与实训渠道,让学生通过在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实习,通过分析国际法律案例以及参与国际模拟法庭、国际仲裁庭等活动,积累涉外法律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外交、商务等领域一线实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依托高校举办涉外法治专题研修班,聚焦涉外法治实践中的专项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律专家和一线实务人员授课,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参加国际法律会议、交流项目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 统筹多元联动与内外协同,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多元联动,即政府、社会、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政府可以出台鼓励和支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建立国际法律教育联盟、涉外法治人才交流中心等平台,推动和资助联合研究、短期交流等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社会可以整合资源,鼓励企业等非高校机构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与律师事务所、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加强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研究合作。内外协同,即加强国内与国外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推动国内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同时接收国外优秀教师前来交流,开展国内外学生的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实习机会,从而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https://esb.xbfzb.com/html/2024-09/24/content_20401_1323211.htm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