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商法学院副教授谢晓

  • 2017年01月11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个人简介:谢晓,女,1972年生,陕西宝鸡人。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取得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南京大学在读博士。陕西省法学会会员,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1部,参与完成科研项目4项,科研奖励4项。1997年、2011年被评为我校“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评为我校“优秀本科生导师”,2016年被评为我校“师德标兵”。

立人:朱笔写师魂

如果要追溯谢晓老师与法学的缘分,大概是在年幼的时候。得益于母亲教师和兼职律师的身份,“公平正义”的理念自小便扎根在她的心中,而母亲作为自己高中时期的教师,对她更是影响深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塑造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很有成就感。”所以,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谢晓老师面对众多的选择,毅然选择留校任教。

时至今日,谢晓老师已经在西北政法大学学习工作了27年。“学校是越来越好啦!”谢晓老师淡淡一笑,“近年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和2016年初成立的反恐法学院对学校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担任专职教师16年来,谢晓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她热爱教学、辛勤工作。所授课程涉及民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合同法学、破产法学、欧洲人权法与主要国家民商法学等领域。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进步的激励者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她在研究生、本科生、高职学院的多层次教学任务中一直致力于寻求多元的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谢晓老师在与学生的见面会上便指明“本科阶段以司法考试为核心”,要求同学们围绕此目标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法律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从专业学习方法、学习远程安排、法律实践活动等各方面提供信息,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打牢专业基础;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谢晓老师则注重其专业素养培养,通过对学生论文写作、科研立项与调研、裁判文书研读报告撰写等学术训练的指导,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让他们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以便于更好地规划未来。

谢晓老师曾两次担任民商法学院毕业班导师。处于毕业阶段的学生面临就业、司考、公务员考试、考研等多重压力,难免焦虑、紧张。谢晓老师通过电话、邮件、面谈等方式对司考、考研的同学提供从笔试到面试多种方式的咨询,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鼓励他们克服苦难、勇往直前。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帮助他们宣泄负面情绪,肯定他们的努力拼搏,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扰;纠正同学们复习中的偏差,并将学校、学院和老师们的关心、爱护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在各种备考上的针对性和必胜的信心。诚然,每一个奋斗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但是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孤独而艰辛的,一点微小的指导和肯定都会对其产生莫大的影响,何况谢晓老师一直在他们身后默默地支持他们,成为他们黑暗日子里的光芒,老师的付出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赞扬。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更是老师辛勤工作的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同学并不是她指导的学生,但是只要学生有答疑解惑的需要,倾诉苦恼的愿望,谢晓老师都承担了下来,不辞个人劳苦、不计个人得失。如今已经成功保研的韩同学从二年级民法课以来,在课程学习、学业竞赛、推免保研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谢晓老师的热情鼓励和无私帮助,而千言万语的感激只能化作一句“谢谢您,老师!”

古人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谢晓老师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为此,将自己的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留给学生,每天晚上抽出时间来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不仅如此,谢晓老师常会布置专业作业,提早向同学们灌输“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为科研能力的初步养成奠定基础。

治学:浩卷通经纬

在治学的道路上,谢晓老师不断突破自我、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004年,谢晓老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前往法国巴黎访学,在完成“欧洲法”培训项目之余,还重点考察了法国关于病人权利运动最新发展及成就、医疗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回国后,结合我国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的现实,成功申请并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医患法律关系平衡机制研究》,从患者权益保护体系的设计、医疗意外救济模式的思考、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重构等多个方面,致力于构建平衡和谐的医患法律关系,既保障患者权利、又促进医学进步。课题结项时完成论文六篇及同名专著一部,其中《论患者权利类型》和《关于构建我国病人权利保护体系之思考》两篇论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分别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和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她继续攻读南京大学博士学位,公开发表论文2篇;完成校教改项目《裁判文书研读实训教学法研究》,并荣获我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继续西安市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研究》的工作;成功立项省教育厅《患者权益保护立法研究》课题。同年,谢晓老师被授予“师德标兵”的荣誉称号。

谢晓老师勤奋好学的人生态度、严谨治学的作风、不断探索的精神也感染和激励着学生们,由其指导的学生也勤奋刻苦、力争上游,在科研及实践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其中,2011级民商法学研究生文越论文《浅析无权处分制度与物权行为的承认》,发表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3期上,该论文于2014年成为陕西省首届研究生创新成果洽谈会优秀参展作品;2013级非法学法律硕士孙昱尧论文《代孕有限合法化研究》获得2015年第十届西安市高新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赵二同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学金。正是,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谢晓老师一直坚持的教育观,如今,她的学生多数就职于各地公检法机关,他们正积极践行着西法大“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风。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也者,犹行路之有导也;友也者,犹涉险之有助也。得师得友,可以为学矣,谢晓老师之于学生便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引路人。借用葛洪一诗作结:“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相关新闻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召开“同心迎国庆 民族一家亲”座谈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10月1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于学院会议室召开“同心迎国庆 民族一家亲”座谈会。学院相关领导、辅导员和各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卫波主持。 与会师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了戍边战士的光荣事迹。各民族同学分享自己家乡特色,并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歌舞、朗诵等文艺表演,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感恩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的安全和平的发展空间,感谢包括戍边战士在内的为了国家安全稳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作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的学子更应该团结一心,争当民族团结的宣传者,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撰稿:张婕妮 审核:李政敏)

    2024-10-04
  • 民商法学院党委(扩大)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

    9月29日,民商法学院党委(扩大)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学院党委委员、行政人员、学工干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朱茂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学院党纪学习教育情况。 会议强调,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院党委把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院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取得良好成效。学院党委将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法学功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昌盛 审核:朱茂)

    2024-10-02
  • 民商法学院举行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院长书记第一课”

    为加强2024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系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9月29日晚,民商法学院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院长书记第一课”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二楼满天星报告厅举行。民商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及2024级全体本科生参加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官亚敏主持。 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朱茂讲授“书记第一课”,为全体2024级本科新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强调,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红色基因深植于自己的血脉之中,延续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精神,并以其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民商法学院院长程淑娟为2024级全体新生讲授了“院长第一课”。她对2024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待,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厚植家国情怀,牢记责任使命,将个人的发展和时代的进程紧密联系,为国家建设贡献个人力量;聚焦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把专业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社团和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综合能力;塑造完善人格,争取全面发展,以积极态度面对挑战,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她希望同学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法律信念的坚守,不断求索、勇攀高峰,在民商法学院筑就青春梦想。 2022级本科生林依晨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2024级本科生龙洋一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此次2024级新生见面会暨“院长书记第一课”的召开,为新同学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我,在民商法学院开启新的逐梦之旅。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雷喆 审核:朱茂)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