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刑事法学院辅导员潘晨子

  • 2016年12月12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潘晨子,女,1989年生,青海人。刑事法学院辅导员,于2006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2010年经推荐免试继续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硕士。毕业后于2012年来我校工作至今。2015年12月获得我校第三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3月获得陕西省第四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身为人师渐长成,日夜辛劳不辞辛。潘晨子老师是一名尽职尽责的辅导员,日常繁琐的工作和默默无闻的付出,与学生相伴日日夜夜,不求回报,但求无愧人师之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潘晨子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谈及自己职业的时候,潘晨子老师觉得与其说自己是一位老师,倒不如说是学生的朋友。所谓的知心朋友,亦师亦友。作为一名辅导员,潘晨子老师想给学生们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而非死板的说教。学生们折服于潘晨子老师在工作中对细节的把握。在她心目中,对待工作注意细节,对待学生认真负责是为人师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这些素养在辅导员身上尤为重要。与任课老师不同,作为辅导员,应该和自己的学生更加“心心相印”,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谈及从教以来学校的变化,潘晨子老师认为,学校近年来在办学能力、学校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等方面都在作出努力,并且实现了很多的突破,全体师生一直在为将我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了学生和教学研究身上,这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是具有巨大促进意义的。

潘晨子老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在求学时期,她的课外实践并不多,参加校辩论队是她大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辩论看似简单,却把她从一个胆小羞怯的姑娘锻炼成一位开朗大方并勇于尝试新事情的学霸。初次踏入大学校园,羞于与人交往表达,一次偶然的机遇,她成为了校辩论队的一员,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蜕变。谈起大学对自己的塑造,潘晨子老师十分感叹,她也经常以此为例鼓励学生多多尝试,只有经历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胆小自卑的学生,需要困难来磨练,激发潜力,更需要不断尝试,面对挑战。乖张活跃的学生,也需要世事来捶打,方能洗去浮躁,认识自己。潘晨子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积极向上,自信满满,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日常工作中,潘晨子老师接触更多的是2016级的新生。她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放在新生教育的首要位置,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思想却不成熟,如果放任学生成长,不但是对他们优点的浪费,还会让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潘晨子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是积极引导,助其成长。在她心中,作为新生辅导员,把握这一点至关重要。学生思想上的正确转变将会影响其大学四年乃至今后一生的发展。不论学生当下优秀与否,拥有正确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导向,在大学四年中,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优秀。另一方面,现在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并不是追求回报,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时常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传道引路,感恩朋友的支持关心,感恩母校的栽培养育,学生时代努力学习,提高素养,进入社会后认真工作,回馈社会。

谈及自己的收获,潘晨子老师仅以两个字回答——学生。学生的成功是她最大的收获,不谈自己为学生付出几多努力,克服几般困难,心中所思所念所虑的都是学生的成长,只要他们能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快速成长,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担以重任,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最大回报。而在学生眼中,作为辅导员的潘晨子老师,也是一位平凡的人,没有灼目的闪光,却足以将他们前进的道路照亮;没有令人歌颂的功绩,却在他们的身后默默付出。这便是潘晨子老师对“辅导员”这三个字最美的诠释。

工作之余,潘晨子老师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小动物,尤其是汪星人。她在家中养了泰迪和吉娃娃,她不但将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展现在对它们的呵护上,还常常与自己的学生分享养宠物的经验,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位朋友。潘晨子老师对于盆栽与手工艺品兴趣浓厚,她的办公室常常摆放着一些绿色盆栽,它们不只被照料得绿意焕发,摆放的布局也是别有意趣。对她来说,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一缕阳光亦然,一捧清水亦然,一丛花草亦然。潘晨子老师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把自己的生活过的富有情趣。只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在任何时刻都会寻找到能够享受的东西,这样便会把工作中的一部分也融入其中,尽管多么忙碌的工作,也不会感觉到多么乏味和疲惫。对潘晨子老师而言,快乐无谓大小,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应该用心去感受。

成功不是功成名就,失败也并非一无所有。不是所有人都要争抢那最接近阳光的峰顶,有的人也默默地站在别人的背影中,对他们的前路指明方向。就像是清茗,将滚烫的心温存在朴实的杯中,茶叶自有沉浮,但最终还是要沉静在杯底,方能散发最醇厚的香气。至于是否有人注意到,又有何重要呢?知味者不必问茶,淡品茶水,意蕴自知。有些职务就是光环背后的默默付出,或许他们不为名誉所动,不为利益所求,但只需恪守一方净土,认真付出;寻得一片天地,春耕秋收。淡泊名利,平平淡淡,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辅导员。

相关新闻

  • 刑事法学院召开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

    为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围绕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刑事法学院于10月7日晚在长安校区格物楼资料室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我校原副校长郭捷教授、刑事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孙学龙主持。 郭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辅导。她表示,项目申报要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认识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提升学科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项目选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的规范性与深入性、前期成果积累的代表性等方面,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 院长冯卫国作动员讲话,鼓励年轻学者秉持信心、耐心与努力,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王政勋教授、付玉明教授与年轻学者就科研方向、科研规划、科研瓶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副院长刘仁琦通报了学院近5年来的科研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人:刘仁琦  审核人:孙学龙)

    2023-10-09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民商法学院“四个一”开展“尊师主题月”系列活动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议精神,学院组织开展了“尊师主题月”系列活动。 按照《西北政法大学2023 年尊师主题月暨庆祝第 39 个教师节活动方案》要求,围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活动方案,统筹推进尊师重教活动。发出《致民商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的慰问信》,表达对全院教职工的感谢,送上了节日的祝福与关怀。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走访慰问退休老同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嘱咐他们保重身体,并就学院事业发展思路与老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经全院整合、腾挪,给之前没有工作室的教师全部落实办公场所,彻底解决“一张办公桌问题”,为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科研创造条件。 (供稿:民商法学院)

    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