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商学院张荣刚教授

  • 2016年10月11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个人简介:张荣刚,男,1973年生,陕西淳化人,商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博士,教授,注册资产评估师。主要从事风险与危机管理、产业投融资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目前承担组织行为学、企业金融行为、产业组织理论和CIA经营管理技术等课程的教学。1997年取得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取得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取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8年,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9-2010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做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2010年-201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二站)。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20余项。出版《从集聚到成长》、《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等著作,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两次获得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被评为我校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他是严师,亦是益友,以身作则,以言立表,用切身行动,将自己的行为准则渗透给学生。“我有强烈优化他人人生的愿望,只要从我身边走过,我起码能够予你一片荫凉。”张荣刚老师恰如一缕清风,娓娓言谈,谦逊和蔼,化风为雨,润物无声。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在张荣刚老师眼里,教书既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专业知识深化的过程,应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沟通。从师者,最大莫不过教书、育人,教书是一份责任,育人则是一种艺术,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才能履行反映为人师的责任。运筹帷幄,注视着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看他们学有所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人生的岔道口为他们指点迷津,引导其步入正轨。

为师者,不仅要有卓越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有关怀学生的细腻情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爱和关心,知晓学生所需所求;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素质,知识只是一种载体,思想和方法则是精髓,单纯地为了教学而上课,不知教会学生总结经验,学习方法,结果只能是培养“书呆子”。张荣刚老师认为,成人和成才相比,成人在先,成才在后,只有将“树干”扶直,未来才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

张荣刚老师提倡严格的授课模式,“学习是个辛苦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读书中寻找乐趣,但课堂绝对不是提供娱乐的场所,严师出高徒,学习的事情不能马虎”。严格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要督促所有学生去认真思考,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学生向学向善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一定要注重后续的监督与落实,行百里者半九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一方面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提供给学生,一方面在教学中深化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教学与研究齐头并进。

认真郑重,宽厚待人,诚实勤敏,是张荣刚老师对于工作的要求。严格律己的同时,尽量满足他人的愿望,考虑更多人的需求,拥有管理者的艺术,同时把握好基础实务与专业技术的关系,在其位谋其事,即做到恭、宽、信、敏、惠,其如孔子所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张荣刚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加以强化,使优势转化为领先的动力。不断扩大涉足领域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成为社会网络节点上牢固的“钉子”,只有“钉子”越坚固,这个结点上才能悬挂牵引更多、更粗的绳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宽个人视野,更有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正如张荣刚老师所讲,因为人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他教育学生要学好核心知识,在坚实的基础上提高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像一根羽毛,围绕核心适度发散,核心处要长而锐、发散处要柔而韧,把握方向,避免南辕北辙。

不自满,不骄傲,是张荣刚老师的真实写照。同样,他用“眼高手低”这个词来要求学生,即拥有更高的理想,做到高瞻远瞩,仰望星空,同时要从基础着手,脚踏实地。眼只有比手快,才能让行动更有效更有价值,同时一步步的实践才能更好地验证和修正远眺的方向。

所站的高度决定了所见的视野,所见的视野广狭决定了是否拥有丰富的人生。对于成长目标,张荣刚老师提出三点要求:尊重自我,尊重社会,尊重趋势。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走向,明确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品格、意志、思维、态度期望。学会总览全局,把握先机,做一个潮流将起处的弄潮儿,不要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坐井观天。

张荣刚老师认为,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思考力,不强求真正有所成就,但思考的过程必不可少,大学毕业后,能够带走的不是看过的书本,而是书本之外的独到想法、围绕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态度是第一竞争力,知识只是一个起点,但不是决胜的充分条件。张荣刚老师希望学生做一个“学无所成”的人,知识储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术敏感与思路。通过对知识的积累与理解,培养系统的专业能力,形成专业感觉,在实践中才能得心应手。

张荣刚老师把管理学的原理运用到了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教书育人,不辍前行,“大学生要相信梦想,即使将来不能完全实现,总要去努力一番”。正是如此,他总是满含期待,带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梦圆政法。

心似红烛燃不尽,桃李无言育芳芬,他用责任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立心于世,满含深情,传承往圣绝学,谱写师表华章。 (学通社 尹黎卉)

相关新闻

  • 刑事法学院召开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

    为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围绕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刑事法学院于10月7日晚在长安校区格物楼资料室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我校原副校长郭捷教授、刑事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孙学龙主持。 郭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辅导。她表示,项目申报要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认识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提升学科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项目选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的规范性与深入性、前期成果积累的代表性等方面,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 院长冯卫国作动员讲话,鼓励年轻学者秉持信心、耐心与努力,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王政勋教授、付玉明教授与年轻学者就科研方向、科研规划、科研瓶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副院长刘仁琦通报了学院近5年来的科研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人:刘仁琦  审核人:孙学龙)

    2023-10-09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公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

    9月25日,公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资料室召开学习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李永宁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精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围绕相关学习内容交流了学习体会。 会议认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培育特色专业,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抓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力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学院发展建设和学生工作当中,凝聚全院师生合力,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引领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勤奋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奋斗,将个人青春韶华奉献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供稿:公安学院)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