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灌桃李之林 三尺讲台铸师魂长青——访民商法学院赵林青教授

  • 2013年12月17日
  • 西北政法大学报总第345期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赵林青,女,1964年生,法律硕士,硕士生导师, 法学教授,民法教研室主任。曾先后主讲民法学、民事案例评析、知识产权法课程。主编和参编教材数部,出版、发表过多部(篇)法学专著及论文。其专著《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及法律规制》作为2007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被列入知识产权学术文库,并于2009年9月获得西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主持2007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及法律规制》,并同时参与了2004年及2007年西北政法大学校内的部分重点研究项目。同时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学生涯里曾多次获校优秀教师奖、校优秀共产党员、学院教学科研奖,西北政法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2011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青年教学名师”。

      在初冬午后阳光的笼罩下,雁塔校区显得宁静而幽雅。初见赵林青老师,是在她的办公室楼下。笔者原本紧张的心情被她从容的气质、亲切的微笑和温柔的语调瞬间融化,在随后的交谈中,更见识到了她的独特魅力。

      偶然选择    一生坚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对“法学”还没有什么概念的赵林青老师被影视剧中法官、律师们威严正义的形象所触动,毅然报考了西北政法学院的法律系,从此走上了求索法学真知的道路。在政法园四年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赵林青老师不仅受到了法学文化的熏陶,学到了丰富的法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被老师们深厚的知识积淀、娴熟的知识技巧运用和敬业的工作态度所吸引。于是,在1985年大学毕业时,选择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为了给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坚实的基础,赵老师在不中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多次进修,并考取了法学硕士学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八年执教经验的教师,赵林青老师认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如,将知识灵活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赵林青老师经常与学生互动和交流,通过对学生眼神和表情的解读,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调整讲课的进度。在课堂之外,赵林青老师也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学生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她也很乐意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赵老师热爱工作,喜欢学生。有学生回忆,赵老师曾带病为他们讲课,在课间休息时看到老师整个人疲惫地瘫软到椅子上,许多同学为此情景而动容。在赵老师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人生的发展道路上给予帮助。“对于我来说,教师这一职业是我的终生事业,而非一种谋生手段。”赵林青老师如是说。

      勤学慎思    格物致知

      对于一位高校教师来说,只专注于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赵林青老师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另外,她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出版过3部著作,发表过30余篇专业论文,其中包括2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她的专著《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及法律规制》是2007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被列入知识产权学术文库,并于2009年9月获得西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特殊标的物有抵押问题探析》获得2008年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赵林青老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科研以教学为基础,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做好,进行大量阅读学习后,便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及时将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法学专业的教师,赵老师还承担了一些与法学相关的社会工作。在赵老师看来,对法学的研究绝不能只停留在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研究层面,因此,她十分重视将法学理论的研究与实务相结合。赵老师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为司法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意见,而另一方面,她通过对司法实务的接触,收集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法院判例,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

      谆谆教诲    润物无声

      从1981年至今,赵老师在法学道路上已经历练了三十多个春秋,多年来,她不仅在法学领域中建树颇多得以成就自我,同时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学人才。在这期间,赵老师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法学专业学习方法。

      学习法学这样的人文类学科,首先离不开大量的知识积累,阅读和借鉴法学著作及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其次,在学习时要注重效率。不要拉长学习战线打疲劳战,良好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劳逸结合的,学习时便专注于学习,学习之余则可参加各种活动,放松身心。作为民法学教授,赵林青老师专门强调,民法这一学科与许多法学学科都有交叉,所以民法是法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学科。民法的内容多,知识面宽,知识点杂,体系结构也不是十分清晰,但对于任何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它都是学习的铺垫和基础。因此,学好民法这门课程十分重要,本科生作为初学者,想要掌握民法的基本理论就要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将运用于实践。赵老师认为,对于法科学生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不只是学到法律知识后去审理案件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开设的一些案例研究课程,虽然也属于理论研究,但与课本上纯粹的理论研究有所不同,其中包含的内容更加鲜活。学好这些课程,便能对法律实务有所接触和了解,顺利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以便将来更好的将法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采访的最后,赵老师讲到,当代大学生有着自由、激进、热情、单纯的鲜明特征,但是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得比较随性,缺少了使命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此,她希望大学生们能对知识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明确目标、勤奋自律、认真好学、敢于吃苦,最终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

相关新闻

  • 刑事法学院召开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

    为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围绕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刑事法学院于10月7日晚在长安校区格物楼资料室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我校原副校长郭捷教授、刑事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孙学龙主持。 郭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辅导。她表示,项目申报要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认识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提升学科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项目选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的规范性与深入性、前期成果积累的代表性等方面,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 院长冯卫国作动员讲话,鼓励年轻学者秉持信心、耐心与努力,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王政勋教授、付玉明教授与年轻学者就科研方向、科研规划、科研瓶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副院长刘仁琦通报了学院近5年来的科研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人:刘仁琦  审核人:孙学龙)

    2023-10-09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民商法学院“四个一”开展“尊师主题月”系列活动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议精神,学院组织开展了“尊师主题月”系列活动。 按照《西北政法大学2023 年尊师主题月暨庆祝第 39 个教师节活动方案》要求,围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活动方案,统筹推进尊师重教活动。发出《致民商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的慰问信》,表达对全院教职工的感谢,送上了节日的祝福与关怀。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走访慰问退休老同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嘱咐他们保重身体,并就学院事业发展思路与老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经全院整合、腾挪,给之前没有工作室的教师全部落实办公场所,彻底解决“一张办公桌问题”,为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科研创造条件。 (供稿:民商法学院)

    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