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自守默默耕耘七尺讲台 特立独行不懈探索育人良方——访我校刑事法学院朱继萍教授

  • 2013年12月17日
  • 西北政法大学报总第345期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朱继萍,女,1967年生,河南光山人,法学博士。本科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1991年起在我校法理教研室任教,担任我校立法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副组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曾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刘作翔研究员主持的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依法执政研究”,2006年以“材料分析先导的教学交往行为研究和探索——以立法学教学为例”荣获年度优秀教学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同年主持了司法部年度国家法制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法律规范性问题研究”。主要著作包括《公民法律手册》、《论不确定性对法律的基本建设作用》、《国家之根本,民权之重器》、《从自罚自收到罚收分离:制度变迁的分析与思考》、《法的确定性:一个法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等。

      朱老师的办公室位于我校北校区的一个小院子里。正值深秋时节,院子角落里一棵法国梧桐与静静伫立的月亮门相照应,让这个地方更显宁静。

      虚怀求知不论风雨  良师栽培无私奉献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岁月,都有感怀至今的人物,那些趟过的岁月已成为珍藏,那些影响你的人也逐渐远走,而你,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装载着这些人和事,缓缓前行。朱老师回忆的那些难忘岁月,要追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那是她至今仍记忆清晰、简单而又丰富的学生时代。朱老师说,“当时的通讯工具相当少,也没有那么多的诱惑,校园里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感,整个求学生涯可以用“思想纯粹,生活纯粹”来概括。讲述过往生活,她面带微笑,仿佛那些美好的画面已如幻灯片般在脑海中播放,她轻巧地拿起,又缓缓地放下。

      当年的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只有60人,其中法理学的只有五人,代课老师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学生人数。朱老师的研究生生涯便在这“学生少、老师多”的环境里度过。提起她的老师,她满怀感恩之情。朱老师说,老师们对她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她心中一直铭记邵诚老师忠于职守的精神、马朱炎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些都让她感到温暖,也感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哪些良好的素养。2003年,她顺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塑造了我的生活方式和做学问的方式,因此我在做学问时一直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朱老师坦言道。

      前人辛勤的耕耘鞭策着后人不断向上;前人无私的关怀提醒着后人认真做人;前人严谨的学风润化着后人踏实做事的精神。在1984年到1991年的学习生涯里,有太多值得朱老师怀念的事,也有太多值得她追忆的人。那些老师逐渐远去,那些同窗慢慢成长,而她,也朝着梦的方向一步步前行。

      以身作则严明治学  温文尔雅活跃教学

      从中国社科院研究所毕业后,朱老师就回到母校从事教学工作,耕耘于西北政法大学的讲台。朱老师选择教师职业,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前辈们的深刻影响,自己内心的热爱,以及学生们表达出的强烈求知欲,都使她愈发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

      走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她遇到过教学中的种种困难,不断地总结失误,并致力于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她在课外开展各种形式丰富的教学实践,她也乐于与学生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享受师生之谊。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朱老师认为不仅要从学生和老师的课堂配合、互动中分析,也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她认为对于学习法学的大一新生来说,不适应大学生活会给他的学习带来困扰,主要原因则在于大一新生还没有建立起对法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产生学习专业课的意愿。提及自己的教学方式,朱老师说:“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法律的思想者,而并非一个法律工匠。”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她经常督促同学们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课堂上,她把书上的理论知识与国家具体制度相结合,举出经典实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法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后,她还会留一些思考题供同学们探讨钻研。同时,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大量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探讨性文章放入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广泛讨论与交流。除此之外,朱老师坚持每学期进行两次班级交流讨论。她将全班分成两组,围绕书本上的问题,结合实例,分别让同学们进行阐述,自己也参与进去,坚持至今,学生们对于热点问题的讨论已经表现得很积极。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在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后,对法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达到法学学习的真实目的。

      授之以渔育法律思维  特立独行探法学真知

      朱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大学本科教育的了解,从而改进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颇受学生欢迎。

      朱老师认为,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是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感等,导致了在学习上不尽如人意。她认为初入大学的学生对待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因此在面对问题时缺乏及时解决的意识,导致很难塑造他们自己的法律思维。意识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朱老师便想尽各种方法来补救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欠缺。她要求自己指导的学生每隔一周的星期六上午做一次主题讨论会,会议由她亲自指导评价,这一活动从2006年开始,延续至今。讨论会的主题很广泛,其中包括老师自己所看的书籍、所写的文章以及学生的学年论文等。她不但如是要求学生,自己也是严格按这种方式做学问。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潜心教书育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印证了她所奉行的教学观念——只有在为实践服务的过程中,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在教育的道路上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她用求实求是的态度对待学问,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方法与交流方式,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精彩,致力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关新闻

  • 刑事法学院召开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

    为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围绕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刑事法学院于10月7日晚在长安校区格物楼资料室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我校原副校长郭捷教授、刑事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孙学龙主持。 郭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辅导。她表示,项目申报要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认识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提升学科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项目选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的规范性与深入性、前期成果积累的代表性等方面,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 院长冯卫国作动员讲话,鼓励年轻学者秉持信心、耐心与努力,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王政勋教授、付玉明教授与年轻学者就科研方向、科研规划、科研瓶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副院长刘仁琦通报了学院近5年来的科研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人:刘仁琦  审核人:孙学龙)

    2023-10-09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校友向我校捐赠图书

    9月30日下午,我校校友、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捐赠图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孙昊亮参加,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主持。 漆思向我校图书馆捐赠了个人收藏的《四库全书荟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等珍贵图书共计1000余册。 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对漆思捐赠图书支持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爱心和善举,以及他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表示,自图书捐赠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和校友积极响应参与,截止目前已累计捐赠图书7万余册,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他强调,校友是高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事业前进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学校要加强与各界校友的联系,不断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共同发展。 漆思回顾了自己在学校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希望能够以图书捐赠的形式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范九利为漆思颁发西北政法大学文献资源建设特别贡献奖奖牌,张荣刚、孙昊亮分别为漆思颁发捐赠证书和荣誉证书,图书馆馆长张宏斌代表图书馆接受了捐赠图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国杰,我校经济金融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人事处、培训中心、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及图书馆相关人员参加了捐赠活动。 (供稿:图书馆、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人:张驰  审核人:张宏斌)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