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举办“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术研讨会”

  • 2021年09月20日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王清晨)在今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9月15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主办的“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该校相关领域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探讨如何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书记李政敏致辞,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古丽那尔·乌斯曼江主持研讨会。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民族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民族意识则是民族存在和民族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种主观反映。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穆兴天提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既包含本民族成员之间彼此的认同意识,又包含各民族对彼此的认同意识,更包含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彼此的认同意识。这种认同意识,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上相互依存、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互学互鉴的培育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实体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关键。只有坚定的、自觉的、广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永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经各种风雨凝聚不散。高校教育应当多方位、深层次地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努力方向。穆兴天表示,要用扎实的历史资料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义正词严驳斥错误的观点;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要在学生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鼓励青年教师担当起服务社会的大任,实现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之本、维护国家统一之基、共筑中国梦之力。”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王英认为,站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的起点上,我们一方面要统筹好民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辩证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致性统合各民族的差异性,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包容性更广、认同性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还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民族领域的稳定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驾护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王英认为,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于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找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程的融入点和渗透点,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必须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导向性,寻求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力支撑。

推动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王永宝提到了开展和落实这项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思想层面上,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坚定稳固地植根于内心;要重视实践的稳步推进,力图使各族群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开展民族工作的深远意义,更加积极地促进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互融。在制度层面上,要更科学地推动涉及民族事务的立法工作、更严格地强化涉及民族事务案件法律法规的执行、要主动地推进完善对民族事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评价监督体系。

学术体系是揭示本学科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话语体系是理论和知识的语词表达,是学术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载体。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只有通过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表达出来,为人们所知晓和理解。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院长舒洪水表示,在今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专业特色和学术研究特色,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注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科及民族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关新闻

  • 【法治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薛金丽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召开。 (仪式现场)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灵武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和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据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是该校首次在学校主校区以外挂牌的第一个培训基地。范九利表示,此次培训基地的成立是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实践,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在学位层次和知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推进专业人士继续深造而设立的重要项目。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为灵武市培养一批能够肩负社会公平正义、捍卫法治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法治工作队伍。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致辞) 在揭牌仪式上,杨玉龙表示,此次灵武市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创新办学模式,设立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推出高级法律研修班,既解决了干部职工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 (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致辞) 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 (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发言) 李集合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一致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将整合全校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力量,以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发言)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研修班学员代表孟祥玉在会上表达了感谢。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本次负责与宁夏地区对接的新闻传播学院就拥有新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以及多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并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等多个单位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在法治新闻、网络政治传播与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科研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与会人员合影)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2023-10-09
  • 刑事法学院召开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

    为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围绕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刑事法学院于10月7日晚在长安校区格物楼资料室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我校原副校长郭捷教授、刑事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孙学龙主持。 郭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辅导。她表示,项目申报要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认识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提升学科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项目选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的规范性与深入性、前期成果积累的代表性等方面,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 院长冯卫国作动员讲话,鼓励年轻学者秉持信心、耐心与努力,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王政勋教授、付玉明教授与年轻学者就科研方向、科研规划、科研瓶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副院长刘仁琦通报了学院近5年来的科研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人:刘仁琦  审核人:孙学龙)

    2023-10-09
  • 【人民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仪式现场图片。灵武市委组织部供图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灵武市召开,全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据了解,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通过免试审核入学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可报销不低于80%的学费。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在揭牌仪式上,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同时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将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灵武市委组织部)

    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