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判断了学校当前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奋斗目标,研讨了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作出全面工作部署,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建设提供了前进方向。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以作风建设为主线,将基层党建工作和学院事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围绕“四强化四提升”的思路和做法,努力凝聚合力,为全方位推动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和凝聚力
学院党委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院党委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集体学习会议精神。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开展了大讨论,谈问题、作分析、提对策,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合。要求各师生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等方式,组织好师生党员开展学习落实,通过多种途径凝聚全院师生落实党代会精神、助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思想和行动合力。
学院党委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职责。注重与群众紧密联系,建立学院党委委员和统战人士、中青年教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
二、强化立德树人使命,提升思政工作育人质量
育人根本在于立德。学院党委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政工作格局。暑期学院以“学习党代会精神,践行教育人使命”为主题,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功申报并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校级重点1项、校级专项1项、院级3项,30余名师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励志、力行、爱国”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增长才干,运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将家国情怀付诸于行动。新生入学后,学院把学习党代会精神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8月31日,学院党委书记为2022级本科生上了题为“学习党代会精神,坚定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勇担责任、积极作为”的新生入学第一课,号召全体学生党员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加强学生爱校荣校教育,组织全体新生参观张汤墓遗址陈列馆、校史馆等,开展红色文化及校史知识宣传,将我校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
三、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发展活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学院党委坚持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以学院班子、党支部书记、优秀青年党员教师为重要抓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思路,凝练研究方向,明确各学科科研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通过组织学科建设研讨会、教学研讨会、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激发学院教师科研创新活力。2022年至今,我院教师取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更有多项科研成果在下半年有望发表。我校资深教授赵馥洁先生《赵馥洁文集》八卷本已出版,目前正在筹办相关学术研讨会。学院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促进高校服务地方,与长安区司法局签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与长安区矛盾调解中心合作建立调解室,促进学者利用专业特长参与地方社会发展。与雁塔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增加了学院校地合作、产教研融合的新伙伴。
四、强化人才培养阵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学作为立院之本。为应对新时期教学理念的变化与教学发展的需要,学院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围绕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互动、教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层面展开深入研讨。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要求,为提升线上教学成效、开拓在线教学的思路,我院张磊老师的“基于《价值哲学原理》与《文化学导论》线上教学的反思与研究”和梁钊老师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的在线教学改革研究”获批立项。围绕学校实习制度改革,学院基于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习的全流程管理,做到实习前预调研、实习设计有计划,实习中有检查交流,召开在线实习研讨会,充分交流实习经验和心得,让实习成为人才培养中充分发力的一个环节。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学院与西一路街道办事处签订共建协议,建立“社会治理研习基地”探索建立校街、社(社科研究机构)街合作新模式,发挥街道社会治理研习基地的平台和阵地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雁塔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确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教学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与新契机。扎实开展毕业生考研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多年来学院考研率和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居全校第一。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将结合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任务,主动对标对表,把党代会精神融入到工作、学习实践中去,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作出新贡献。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