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

  • 2025年03月26日
  • 新华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3月21日,由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主办,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教育部和陕西省相关部门负责人、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总负责人马怀德对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刻认识教育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推动教育法治现代化;二是系统梳理法典的整体结构,确保逻辑严密、内容完整;三是深入研究分则各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关键领域;四是注重成果产出,既要形成立法条文,也要加强学术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汇报环节,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各分编负责人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思路、框架内容、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以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汇报和说明。

研讨会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的四个重要部分——基础教育编、职业教育编、高等教育编、终身教育编以及单行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考试法》及其入典路径展开。各单元的讨论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教育法典的编纂应坚持科学和民主立法,吸纳多方意见,确保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教育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教育法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新华网】“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 https://www.news.cn/legal/20250325/d6f2ceee7ab74bab96fc6b592a71d075/c.html

相关新闻

  • 【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家源)3月21日,由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主办,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教育部和陕西省相关部门的领导、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近90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指出,教育法典分则编纂面临三大核心关注点。首先,教育法典的性质尚未明确,其特性不同于民法典和生态环境法典,因此需要权衡其公法与私法特征。其次,现有教育法律体系的复杂性增加了法典编纂的难度,因为它涉及多层级立法主体。最后,编纂教育法典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如何确立核心原则,特别是是否以公民教育权利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他认为,应结合我国教育立法的特殊性,借鉴民法典和生态环境法典的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典模式。 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针对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刻认识教育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推动教育法治现代化;二是系统梳理法典的整体结构,确保逻辑严密、内容完整;三是深入研究分则各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关键领域;四是注重成果产出,既要形成立法条文,也要加强学术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汇报环节,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各分编负责人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思路、框架内容、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以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汇报和说明。接下来,研讨会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的四个重要部分——基础教育编、职业教育编、高等教育编、终身教育编以及单行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考试法及其入典路径展开。专家们一致认为,教育法典的编纂应坚持科学和民主立法,吸纳多方意见,确保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教育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 【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召开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503/t20250324_2111321125.html

    2025-03-26
  • 信息网络中心联合校内多部门召开人工智能应用规划研讨会

    3月21日,信息网络中心联合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等六个部门,召开人工智能应用规划研讨会,针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校园场景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可行性调研与论证。  校方特邀火山引擎、博达科技、东孚的行业专家,现场解析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落地案例,并就校方需求提出建设性方案。会上,各部门结合职能定位,从教学创新、管理效能、服务优化等维度探讨大模型的应用潜力,重点围绕技术可行性、实施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通过跨部门协同论证,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我校的场景化应用奠定了实施基础,将有效推进校园智能化建设进程,助力教学质量、科研产出及行政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供稿:信息网络中心 撰稿:赵珂 审核:贾暄)

    2025-03-24
  • “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顺利召开

    3月21日,由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主办,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翟刚学,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总负责人马怀德,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敬波,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高强,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徐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冯荣,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孙昊亮,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常安等相关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开幕式致辞中,梁鹰提出教育法典分则编纂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一是需明确教育法典的公私法属性及其特性;二是现有教育法律体系层级复杂,编纂难度较大;三是需确立编纂逻辑起点,如是否以公民教育权利为核心,并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 翟刚学强调,教育法典应立足中国实际,回应人民关切,服务教育强国目标,通过理论研究与文本起草同步推进,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法典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马怀德指出,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发布,教育法典的编纂已成为一项战略任务。他针对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化认识教育法典的战略意义;二是系统规划法典结构,确保逻辑严密;三是重点研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分则内容;四是注重学术研究与立法实践并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何玉麒提出,教育法典的编纂应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结合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现实挑战,通过法治手段引领教育改革。 赵万东在致辞中强调,教育法典编纂应坚持政治性、人民性与战略性,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助力教育治理现代化。 范九利主持会议开幕式,他表示,编纂教育法典是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明确政府、学校与社会的权责边界,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 课题组汇报环节由孙昊亮主持,王敬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安徽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程雁雷等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各分编负责人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思路、框架内容、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以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汇报和说明。 研讨会上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四编及教育考试法单行立法五大单元展开讨论,分别探讨了学前教育义务与义务教育公平性、产教融合与技能型人才培养、高校治理结构、学术自由法律规制及AI技术影响、继续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考试法律体系完善及其入典路径等议题。 与会学者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推动教育法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我校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学研究,为教育法典编纂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撰稿:康韩笑 审核:赵玎玎)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