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云

  • 2017年01月11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个人简介:李云,女,1967年生,陕西榆林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9年获延安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评副教授职称,2010年获评教授职称。2007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导师,2011年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带头人。学术方面,发表专著1部、论文数十篇,核心期刊多篇,其中《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态度的新变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2016年被评为我校“师德先进个人”。

师者为长 德在育人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相处是一门艺术。李云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师德感化。

严谨、内敛、和蔼、敬业,这都是学生眼中李云老师的形象,而这背后蕴含的是李云老师从教多年来对自己的要求。“以长者的身份关心学生的生活和需求,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李云老师谈到,“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习汇报,在自己所了解的领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有困难了,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的树立和思想导向规正有着重大影响。”

俗语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李云老师来说,其自身角色的定位绝不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完成学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守正确的道德与操守,也是李云老师对学生反复强调的内容。“2015级民商法学院的魏靖鑫,上课认真好学,勤于思考,对政治理论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2016级反恐法学院的马玉红,听课认真,善于思考;2016级刑事法学院的柴智,对于课堂问题,踊跃发言,回答准确……”对于好学上进,关心国家政治、国际局势的学生,李云老师如数家珍。她希望学生的眼界不仅停留在当下,也要放眼大局,关心国家政治,提升自身素养。

“步入教师这行,其实是分配的结果。但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人和事,也就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坚持了下来。从教多年,受到很多老教师的影响,既感动也感恩,所以希望通过努力,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引路人。”李云老师笑着说道。师者为学志在求精

教师行业有别于其它行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师往往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李云老师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科书上的某些概念存在滞后性,而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她根据课堂的内容,听课的对象,上课的时间,将教学方式及时创新,如启发式、探讨式、合作研究式等,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疑惑,课堂气氛活跃却不失纪律。

李云老师认为,教师这个行业需要沉淀和积累,切忌心浮气躁。对于讲授的内容,课前充分准备材料,全面掌握,力争严谨,将最核心、最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不可知之不深、言之随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化,随着学院的大发展,李云老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诸多改变。由于李云老师所带课程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所以她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竭力用真实的历史、客观的事实,来阐释政治理论,使所讲授内容具有扎实的说服力和可靠的确信度。李云老师还深入钻研多媒体制作技术,紧跟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的步伐,她精心设计的幻灯片不仅画面美观、清晰,而且链接、动画、视听等多技术手段并用,使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立体。

“在走上讲台之初,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扎实备课的基础上,首先是面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们试讲。”李云老师回忆起初入教学岗位的经历时说道,“老教授们以非常严谨的态度,对自己讲课的内容、方式、教态乃至声音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就使我从刚走上讲台之际就明白了作为一个称职的讲授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与学术水平,李云老师指出,专业知识扎实是前提,讲课技能良好是基础,科研水平提升是保障。老师单方面的付出无法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更需要联系与互动。对于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李云老师提出了建议与要求,一方面,多研读相关文献或论著,在主观上不能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要随着老师的教学活动而勤于思索。

国际视野 平民情怀

身为政法院校的老师,他们不但关心学生和课堂,而且关注整个学科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乃至整个民族的复兴。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在我校整体教学环境中的定位问题,李云老师思索后评价道:“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承担着我校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根本任务。”

我校确立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国家本位意识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我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提升确立了方向。“作为西法大的一份子,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格执行,责无旁贷。”李云老师认为,相比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离不开本土化的研究思路,尤以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代表。近年来,李云老师倡导以经典著作为“经”,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纬”,在两者的交织中形成启发的焦点和讨论的主题,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即不仅要求学生读书和习得原理,而且要求使理论和学术能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能够对时代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应答。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云老师不仅在教学中严于律己,而且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设,带出了一支在教学上耐心负责并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在她的倡导、鼓励和引领下,这支队伍在教学上成绩显著,在育人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素质与品格,为提高我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做出了贡献。这支队伍也使我校本科生思想教育能够在新形势下跨上新台阶,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更为出色的综合性人才。

何谓师德?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以身作则不令而行,师者之重,在其责,师者之德,在其心,李云老师秉持育人从心从德的教育理念,春风化雨,默默耕耘,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关新闻

  • 王瀚、孙尚鸿教授应邀参加2023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

    9月23日,由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和台湾地区国际私法研究会共同主办,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办,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协办的2023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共有来自海峡两岸20多所高校的近40位知名国际私法学者以及涉外私法实务界的律师和仲裁员参加。 我校国际法学科带头人、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王瀚教授和国际法学院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孙尚鸿教授应邀参加会议。王瀚教授主持了议题一“国际私法的立法问题”交流讨论,并在议题四“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新发展”作专题发言,孙尚鸿教授在议题三“冲突法特别规则的司法实践问题”担任评论人。 (供稿:国际法学院)

    2023-09-28
  • 【中国社会科学网】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乌鲁木齐讯(记者 陆航 通讯员 宋鸿雁)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加快建设高质量法学教育体系。9月23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彤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法律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核心议题,聚焦如何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论坛分为开幕式与颁奖仪式、主旨报告与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总结与闭幕式几个环节。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北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宋觉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陈彤在致辞中介绍,2023年8月,西北政法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新疆师范大学法学教育开启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法治建设最终要服务于中国实际,要基于中国实践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人才的价值在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以边疆治理为学科凝聚点,统筹多学科发展优势,推进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交叉融合,为新时代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也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马朝琦表示,本次专题研讨会旨在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基础研究,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西北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探索挖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的内在关联。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主动服务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现代化国家必定是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国家治理必须走向法治化。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严存生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涅槃”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法治与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国情、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走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我国法治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21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中国法治实践出发,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基础研究。这既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法治保障的体现。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一套全局性、系统性的规范体系,才能解决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坤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意见》是专门的体系化指导意见。《意见》将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一体化推进,为进一步推进法学院校治理体系变革、法学教育体系改革、法学理论革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法学院校是开展法学教育与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当前,高校要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推进院校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的统一,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二十余年来,法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发展历程。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支撑高质量的法学教育和高层次的法治人才。同样,只有提升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夯实法学理论研究基础。 论坛第二单元主题发言,由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法学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闫亚林,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怿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泮伟江,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彭中礼,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冯卫国,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茹克娅·霍加,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攀,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士亚,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刘学文,分别做“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司法警校法学教学改革探析”“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机制研究”“法学本科课程教学发生机制”“论数据法教学的三重思维体系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境界、新思维与新方法”的主题报告。 合格的法治人才一定是牢牢掌握了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从实践中生成理论的专业性人才。近年来,我国频繁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更加重要,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涉外法学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既关乎我国在国际经贸相关市场主体利益的维护,也关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捍卫。在分组讨论中,众多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发展,坚持中国立场又具有国际视野,既能够对中国法治实践需求作出回应,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利益、运用国际法律规则推动全球治理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由西北政法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

    2023-09-27
  • 我校主办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9月23日,我校和新疆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举行。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彤、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主持。 陈彤在致辞中介绍了新疆师范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成就。表示学校以边疆治理为学科凝聚点,统筹多学科发展优势,推进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交叉融合,为新时代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马朝琦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也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北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主动服务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主旨发言环节由我校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宋觉主持。我校教授严存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坤轮分别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涅聚”“《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解读”主旨发言。 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次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