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抓思想从严,常补钙固本培元

  • 2016年11月27日
  • 人民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原标题:抓思想从严,常补钙固本培元(评论员观察)——全面从严治党抓什么①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上出现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党员干部如果在思想防线上有所松动,甚至降格以求、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必将吞下违纪违法的苦果,最终影响的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翻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理想”“信仰”“信念”等关键词引人瞩目。反复强调理想信念、从严从实抓思想教育,无疑是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特点,也是学习贯彻本次全会精神不容忽视的一个维度。

  “欲事立,须是心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共产党人而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上出现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7次提及“理想信念”。六中全会再次号召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视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些都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我们党才能始终屹立、永葆生机。

  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基础,影响着制度建设的方向。锻造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到燃旺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不断重申各项纪律要求,旨在固本培元、补充精神钙质,促动全党以思想自觉推动行动自觉。事实证明,抓好思想教育这个龙头,就能为制度治党打牢坚实的地基。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语境下,一方面通过思想自觉来落实制度要求,一方面依托制度约束来强化思想教育,正成为新时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鲜明导向。综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无论是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还是申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都从制度层面对开展思想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和要求,体现了以制度约束加强思想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全会审议通过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为契机,“抓思想从严”得以进一步上升到制度层面,必将在现实中更好落地生根。

  抓思想要抓出实效,离不开对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塑造。作为政治生活的灵魂,政治文化往往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当此之时,社会价值观念愈加复杂多元,各类诱惑挑战也层出不穷,尤须大力倡导和弘扬光明坦荡、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等价值观,明确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层,助力广大党员干部稳住理想信念的“压舱石”,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党员干部如果在思想防线上有所松动,甚至降格以求、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必将吞下违纪违法的苦果,最终影响的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严格遵照《准则》和《条例》的要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我们方能在乱云飞渡中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泥沙俱下时诠释“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抓住思想从严这个关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能为锻造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绘就精神底色,为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思想根基。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网、中国日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安康市汉滨区——探索科技助农,小我融入大我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安康市汉滨区 ——探索科技助农,小我融入大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7月12日至7月27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赴安康市社会实践队开展为期15天的“探索科技助农,小我融入大我”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踏上出征之途探寻科技助农 7月12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出征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格物楼刑事法学院举行,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孙学龙、刑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聪、全体辅导员出席仪式。 孙学龙希望同学们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在活动中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自我形象,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安全、圆满完成此次“三下乡”活动。同时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勤思多问,把“三下乡”当作向各行各业虚心学习的社会大课堂,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挖掘特色产业思考振兴之路 实践队抵达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后,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前往汉滨区忠诚村“科技农业”产业项目示范基地、蒋家坪茶园示范基地等展开调研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忠诚村天瑞塬农业企业负责人吴斌与实践队员进行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该园区一直坚持走规模发展与创新模式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投入,重视新品种引进与新技术试验,推进园区朝着安全发展、全方位帮扶、农民融入产业链方向发展。 天瑞塬农业基地园区作为先进科技农业基地对于“科技助农”的引领、宣传和推广起到的重大作用,不仅促进了汉滨区科技农业、品牌销售打响名声、走向全省、全国,而且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在园区的大力推动下,科技助农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乡村振兴契机。 实践团队还来到平利县蒋家坪村进行实地调研,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进一步探索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发展现状,推动科技助农深入发展。 据介绍,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蒋家坪村,曾经是“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2016年以前,村里只有不到两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物资运输难、产品销售难,年轻人都不愿待在家里,全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7%,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近几年,在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蒋家坪村用活用足交通扶贫政策,修建公路26公里,形成了以村委会为中心向镇、组、园区辐射的公路网。公路助推产业,产业因路而兴。从2020年至今,蒋家坪连续三年成为国际茶日国家分会场,各地的游客也纷纷来蒋家坪游茶山、赏美景、尝美食。 擘画时代乡村新画卷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为深入了解安康市汉滨区重点社区治理创新做法,总结社区治理优秀经验,实践团来到了汉滨区新城街道双堤社区展开实地调研。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龙刚,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双堤社区的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双网三化”为特色,希望队员们可以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先进经验,总结优秀做法。双方在社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中心展开会谈,副主任杨娜娜详细阐述了双堤社区治理模式。 青年作为中国发展的新时代力量,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关注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实践队员行走在田间地头,观察基层、服务基层,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团队还将继续深入基层、深挖“科技助农”产业活力,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价值,促进汉滨区科技农业、品牌销售打响名声、走向全省、全国。

    2023-07-28
  • 我校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及安全稳定工作会、重点工作推进会

    3月17日,我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二楼满天星学术报告厅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及安全稳定工作会、重点工作推进会。校级领导、党委委员,全体处级干部参加会议。 孙国华聚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作了题为《保持战略定力 勇担历史重任 奋发有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对做好全年工作提出要求。 孙国华指出,党的二十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对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坚定,突出问题导向,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为着眼点,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孙国华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基础,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机制、强化结果导向,聚焦重点人员、重大节点、重要领域,建立风险隐患问题台账,主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和素质,始终坚持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摆在首位,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孙国华指出,学校事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要深刻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抢抓发展机遇,以时刻清醒的状态判断形势、谋划工作,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自我加压,不断增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孙国华强调,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担当,学校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每一名同志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要落实好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开展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努力营造抓作风、提能力、重实干的浓厚氛围,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范九利以《锚定目标再发力 踔厉奋发创一流》为题,部署推进学校2023年重点工作。一是以新一轮学位授权申报为重点,带动一流学科建设水平提升。要巩固提升法学学科优势,加快新兴学科建设,高质量做好人才引进招聘工作,发挥核心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支持青年人才成长,用好校内人才政策。二是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使命,要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推进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堂革命,加大特色自编教材建设支持力度,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严把论文质量关,进一步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拓展优质生源基地,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持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三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服务能力。要调整学科结构、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育人载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强化名师引领作用、加强科研项目培育力度、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加大专著出版数量、增办学术刊物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以拓展开放办学格局为重点,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开放办学是现代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要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主动出击,多跑、善谋、协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力度;要加强学校和校友间的沟通联络,健全校友工作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捐赠工作,鼓励和支持广大校友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五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提升管理服务效能。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准关键点、切入点和突破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肖道远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他传达了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和十四届陕西省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总结了学校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从“提升政治监督能力、提升纠治‘四风’能力、提升案件查办能力、完善监督体系能力、提升自身建设能力”等5个方面出发,安排部署了学校2023年纪检监察重点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作安全稳定工作报告。他回顾了学校2022年安全稳定工作,对2023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校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底线意识,继续坚持“源头化解、重在预防,沟通为要、服务为本,抓在平常、严在‘非常’”的治理原则,从严从实做好各项安全稳定工作,为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会上,举行了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表彰及2023年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郭武军主持仪式。肖道远宣读了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表彰决定。孙国华、范九利为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颁发奖牌,并分别与学院和部门代表签订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目标责任书。 (供稿:党委宣传部  摄影:朱风翔)

    2023-03-17
  •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报道我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2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陕西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对我省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与我校联合建立乡村“法律明白人”教学基地,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进行报道,向全国介绍陕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中的有益做法。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17日 第10版) 陕西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记者 龚仕建 本报西安2月16日电(记者龚仕建)在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镇长坝村,村民叶某家有一棵老榆树,由于树木老化,树枝有时随风掉落。邻居张某认为,这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房屋安全。为此,张某一家多次找到叶某,要求砍伐树木,但叶某均未同意。 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张再明和村民小组长、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及时开展调解工作,双方同意用钢丝绳对老榆树进行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在陕西,像张再明这样的“法律明白人”还有10万余人,他们活跃在17676个行政村,承担着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任务。 去年以来,陕西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健全完善遴选流程,提升培养质量,与西北政法大学联合建立乡村“法律明白人”教学基地。陕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华文胜介绍,乡村“法律明白人”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通俗易懂地讲解涉农法律常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达18052场次,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1万件。 2021年11月8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范》)。2022年4月,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普法办、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6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陕西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作为一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惠民工程在全省全面拉开序幕,为全省乡村有效治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法治基础。 我校针对《工作规范》、《实施方案》中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要求,在全省重点乡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治理暨法律明白人培训路径”的调研工作,同时与陕西省经济学会乡村建设研究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集中高校教授、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实践人等力量集中研发打磨具有陕西特色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体系,并创设了“一个中心、八个基地、一百个教学实践点、一百个师资队伍、一百个实践人”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已在宁陕、照金、宝鸡、汉阴、延安等地设立了教学基地,在全省52个乡村设立了观摩实践点。在汉阴县、宁陕县、宝鸡金台区、宝鸡千阳县、西安周至县等地联合当地政法委、司法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陆续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首期汉阴“法律明白人”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人民日报、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法治汉阴、快手等媒体宣传报道。 我校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培训体系,打磨培训课程,编制培训教材,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全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最终形成陕西特色“法律明白人”培养体系,向全省推广,向西北辐射,在全国打造陕西特色“法律明白人”品牌,为乡村振兴社会有效治理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