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倪楠:法治护航鼓励创新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4年05月15日
  •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由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推动,是借助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生产力形态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具有新技术、高质量等特征,显示出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迭代、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形成创新、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的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正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且,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唯物辩证法揭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法律制度将赋能新质生产力高效发展,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及时回应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需要,调整由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新增的各类法律关系,对合法合规的市场行为予以肯定评价,并规范妨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规行为,指引市场主体按照新发展要求开展商事活动,形成和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秩序,以积极有为的法律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当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全链条保护。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新增“四新经济”企业。新质生产力依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四新经济”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市场由市场主体构成、塑造和决定,而“四新经济”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新兴市场能否发展和发展如何的前提性命题。

经济法赋予国家主体和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因而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克服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合理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保障市场活力,推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四新经济”市场。首先,要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研究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其次,要实行公平竞争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要坚持在对市场主体平等对待基础上,将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向“四新经济”企业适当倾斜。

持续法律制度供给,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因此,要以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有力的司法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新产业新模式提供完备法律制度供给。一是严格落实反垄断法,以提升“创新”价值保护力度。法律制度需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大对创新的关注和投入。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首次将“创新”作为法律目标,并在第一章第一条中增加了“鼓励创新”的表述。“鼓励创新”被法律确认和保护,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二是修订法律制度,以应对弥补新兴法律问题。新质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中必将出现现有法律制度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针对因新行业而产生的网络平台用工等问题,以及因信息技术产生的数据确权问题、数据可携带问题,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问题,将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新课题,需要出台、修改、解释相应法律制度,以解决新兴法律问题。三是完善法律制度,以应对调整新型经济关系。新质生产力具有新技术、新产业特点,必将创设出新的法律关系。针对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生产、运用和保护,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要强化数字经济法治保障;在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增加立法供给,对算法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领域要适当进行前瞻性立法;要加强制定信息流动、数据安全、数据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完善统一大市场、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推动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

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国际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经济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要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要推进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助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是知识产权的密集区,要明确新主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和权利保护措施,以及更新法律保护机制。要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特殊性、技术性,推出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商业模式的相关指引,做到全流程监管,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效。

二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同时形成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新标准,增强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要合理定位四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提升新质生产力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审判质效。要建成全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平台,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三是在新质生产力下,要促使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让新质生产力切实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西部法制报】倪楠:法治护航鼓励创新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https://mp.weixin.qq.com/s/Nq67Fln9NtuhAeJBlFVfdQ

相关新闻

  • 我校召开“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

    9月28—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我校主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北大法宝协办的“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法学教育和职前培训处二级调研员吕伟耀,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李树忠教授出席本次会议,我校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开幕式与颁奖仪式。 范九利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法治人才培养,也需要高质量的法学理论研究。本次研讨会以“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主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突出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政治站位高、使命意识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树忠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离不开法学教育的完善和改革。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法学院校承担着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责任。过去法学教育领域的改革更多的是环节性的、技术性的、部门化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改革。未来我们对法学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一套能够适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需求的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以此来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教授表示, “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里面的“综合”,与“全面深化改革”里面的“全面”,两个词的含义完全相通,内涵丰富,它们是相对于局部零散、被分割的条块而言的,反映了新时代全面系统推进工作的要求和特征,都强调了持续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全覆盖特点。 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宣读了《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有奖征文活动获奖论文名单。 李树忠、王健、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史玉成、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新疆政法学院副校长马召伟、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和孙昊亮分别作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由张荣刚主持。 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举办了“学术连续出版物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论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论坛和《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三个分论坛。 来自立格联盟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撰稿:段肖阳 审核:邱昭继)

    2024-09-30
  • 【法治网】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9月28日,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朝琦,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教授巩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主论坛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这一中心议题,围绕数字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治理模式创新、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与会嘉宾认为,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场所,大数据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使网络空间治理变得复杂,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不断探索构建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世界,共同推动媒介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除主论坛外,本次学术活动还将举办新传-立格联盟院长论坛,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之学者论坛、青年学者(博士)论坛、研究生论坛、法治新闻作品论坛和陕西省社科联科普活动——AIGC数字创意普法竞赛等16场分论坛和慕明春教授追思会,“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等活动。  本届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资深教授、专家学者,来自新闻界和产业界的代表欢聚一堂,共襄盛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开放、创新、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数字社会中的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等领域的前沿议题,促进相关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媒介文化研究与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法治网】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http://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5995175076709376

    2024-09-30
  • 我校王瀚教授出席2024全球工商法治大会

    9月27日,2024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开幕式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马塞洛•巴斯克斯—贝穆德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主席玛利亚·基娅·马拉古蒂、司法部副部长赵昌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奥山尚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怀、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政策官希瑟·斯坦梅尔、澳大利亚前首席大法官詹姆斯·奥索普致辞。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与会工商界、法律界发布《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相关国际组织代表,有关国家政府部门代表、驻华使节,中外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企业代表,各地方和行业贸促会代表出席大会。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应邀出席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工商法治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分别围绕“合规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争议解决和全球经济共赢”“知识产权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议题同时举办法治与发展、法治与开放和法治与创新三场平行论坛。王瀚应邀出席法治与开放平行论坛。该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承办。二十余家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仲裁机构、中外方企业负责人及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王瀚主持圆桌讨论会,并作总结发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首席执行官全会民、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胡振杰、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刚、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副主任蔡伟平围绕“行稳致远⸺制度型开放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从仲裁、调解等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和创新,法治化国际经贸体系的建立,制度性开放与外资企业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研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