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云端”交流 共话人权——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十场云上边会综述

  • 2021年07月21日
  • 人民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云端”交流 共话人权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十场云上边会综述

本报记者 王 莉《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1日   第 14 版)

  近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10场云上边会以视频方式陆续举行。边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国内外多家社会组织和人权研究机构主办,来自中国、芬兰、荷兰、挪威、日本、缅甸、柬埔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有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

  在会上,多位专家强调指出,中国在推动人权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表示,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有自己的特色,也有明显的先进性。这个先进性已经明显体现在当今中国人权道路、中国人权事业以及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人权理论上。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颖指出,中国近年来在人权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绩,都是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下丰富“世界人权”内涵的最好见证。

  缅甸光明基金会主席奈林表示,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还为世界共同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发展权,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阿西夫·努尔说。

  中国全面保障特定群体权利,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权利保障所做的各项努力和成就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关注。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90%以上的妇女是文盲。在国家的努力下,2017年,中国女性文盲率下降为7.3%。”首都女教授协会常务理事陈红薇说,在过去的72年中,中国女性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艾尔肯·阿热孜表示,在中国政府强有力支持下,新疆用了1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幼儿园都不能差、一个孩子也不能少”的郑重承诺,把幼儿园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孩子们吃住都免费,为新疆各民族儿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始终普遍关注各个民族的权利,如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等。”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文德认为,应重新审视人权观念的多样化视角,尊重中国有关人权的话语权。

  中缅文化学者龙威表示,中国通过设立民族高等院校等方式,保障了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模式为缅甸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权事业中,中国残疾人权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法治体系逐步完善。由此促成了8000多万残疾人摆脱贫困、共享小康,也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成为中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而提出的卓有成效的人权发展模式。

  与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中方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国际社会应加强团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老挝和平团结委员会秘书长麦克森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老挝是一项重大考验,感谢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人民,在疫情期间给予老挝防疫的支持。

  在埃塞俄比亚海罗基金会妇女经济赋权负责人黛博拉沃克看来,疫情的破坏力已大大超出公共卫生范畴,对人类社会秩序构成全方位威胁。“疫情使弱势群体更加脆弱,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黛博拉沃克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海罗基金会合作的微笑儿童项目,为缓解这些问题作出了贡献。

  尼泊尔全国残障人士康复协会秘书长哈默尔表示,尼泊尔受到疫情的严重打击,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更加艰难,保护相关权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支持技能发展类项目,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尼泊尔全国残障人士康复协会的职业培训项目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感谢中国政府及民间组织对尼泊尔抗疫的大力支持。”哈默尔说。

相关新闻

  •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西藏校友理事会换届暨雪域校友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学习交流会

    近日,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一行代表学校及校友总会赴拉萨,出席西藏校友理事会换届暨雪域校友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学习交流会。来自西安、北京、广东、安徽、无锡、江西、湖南、宁夏、四川、河南、云南、中山、浙江、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等地方及院系校友会的代表、友好商会代表,以及40余位西藏校友参会。 郭武军向换届大会的顺利召开及新当选的理事会成员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西藏校友会过往工作成绩,并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雪域校友致以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同时对新一届校友理事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友凝聚力,为广大校友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服务支撑;二是坚守传承母校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老延大”精神,在服务西藏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西法大担当;三是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多方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助力校友、母校与区域社会实现共赢发展。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校友总会秘书长刘霖杰宣读《关于西北政法大学西藏校友理事会换届工作的批复》,并代表学校向西藏校友会赠送由姚喜平教授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 西藏校友理事会新任会长韩德辉致欢迎辞。西安校友会会长孙学龙、广东校友会名誉会长石安琴、云南校友会代表周胜全等先后发言;福建、青海、辽宁、广州、深圳、泉州等地校友会专门发来贺电或赠送特色文创产品,表达对西藏校友理事会换届的祝贺。 会上,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刑事法学院教授冉巨火分别以《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为与会校友作精彩分享。 在拉萨期间,郭武军一行还专程前往西藏法鉴律师事务所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与律所围绕律师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友职业发展支持等议题深入交流。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2025-10-01
  • 韩国法制研究院院长韩英洙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并签署合作协议

    9月24日上午,韩国法制研究院院长韩英洙率团莅临我校,就深化合作等事宜开展交流访问。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谈并与代表团深入交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民商法学院负责人及获韩国博士学位的教师代表参会。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谈。 范九利对韩英洙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在此背景下,深化中韩两国法学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携手应对区域性与全球性挑战,更能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东方智慧与力量。他强调,希望以此次交流为重要契机,与韩国法制研究院共同建立常态化学者互访机制,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法、跨境商事纠纷解决等重点专业领域联合组建科研团队,深入探索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等合作模式,持续深化青年学子培养合作,为中韩两国未来法学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高质量平台。 韩英洙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致以诚挚谢意,高度肯定我校在育人理念创新与办学特色打造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表示,期待双方持续优化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聚焦法学领域前沿课题开展深度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构建更为紧密、高效的务实合作关系,携手为中韩两国法学界的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贡献力量、续写新篇。 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我校与韩国法制研究院的合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新阶段。 会谈前,韩英洙一行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成果展览馆,直观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成果以及在法治思想传播与实践方面的重要举措。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民商法学院 撰稿:李嫚玉 审核:陈梦琦)

    2025-09-26
  • 广州市司法局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9月23日上午,广州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何友汉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主持会议。 会前,何友汉一行参观了校史馆。座谈会上,何友汉介绍了广州市在法律服务资源整合、港澳律师执业保障、低空经济立法推进和东南亚法律服务拓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双方此前在博士后联合培养方面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联动,共享研究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为国家法治建设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张军政对此次座谈交流的成效予以肯定。他强调,双方要以既有合作为基础,加大博士后联合培养和涉外法治人才培育力度,逐步拓宽合作领域,切实推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马朝琦表示,联合培养博士后、推进产学研融合,是深化法治人才培养的务实之举,希望双方聚焦前沿领域,推动法学理论与实务融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共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 与会人员围绕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强化协同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我校人事处,研究生院,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律师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供稿:人事处 撰稿:杨茹浩 审核:董玮)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