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云端”交流 共话人权——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十场云上边会综述

  • 2021年07月21日
  • 人民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云端”交流 共话人权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十场云上边会综述

本报记者 王 莉《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1日   第 14 版)

  近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10场云上边会以视频方式陆续举行。边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国内外多家社会组织和人权研究机构主办,来自中国、芬兰、荷兰、挪威、日本、缅甸、柬埔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有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

  在会上,多位专家强调指出,中国在推动人权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表示,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有自己的特色,也有明显的先进性。这个先进性已经明显体现在当今中国人权道路、中国人权事业以及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人权理论上。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颖指出,中国近年来在人权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绩,都是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下丰富“世界人权”内涵的最好见证。

  缅甸光明基金会主席奈林表示,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还为世界共同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发展权,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阿西夫·努尔说。

  中国全面保障特定群体权利,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权利保障所做的各项努力和成就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关注。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90%以上的妇女是文盲。在国家的努力下,2017年,中国女性文盲率下降为7.3%。”首都女教授协会常务理事陈红薇说,在过去的72年中,中国女性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艾尔肯·阿热孜表示,在中国政府强有力支持下,新疆用了1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幼儿园都不能差、一个孩子也不能少”的郑重承诺,把幼儿园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孩子们吃住都免费,为新疆各民族儿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始终普遍关注各个民族的权利,如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等。”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文德认为,应重新审视人权观念的多样化视角,尊重中国有关人权的话语权。

  中缅文化学者龙威表示,中国通过设立民族高等院校等方式,保障了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模式为缅甸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权事业中,中国残疾人权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法治体系逐步完善。由此促成了8000多万残疾人摆脱贫困、共享小康,也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成为中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而提出的卓有成效的人权发展模式。

  与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中方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国际社会应加强团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老挝和平团结委员会秘书长麦克森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老挝是一项重大考验,感谢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人民,在疫情期间给予老挝防疫的支持。

  在埃塞俄比亚海罗基金会妇女经济赋权负责人黛博拉沃克看来,疫情的破坏力已大大超出公共卫生范畴,对人类社会秩序构成全方位威胁。“疫情使弱势群体更加脆弱,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黛博拉沃克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海罗基金会合作的微笑儿童项目,为缓解这些问题作出了贡献。

  尼泊尔全国残障人士康复协会秘书长哈默尔表示,尼泊尔受到疫情的严重打击,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更加艰难,保护相关权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支持技能发展类项目,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尼泊尔全国残障人士康复协会的职业培训项目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感谢中国政府及民间组织对尼泊尔抗疫的大力支持。”哈默尔说。

相关新闻

  • 数字时代的人权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报告主题: 数字时代的人权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报告人:龚向和,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 举办单位:人权研究中心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3号教学楼3506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0日19:30至21:30

    2025-03-20
  • 我校与新疆博州司法局召开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我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司法局在长安校区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长范九利,博州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卓娅,博乐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海峰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博州司法局卓娅局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欢迎。近年来,学校与新疆各地市州密切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保障边疆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学校服务西部的智库及人才优势。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在有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学生实习实训、司法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提高服务水平,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卓娅表示,感谢西北政法大学为博州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学校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行政复议案件评查、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实施,助力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务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师等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3-20
  • 我校与陕西警察学院举行合作签约交流座谈会

    3月13日下午,我校与陕西警察学院合作交流签约仪式在陕西警察学院浐灞校区举行。陕西警察学院副校长王有民,我校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常安出席会议,陕西警察学院校长李寿国主持。 范九利简要介绍了学校法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情况,向陕西警察学院长期以来对我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长期以来,两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密切互动,积累了深厚的合作情谊。本次签署合作协议是双方共同愿景和使命的深度融合,标志着两校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希望双方持续聚焦立德树人,深化人才协同创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放大合作共建效应,推动资源互联互通,打造公安政法院校合作典范。 李寿国对范九利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对西北政法大学在学院新的发展阶段给予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两校历史渊源深厚,要以本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合作对接机制,细化合作内容,将框架协议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务实举措,加强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共享共建,优势互补,互益互利,更好服务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 双方领导共同签署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推进合作协议的全面落实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签约仪式前,参会人员赴陕西警察学院警体馆、图书馆、实验实训楼、红色思政虚拟仿真实训室、大数据中心参观调研。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蒋国纲)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