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政协】常安:对接国家战略、助力文化强省

  • 2023年01月16日
  • 陕西政协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第三联组的委员们围绕“打造文化强省”主题踊跃提建议、谈思路、谋发展。


作为文化大省,陕西有着以黄河、黄帝陵、炎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华文化遗产,在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程中责无旁贷。

省政协委员 

“我省在构筑中华文化共有精神家园方面潜力巨大。”省政协委员、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认为,我省应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树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常安建议,对接相关部门,落实中华文化遗产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工作,发挥文旅企业的能动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融入景区建设规划中,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品牌文化活动。

省政协委员 

我省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省政协委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建议,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发挥文物工作对文化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影视、动漫、演艺,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省政协委员 

陕西是文物大省,更是考古大省。省政协委员、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工程建设中的考古工作是保护地下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目前采取的招投标做法,拉长了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周期,造成了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孙周勇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在全面推进考古工作前置的同时,足额保障考古经费,结合现状探讨改变考古勘探、发掘工作中“程序性”招标制度的可能性,制定符合实际状况的专业事项委托办法,在保障考古工作科学性和“纯洁性”的同时,缓解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省政协委员 

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要素。围绕我省文化人才短缺问题,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震直言,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优势相比,我省文化人才后续力量急需加强。

“培育引进一批高端文化事业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是目前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第一要务。”李震说,虽然我省已实施了“百青”“百优”人才支持计划,但引进人才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李震建议,“我们可否建立一条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特殊通道,实现‘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面向国内外招揽高层次文化人才”。

省政协委员 

近年来,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多种、文化多样,很多地方的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都属于小语种。

省政协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建议,要继续支持开设国家战略性小语种申报,允许小语种专业进行区域国别学融合,在小语种专业招生时允许在专业后面加括号,标明对象国研究属性。

西安外国语大学于去年成功备案区域与国别二级博士和硕士点,成为西部首个此领域的二级学科点。“由于招生指标有限,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迫切需求,希望有关部门增加区域与国别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指标。”马福德说。

省政协委员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意义重大。

“当前从事黄河文化研究、挖掘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并不富足。”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政协副主席毛平宇建议,设立陕西黄河文化研究智库,深入挖掘陕西黄河流域蕴含的文化特色、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设立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尽快推出一批标志性的黄河文化重大学术和应用成果。

省政协委员 

“当前我省文化数字化推进过程仍有不足,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还未构建。”省政协委员、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立强说。

王立强建议,在产业创新链条融合上发力突破,倾力打造数字文化创新生态体系,创新消费新场景,布局公共文化应用体系、文化大数据体系、智慧博物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建立“文化数字化高端智库”,健全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带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需要创新方式。省政协委员、香港运高世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豪建议,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寻求传统文化现代式表达,提高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

郭豪表示,打造文化强省要重视和关注年轻一代需求,多鼓励和培育诸如大唐不夜城、易俗社历史文化街区等有更多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经典,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紧扣当下潮流品味,既能实现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又能推进文化消费增长,引领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 

针对如何提高我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问题,省政协委员、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史佳建议,应借助“一带一路”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产业化发展,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产业园,吸引开展国际传播业务、国际交流活动的媒体、企业入驻,持续组织“外事+外宣”主题活动,邀请外国政要、外交官、外媒记者等来陕参观访问、推介交流和商务合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论坛及“走出去”活动,实施“城市远洋”“企业出海”等外宣计划,实现文化国际传播、项目合作和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胡月琪

相关新闻

  • 我校与正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9日下午,学校与正衡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正衡集团董事长雷华锋,党委书记、总经理高旭,副总经理、正衡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总经理顾萍参加了签约仪式。 范九利表示,双方在产学研平台共建、人才共享、成果共创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双方继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共同发展的机制,打造长效、务实校企合作典范,实现共创共赢。 雷华锋表示,此次合作将有助于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集聚融合,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入更多的行业资源、企业资源、品牌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张荣刚与高旭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范九利与雷华锋共同为“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培训中心、商学院、经济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供稿:党政办公室)

    2022-10-19
  • 【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专题研修班开班

    “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专题研修班开班 9月27日,由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主办,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北政法大学基地承办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专题研修班在雁塔校区开班。西安培华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乡村建设研究会会长罗新远,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基地办公室副主任李集合出席仪式并讲话。 李集合指出,西北政法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要职能,获批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首批培训机构,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培训,推动我省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本期培训旨在打造能够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解决新问题的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干部队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坚实人才支撑。 罗新远从建会宗旨、组织架构、活动项目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陕西省乡村建设专业研究会的情况。他表示,研究会通过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人才培养以及机制创新等,提升研究与服务能力,针对省、市、县(区)、乡(镇)乡村建设的做法、面临的问题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关建议,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相关部门及地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本次培训为期3天,基地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培训内容,邀请原陕西省农业厅厅长史志诚,西安培华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罗新远,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张旭峰,西北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世荣等“三农”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法治”“乡村振兴促进法”“法治乡村与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内容进行授课,并组织学员们深入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和王曲街道唐村进行实地观摩。来自省直机关及各地市的4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本期培训。

    2022-09-28
  • 我校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和支付宝(中国)陕西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4日上午,西安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暨“数字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曲江惠宾苑宾馆会议厅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共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西安市社会科学院承办。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高东新、我校校长范九利、中共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一级调研员武洁、西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程丽辉、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袁博以及经济学院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高东新在致辞中对中共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西北政法大学、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等相关与会单位的参会同志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科技创新,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面推动构建数字发展新格局,各单位应本着深化合作、创新发展的方针,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和尝试,为数字经济发展谋篇布局。 范九利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西北政法大学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科研平台建设、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当前,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数字陕西战略。西北政法大学也在积极探索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聚焦数字时代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数字科技与法学研究融合,为西安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共同助力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后,西安社会科学院、西北政法大学与支付宝(中国)陕西分公司三方举行“数字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会人员还就西安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交流。 (供稿:经济学院)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