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多措并举 引领团员青年勇战“疫”、担使命

  • 2020年03月10日
  • 校团委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校团委积极响应号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泛动员基层团组织及广大团员青年,强化思想引领、积极组织动员,依托各级各类团学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团学干部和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勇战“疫”,担使命,有力彰显西法大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一、组织动员引导有力度

疫情发生以来,校团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广泛发动全校各级团组织、各级学生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以不同形式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校团委积极传递学校关怀,通过线上班级团支部会议,积极组织学习、讨论孙国华书记、杨宗科校长《给西法大学子的一封信》《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校团委、校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向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发出了《致团员青年的倡议书》《关于延期开学期间在线自律学习的倡议书》等,号召全体学生听从国家、学校统一安排,正确面对疫情,坚定必胜信念。

创新手段,拓宽载体,在全校开展了 “青春战‘疫’ 共克时艰”线上特别主题团日活动,全校14个学院,近300个团支部组织大学生参加了本次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紧紧围绕学习传达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正确认识疫情、准确宣传防疫知识,服从学校的防控工作安排,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网上思想引领有深度

校团委积极组织全校团员青年参与团中央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截至目前,全校共有9512人次,参与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每周校团委将各学院基层团组织参与网上主题团课的学生数进行排行发布,及时督促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网上学习,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听党指挥,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争、阻击战争的信心。

守正创新,积极策划“青年学习时”西法大线上微团课,邀请我校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等为主题,录制团课,积极探索特殊时期的网上思想引领新模式。

针对学校“停教不停学”的相关教学安排,策划了“西法大与你的云上之约”系列主题推送,集中宣传展示了认真准备网课、教授网课的老师,广泛征集我校青年大学生的学霸笔记等,检验大学生网课学习成效,努力在全校大学生中营造尽快适应网课,脚踏实地学习的优良学习氛围,正确引导大学生战“疫”、学习两不误的积极状态。

三、青年志愿服务有温度

校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向家乡的基层组织报道,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截至目前,遍布山东、新疆、内蒙古、四川、陕西等多个省市地区的我校794名团员青年,其中含学生党员125人,在当地党组织、社区的带领下,深入村镇、街道、社区等,协助开展疫情宣传、测温消毒、信息登记、应急值守、物资派送等一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自觉成为防控工作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我校团员青年积极捐款捐物,累计共捐出43471.59元。我校青年积极投身家乡战“疫”中,积极展现了西法大青年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四、多角度宣传有广度

疫情发生以来,校团委强化政治站位,积极发挥团属新媒体平台作用,对疫情信息及防控工作广泛发声,多角度宣传。利用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西法大”“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会”“西法大社联”等微信平台优势积极发声,积极传递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党政的防疫部署、防疫科普、选树抗“疫”的青年典型、积极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疫情防控期间团属新媒体发布推文150余篇,阅读量53000余次,其中多项新闻在学习强国、省教育厅网站、三秦青年、陕西传媒网等媒体报道。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我校共青团组织还将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进一步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青春力量,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供稿:校团委)

相关新闻

  • 以劳育人 躬行修身——我校多措并举开展研究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品格,不断强化劳动育人实效,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劳动教育,前期策划并出台《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研究生劳动教育宣传展示作品征集活动》《关于开展雁塔校区研究生劳动实践育人活动的通知》,近期组织在校研究生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强化投身劳动实践。设立“一院一区”劳动实践区域,实施各学院分工包干、协调组织的工作机制,动员引导广大研究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经济法学院、公安学院组织在雁塔校区包干区域内积极开展卫生清扫活动,经济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在长安校区组织在校研究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既劳动又教育”,通过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方式,引导广大研究生在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研究生“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阵地作用。刑事法学院、国际法学院、行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研究生劳动教育主题学习会,明确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吃苦耐劳,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强化统筹联动。推动培养单位和后勤、保卫、图书馆、离退处、门诊等部门联动创设劳动场景,积极拓展劳育资源,将劳动教育与“三助岗位”相结合。民商法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携手离退休管理处党支部开展社区志愿劳动服务活动,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助力退休教职工解决在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党员代表积极服务雁塔校区图书馆图书整理工作,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深受广大教职工好评。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学校将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广大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作出新努力、新贡献。 (供稿:党委研工部 撰稿:高炜 审核:宋白)

    2024-04-29
  •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多措并举开展晨读、晨练活动

    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学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3月以来,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持续开展“晨曦之下 学风领航”晨读晨练系列活动,在2023级学生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主题晨读、专业知识晨读、英语单词打卡、1KM+晨跑、太极拳、小班会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读”出新知识,“健”出新风采,共同营造“爱学、好学、善学”的良好氛围。 学院2023级全体本科生在致知楼301、306教室举行了“网络文明 你我共建”晨读活动,2023级辅导员崔梁凡、石宇佳与同学们齐诵《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文明上网自律公约》,进一步激发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坚实基础。学生集体朗读国家政策法规,培养坚定政治立场;预习、复习专业书籍,拓宽专业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增进专业认同;坚持开展背单词打卡活动,积极备战大英赛与英语四级,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迎着朝阳以班为单位开展跑步训练,或集体开展太极拳练习,展现了出色的晨练风采。通过生动多彩的晨练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丰富精神世界,以崭新饱满的姿态投身新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为深入开展学风建设筑牢基础。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晨读、晨练工作,通过制定学院晨读、晨练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结合学校有关安排和学生实际,创新教育形式,丰富育人载体,稳步推进晨读活动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爱学、善学、乐学的学风氛围,为校园学习生活注入勃勃生机。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崔梁凡 审核:刘渊)

    2024-03-26
  • 校团委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情况

    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共青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要求,立足政治学校功能定位,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强化青年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实践引领,不断健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向党委和青年交出了满意答卷。学校共青团工作受到《中国青年报》《法制网》等媒体报道。  构筑信仰高地,思想引领更加有效  始终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先导,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以抓实理论武装为基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走在捍卫党的领导、自觉追随核心的最前列。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要求,利用主题团日、五四表彰、先进选树、志愿服务等特色项目,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全覆盖。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主题教育,不断强基固本、培根铸魂。深化青年宣讲团建设,动员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入学院、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参与陕西青年大学习网络团课录制,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能力有效提升。  扎实推进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持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青年对延安精神、陕公精神、“老延大”优良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爱校荣校兴校意识。  开展网络思政,丰富育人载体。突出网络阵地建设,探索“互联网+”思政引领新形态,坚持发挥好“网上共青团”作用。持续做好“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每周近13000名团员青年参与学习打卡。加强网络育人内涵建设,继续打造“推免专访”“青年教师说”“西法大青年”“你好,社长”等榜样发声系列栏目,推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学习宣传系列栏目,构建以新媒体矩阵为载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大平台,着力提升网络思政引领力和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青春西法大”年均发文400余篇,单篇阅读量最高达10万+,常年位于我校二级平台榜单前三名。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实  坚持党的领导,融入中心工作。全校共青团组织坚决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强化共青团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规范二级团组织和基层团支部建设,助力学校“一站式社区”协同育人。扎实开展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组织团干部与学生结对,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组织19名优秀青年投身西部建设浪潮之中;实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通过进支部、抓宣讲、树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结合新生入学等关键节点开展学生群体思想动态调研,梳理总结青年学生的关心关注和急难愁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将学校党委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关爱传递到学生心间。  夯实基层团建,完善组织体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依托团中央“智慧团建”系统,不断加强二级团组织和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激发团支部活力。学校1个团支部入选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影响力TOP100榜单。召开西北政法大学共青团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陕西省团建示范培育单位核查验收。  搭建多元平台,实践育人体系更加完善  融入“大思政课”,强化实践育人。主动嵌入“大思政课”建设,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持续做好社会大学生实践工作,我校4支实践团队获批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1支实践团队获“文明实践看陕西”专项实践活动立项,1支实践团队荣获“新疆学子百村行”专项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我校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2支实践团队获“省级优秀团队”,2人获“省级先进个人”,1人获“暑期三下乡全国优秀个人”。  搭建展赛平台,助力“双创”育人。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优势,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活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创新类比赛,我校作品在陕西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赛道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持续打造论辩文化特色,营造学术氛围,举办“学院杯”“新生杯”等辩论赛、模拟法庭等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同学们在法学特色鲜明的专业竞赛与实践活动中夯实专业基础,在亲身切实体会中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助力学生学业发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创新创业工作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品牌项目,推动文化育人。以继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依托学生社团精品活动,建设“一社一品”项目,开展书法、绘画、红色经典研读、诗词大赛、朗诵、棋类比赛、草地音乐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举办篮球赛、羽毛球赛、运动健身打卡等体育锻炼类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校团委将不忘跟党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锐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担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品质,团结带领全体西法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