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科技部获悉,我校“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获评“2022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示范单位”。 2021年3月,陕西省科技厅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在我校设立“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副校长孙昊亮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陕西省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2022年,研究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出发,结合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就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各类问题,通过开展多学科合作,发挥平台优势,在学术研究、资政建言、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集聚更多领域专家,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积极服务陕西法治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供稿:科研处、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2023-03-193月16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叶俊茂一行到我校调研交流,并召开企业合规工作座谈会。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议。 范九利对叶俊茂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企业合规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以总院为中心,缘起西北,扇形辐射全国的组织架构,并与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成果与解决方案。他表示,学校将继续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立足区域实际,回应实践需求,与政企携手树立企业合规治理的“标杆”和“范本”,以优质法律服务助力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叶俊茂指出,西北政法大学在企业合规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务实操经验走在全国前列,与陕西省工商联在企业合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与西北政法大学开展纵深交流合作,对标需求点、找准合作点、精准对接,合力打造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共赢未来的新格局,共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付玉明对企业合规研究院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双方参会人员围绕企业合规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培训中心、法治工作办公室、行政法学院、企业合规研究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前,张荣刚陪同叶俊茂、张宏伟一行参观了张汤墓遗址博物馆和校史馆,了解学校红色文化传承和特色育人理念。 (供稿:企业合规研究院 摄影:胡月琪)
2023-03-183月17日上午,四川省法务区建设工作学习考察组一行11人来我校司法鉴定中心走访调研并座谈交流。陕西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任颖、四级调研员杨黎钊,陕西省委政法委法治处副处长胡广东,西安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处长阮维、律师管理处处长李涛、二级巡视员王安军,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肖道远,党政办、研工部、科研处、司法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肖道远对考察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交流能使双方相互促进和提高,请考察组对我校司法鉴定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王邦习对此次调研的背景、内容、目标和考察组成员进行介绍。司法鉴定中心主任程军伟介绍了中心发展历史和业务范围、实验室建设、鉴定人队伍等基本情况。 随后,参会人员围绕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案件业务数量、人才培养、受理重新鉴定比例和鉴定人出庭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并就双方在研究生实训、安排“飞行教授”进行专业培训等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达成了共识。 座谈会后,考察组一行走访参观了司法鉴定中心受案室、档案室、各专业检案室和实验室,对我校司法鉴定中心的工作环境和检案流程进行全方位了解。 (供稿:司法鉴定中心)
2023-03-17为落实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要求,将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的“枫桥经验”成功做法与研究生服务管理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育人功能,同时聚焦“三个年”活动提升作风能力,维护研究生校园权益,3月15日下午,我校举行“倾听心声·共建校园”职能部门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会。 会前,参会硕、博士研究生代表在本学院广泛征集学生对学校发展建设、安全稳定、学习科研、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研究生代表充分发言,研工部、后勤保障处、保卫处、基建处、信息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参会人员逐一答复各类问题,表示对能当下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解决的持续推进,回应解决学生关切,不断优化工作,努力为研究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科研和生活保障。 职能部门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会活动是党委研工部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落实作风能力建设,完善联系学生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重要举措,对深入研究生群体,畅通交流渠道,源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提升研究生获得感、幸福感。 (供稿:党委研工部)
2023-03-16近日,2022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西北政法大学报》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5件。 在这次评选中,《国际航空产品责任研究的“十年功”——走近“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得者张超汉教授》《我愿将青春奉献给这片土地》《全面学习 全面把握 全面落实 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等,分别在通讯、新闻专栏、新闻图片等类型中获评一、二等奖。 “陕西高校新闻奖”由陕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是陕西高校校报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向来以高规格、严要求著称。评选范围涵盖消息、通讯、言论、新闻图片、新闻专栏、版面等六大类。 (供稿:党委宣传部)
2023-03-143月9日,我校引进的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西北管理学院(简称西北管理学院)第二期“现代欧洲法和国际融合”国际课程开课仪式在“云端”举行。西北管理学院和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法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参与本期项目学习的57名国际法学院2022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方向)研究生参加开课仪式。开课仪式由西北管理学院国际合作部中国事务中心主任车尔尼夫斯卡娅主持。 西北管理学院法学院院长谢尔盖夫宁对双方持续推进“现代欧洲法和国际融合”国际课程项目表示祝贺,他相信项目的实施必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国际交流经验及学术研究兴趣。希望双方开展多形式的深度合作,继续筑牢友好合作关系,加深两国人民深厚情谊。 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指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新纪元,在此背景下,引进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法学专业国际课程将持续推进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加速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推进两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储备。 西北管理学院项目授课教师阿列克谢耶夫简要介绍了本次专业课程开设的背景、内容和形式,期待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学生加深相关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代表刘茜表示将认真完成项目学习,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国际视野,为投身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开课仪式结束后,阿列克谢耶夫为我校学生在线讲授知识产权法第一课,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好评。 我校与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于2021年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22年3月首次引进该校“现代欧洲法和国际融合”国际课程。本期项目面向国际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方向)一年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法”全英专题课程,项目为期3个月,国际法学院贺小丽老师担任助教。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国际课程是学校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创新实践,也是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积极探索。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2023-03-133月10日,我校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再推进。副校长马朝琦出席会议,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及就创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孙静主持。 马朝琦在讲话中强调,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他要求,一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在斗争精神上再提升。面对就业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必须迎难而上,树立坚定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信心。二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要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动员全院就业工作人员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抓就业”的工作氛围。三是要强化底线思维,在就业举措上再提升。针对就业工作面临的不同难题,学院上下要形成合力,站在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的高度上,将就业工作作为下一阶段各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坚持多措并举,在服务质效上再提升。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关注重点群体学生、做好鼓励学生创业工作,全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五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渠道拓展上再提升。要加强新就业市场拓展,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建立访企拓岗长效机制。同时要用好用足政策性岗位,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做好征兵宣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发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的重要示范作用。六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规范客观上再提升。要及时准确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建立核查台账,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孙静结合教育部、教育厅最新文件精神,就做好下一阶段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铁坤通报了各学院2022届和2023届部分就业数据,对学校新修订的就业工作考评奖励办法进行说明。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亚敏、民商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潘键先后作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供稿:招生就业处)
2023-03-113月9日晚,校学术委员会在雁塔校区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集中学习研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由副主任委员汪世荣教授主持。 委员们结合我校发展实际,从学校定位、学科布局、教学科研、组织领导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多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主任委员韩松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意见》是指导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各位委员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意见》的出台,对我校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各位委员要积极建言献策,为我校贯彻落实好《意见》、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供稿:科研处)
2023-03-11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开展好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3月7日下午,我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了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第二场展示活动,全校共有12位选手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明永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教授、西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宝利教授、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志刚教授、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勇教授、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勇教授、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志松教授担任评审专家。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马朝琦、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鲁洋主持。 郭武军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红色办学历史,感谢兄弟高校的各位专家对我校思政课建设的关心与支持,并希望各位参赛选手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反复打磨比赛作品,争取今年再创辉煌。 在教学展示过程中,全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运用典型事例呈现了一堂堂构思精巧的思政课。展示结束后,专家对每位选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选手们虚心听取专家建议,并纷纷表示要在课件制作、思政要素有机融入课堂、案例与课堂内容的契合度以及内容的逻辑性等方面作进一步改进。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3-11桃花开,燕归来,在这个暖意融融的春日,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全校巾帼力量,我校开展了以“建功新征程·立业展风采”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为全体女教职工送上节日祝福,向身边的每一个“她”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享美丽书香,共筑成长之梯”,女教职工阅读分享、好书推荐。 开展女教职工读书活动,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享受书籍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形成“悦读乐享、互学共促”的文化氛围。各分会女教职工积极参与,以文字或音频、视频形式分享、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其中有文学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也有红色经典诵读、亲子阅读,内容丰富,展示了我校女性浸润书香、扬美崇善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爱女性健康,共享美好生活”,妇女健康知识科普讲座。 3月6日、7日,校工会、校团委及外国语学院分会分别邀请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长安区医院多名医生来校为女教职工作女性健康科普讲座,倡导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医生们还向到场的女教职工提供免费义诊,细致解答她们的疑问。 “花语心愿,绽放芳华”,为在岗女教职工送鲜花送祝福,致敬“她”力量。 3月8日,校工会、校团委、研工部、后勤保障处等部门共同在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为在岗女教职工们送上鲜花,向辛勤工作在西法大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岗位上的“她”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祝福。 “展巾帼风采,做魅力女性”,女教职工瑜伽健身操开班。 为广大女教职工开设瑜伽课、跳操课,鼓励女教职工积极参与健康运动,展现勇毅前行的女性新力量。3月8日,共有百余名女教职工参加了由健身操协会组织的瑜伽课程,她们纷纷表示:“通过适量运动,既舒缓工作压力,又能放飞美好心情,还可以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在繁忙工作之余,远离手机,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度过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妇女节”。 此次系列庆祝活动将美丽、健康、关爱融为一体,让女教职工们深切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悉心关怀与温情祝福,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展现了我校广大女教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供稿:校工会)
2023-03-10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统一安排,2月20日至24日,我校在长安校区、雁塔校区分别设立两个分会场,组织全体校领导和处级干部参加全省高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认真听取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同志作的开班动员讲话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同志作的培训总结讲话,听取和观看了有关专家教授的专题辅导报告和视频讲座。 为深化学习效果,学校严格按照培训安排,将全体学员分为七个小组,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等开展分组领学和专题研讨。全体学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努力做到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突出重点学、整体贯通学的同时,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 本次学习班主题鲜明,内容全面,目标明确。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广大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党委组织部 摄影:杜超英 朱风翔)
3月9日晚,校学术委员会在雁塔校区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集中学习研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由副主任委员汪世荣教授主持。 委员们结合我校发展实际,从学校定位、学科布局、教学科研、组织领导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多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主任委员韩松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意见》是指导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各位委员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意见》的出台,对我校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各位委员要积极建言献策,为我校贯彻落实好《意见》、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供稿:科研处)
3月10日,我校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再推进。副校长马朝琦出席会议,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及就创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孙静主持。 马朝琦在讲话中强调,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他要求,一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在斗争精神上再提升。面对就业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必须迎难而上,树立坚定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信心。二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要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动员全院就业工作人员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抓就业”的工作氛围。三是要强化底线思维,在就业举措上再提升。针对就业工作面临的不同难题,学院上下要形成合力,站在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的高度上,将就业工作作为下一阶段各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坚持多措并举,在服务质效上再提升。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关注重点群体学生、做好鼓励学生创业工作,全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五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渠道拓展上再提升。要加强新就业市场拓展,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建立访企拓岗长效机制。同时要用好用足政策性岗位,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做好征兵宣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发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的重要示范作用。六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规范客观上再提升。要及时准确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建立核查台账,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孙静结合教育部、教育厅最新文件精神,就做好下一阶段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铁坤通报了各学院2022届和2023届部分就业数据,对学校新修订的就业工作考评奖励办法进行说明。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亚敏、民商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潘键先后作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供稿:招生就业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建设,11月11日上午,由学校纪委、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处联合主办,监察法学科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纪检监察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诚意楼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肖道远主持开幕式,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健做总结发言。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和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安学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及百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就谋划推动纪检监察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肖道远主持开幕式 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健做总结发言 范九利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长期致力于纪检监察专业建设,成立了纪检监察学院,设立监察法学科,建立了贯通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纪检监察方向本科实验班,培养监察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和纪检监察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本次研讨会是学校党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学建设的务实之举。 中共中央党校王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蒋来用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谭宗泽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曹鎏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章志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保民教授、西北大学潘怀平教授、西安文理学院常丽娟副教授等校外专家,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奇教授、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褚宸舸教授等校内学者分别进行主题发言。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姬亚平教授、党委书记赵玎玎,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处处长王莹莹教授分别主持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纪检监察学建设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也对我校从1953年开始的纪检监察人才培养历史进行了挖掘考证,为推动我校纪检监察学科发展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为落实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要求,将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的“枫桥经验”成功做法与研究生服务管理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育人功能,同时聚焦“三个年”活动提升作风能力,维护研究生校园权益,3月15日下午,我校举行“倾听心声·共建校园”职能部门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会。 会前,参会硕、博士研究生代表在本学院广泛征集学生对学校发展建设、安全稳定、学习科研、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研究生代表充分发言,研工部、后勤保障处、保卫处、基建处、信息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参会人员逐一答复各类问题,表示对能当下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解决的持续推进,回应解决学生关切,不断优化工作,努力为研究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科研和生活保障。 职能部门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会活动是党委研工部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落实作风能力建设,完善联系学生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重要举措,对深入研究生群体,畅通交流渠道,源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提升研究生获得感、幸福感。 (供稿:党委研工部)
为了给全校师生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今年寒假,学校抢抓假期校园修缮改造有利时机,统筹规划,提前部署,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推进了多项重点维修改造工程,对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升级,预计各项工程将于春季学期开学前陆续竣工。 与时俱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条件,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创造便利条件,学校投入资金,将雁塔校区三号教学楼五层、六层和长安校区一至四号教学楼全部升级改造为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建成后,可以和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极大地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校还将通过搭建互动教学系统、教学督导系统、智慧物联系统、移动端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等各类平台,实现教室功能信息化、智慧化、设备管理自动化,为广大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提供更为科学、高效的智慧平台,让师生通过信息技术真正实现灵活的“教与学”,该项目将于开学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同时,为了提升我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对长安校区模拟法庭进行了升级改造,持续建设融合法庭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目前,该项目的工程设计、场地原有设施拆除清理、线路提升改造、墙面粉刷等基础工程已经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于2月下旬完工。 尽心尽力,环境改造及新建项目稳步推进。为切实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欠缺和电瓶车充电设施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充电无隐患,学校为两校区及教师公寓(家属区)配建新能源汽车、电瓶车充电桩(停车棚),共投入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42套共计504个端口,可覆盖2000台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7kw)共计28组,可覆盖130台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设备分别位于长安校区教学区学生公寓九、十号楼中间及一、三号学生公寓中间,学校超市东侧空地及天平楼西侧广场停车区,长安校区教师公寓内,雁塔校区研究生楼东侧(操场西南侧)、德园餐厅东侧及家属区南北两侧。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成,设施设备正在调试完善中,新学期开始全面投入使用。 为了解决垃圾压缩站不够用、校内垃圾分类标准不高、室外上厕所难等问题,学校在长安校区新建垃圾压缩站一处,其中包括新建2个垃圾站钢化大棚、3间清运工宿舍,配备25吨垃圾转运车一辆和18方量垃圾车斗2个,将于开学前启用。原垃圾站开学前废止,目前正在改造施工,计划建成为服务学生场所,彻底改变原先脏乱差现象。同时,充分考虑我校男女生比例,在长安校区学生食堂北侧新建砖混24个蹲位公共卫生间一个,并将学生食堂北侧原临时厕所移至西锅炉房东侧。该项目在开学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为了使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学校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对幼儿园进行改造,重新更换了教室门窗、暖气及暖气下盘管道,对室外活动场地、教学楼外立面、教学楼走廊等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幼儿园基础设施水平,整个园区焕然一新。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 全力以赴,专项维修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寒假期间,各类专项维修改造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新学期师生教学、办公和生活的正常运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实施计划,全力以赴投入到校园设施的维修改造工作中。截止发稿日,长安校区西锅炉房新建约1050m2钢结构大棚、长安校区公共浴室空气能热水设备改造和雁塔校区公共浴室升级改造、长安校区1号学生公寓楼北侧人行道平整美化、两校区暖气管道维修维护、供电线路改造、通讯基站机房检查维修等十余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其他各类维修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师生教学、生活条件及校园环境进一步提升改善,美丽的西法大校园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供稿:党委宣传部)
题记:西法大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银龄志愿者团队,他们不惧风险,不辞辛苦,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一如既往的坚守在抗疫核检第一线这支团队,成立于2021年岁末,在学校离退休管理处党委的组织和领导下,全体队员满腔热忱,任劳任怨,齐心协力,为保证小区核酸检测顺利进行,守护一方平安,他们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致敬——志愿者永远是少年 (写在西法大离退休管理处南区志愿者活动一周年之际) 时值壬寅年深秋 古城上空阴雨连绵 诡异的病毒又悄然来犯 全员核酸检测持续进行 一连数天。 “明早有任务” 志愿者群里一声召唤 “我报名,我也报名,还有我…” 志愿者们人人争先 此时的他们 全然忘记了自己已不再年轻 而是两鬓霜染 也忘记了深秋的冷风与天寒! 从2021年岁末开始 寒暑往来近一年 他们不辞辛苦 不惧风险 一如既往的坚守在核检防控一线。 疫情防控就是命令 核酸检测就是召唤 有时半夜接到通知 凌晨实施核检 有时检测进行中突降大雨 老天变脸 夏天有时高温达四十度 隆冬时分又是地冻天寒…… 所有的辛苦与考验 都难不住他们的一腔热情与铁肩!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志愿者们随时待命 如箭在弦 没有人生而无畏 只是他们选择了勇敢 病毒无情 人间有暖 每一次核检中 他们维护秩序 扶老携幼 协助大白 上门核对 发放纸贴 帮扶病残 几小时站立 顾不上腰疼腿酸…… 他们的微笑是风雨中的阳光 那一抹志愿红 使人们忐忑的心感到温暖 与疫情做斗争 是物质的角力 精神的对垒 更是意志的比坚! 革命者永远年轻 志愿者永远是少年 他们胸腔里跳动着的 是一颗蓬勃坚强的心 何惧不再青葱的容颜。 他们用热情与坚持 践行初心和使命 他们用责任与担当 诠释着无私奉献 他们的脸上自豪地写着 我是共产党员! 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有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 有全校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 疫情终将会烟消云散 神州大地定会春满人间! 但我们不会忘记 也不应该忘记 在岁月静好的背后 有这样一批银龄志愿者 曾无私无畏 默默奉献! (供稿:小溪如歌 摄影:武永健 张小郁 段集体 洪灵芝)
近日,从科技部获悉,我校“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获评“2022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示范单位”。 2021年3月,陕西省科技厅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在我校设立“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副校长孙昊亮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陕西省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2022年,研究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出发,结合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就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各类问题,通过开展多学科合作,发挥平台优势,在学术研究、资政建言、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集聚更多领域专家,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积极服务陕西法治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供稿:科研处、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3月16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叶俊茂一行到我校调研交流,并召开企业合规工作座谈会。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议。 范九利对叶俊茂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企业合规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以总院为中心,缘起西北,扇形辐射全国的组织架构,并与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成果与解决方案。他表示,学校将继续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立足区域实际,回应实践需求,与政企携手树立企业合规治理的“标杆”和“范本”,以优质法律服务助力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叶俊茂指出,西北政法大学在企业合规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务实操经验走在全国前列,与陕西省工商联在企业合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与西北政法大学开展纵深交流合作,对标需求点、找准合作点、精准对接,合力打造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共赢未来的新格局,共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付玉明对企业合规研究院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双方参会人员围绕企业合规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培训中心、法治工作办公室、行政法学院、企业合规研究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前,张荣刚陪同叶俊茂、张宏伟一行参观了张汤墓遗址博物馆和校史馆,了解学校红色文化传承和特色育人理念。 (供稿:企业合规研究院 摄影:胡月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儒张载激励莘莘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胸怀天下、立志求学、成就大业的“横渠四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以“墨梅”勉励人们要淡泊明志、高洁自守的著名诗句。 “不愧苍天不负民”“去时还似来时贫”,是明代信阳知府胡守安一心为民、清廉自律的为官之道。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这是清代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以诗言志、不负百姓的真实写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谆谆告诫和深切期望。…… 这些修身励志、劝学奋进、廉洁自守的名言警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踔厉奋发、矢志不渝、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对陶冶师生道德情操、浸润师生精神境界具有重大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和陕西省委清廉陕西建设要求,切实加强陕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建设,推进廉洁文化融入工作、进入思想、形成风尚,近日校纪委机关和党委宣传部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教室、进会议室、进楼宇活动,邀请我校资深教授赵馥洁老师和校内外书法名家,撰写廉洁书法作品在学校公共场所悬挂,发挥廉洁文化“以廉润心、以文化人”作用,涵养广大师生崇廉尚廉的思想境界。 此次廉洁书法作品“三进”活动,是我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学校将持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清廉校园建设,努力营造文化清朗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 (供稿:校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