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频道

即时新闻

  • 我校第六届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为推动我国刑事管辖制度完善,深化刑事管辖理论研究,6月21日,由我校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西北政法大学第六届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刑事管辖问题研究”为主题,开幕式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我校刑辩高研院副院长朱勇辉主持。 我校副校长马朝琦,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姜伟,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我校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田文昌,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向大会发来贺信,祝贺大会顺利召开。 开幕式举行了“第六届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征文颁奖和“2024年度第十届全国十大无罪辩护优秀案例”征集发布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秀梅主持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田文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分别作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们就管辖权的认定与程序运行、当前刑事管辖问题的挑战与应对、刑事管辖制度运行的协同与救济等内容展开热烈研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实务界同仁,我校刑事法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注刑事辩护理论、实务的专业性论坛。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高晓伟 审核:孙学龙)

    学术会议 | 刑事法学院 | 2025-06-21 阅读:35
  • 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在我校召开

    6月14日,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召开。大会聚焦财税法学研究领域发展,有序推进研究会换届工作,为陕西省财税法学研究与实践注入新活力。 副校长、第二届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荣刚主持致辞环节。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在致辞中强调,研究会与我校合作紧密,换届大会将为双方深化合作注入新动能。陕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申月霞宣读了《陕西省法学会关于财税法学研究会换届的批复》,肯定了研究会过往成果,强调要聚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关注数字经济与绿色财税等前沿问题,推动理论实务融合。 副会长王鸿貌教授主持工作报告环节,张荣刚作工作报告。他表示,研究会在学术会议举办、财税法治建设参与等方面成果显著,但学术深度广度、成果转化及人才建设仍需加强。 副会长席晓娟主持换届表决,会议审议通过新章程与理事名单,张荣刚当选为第三届会长,李娜、李香菊、宋丽颖、王波、王鸿貌、席晓娟、杨喜涛等7人当选副会长,席晓娟当选秘书长,尉钏、张涛涛当选副秘书长。 副会长李香菊主持聘任仪式,张荣刚聘请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为名誉会长。刘会长表示将依托资源优势,在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陕西研究会提升行业影响力。 此次换届大会的成功举行,为陕西省财税法学研究与探索搭建了更坚实的平台,在法治轨道上赋能财税领域高质量发展。 (供稿:个人债务与金融纠纷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尉钏 审核:张荣刚)

    学术动态 | 个人债务与金融纠纷法治研究中心 | 2025-06-17 阅读:316
  • 第七届金融税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6月13日至14日,第七届金融税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深化财税金融协同改革,服务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本届论坛由我校与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新时代财税法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我校个人债务与金融纠纷法治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承办。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实务界人士共80余人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由副校长张荣刚主持。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介绍了我校“法学+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及科研平台建设,助力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表示,税收数字化转型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改革要聚焦制度创新与法治完善。陕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申月霞呼吁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敦教授回顾论坛发展历程,肯定其学术与实践价值。北京市税收法治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韩春强调学界与实务界需强化协作。 论文颁奖由北京工商大学郝琳琳教授主持,刘剑文会长与常州大学梁文永教授为青年学者颁奖。主题报告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席晓娟副教授主持,五位专家教授分别就相关议题作精彩报告。焦点对话“基金课税难题与合规治理”由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刘庆国教授主持。 分论坛一和分论坛二分别由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波教授与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娜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财税政策创新”“数智化财税金融协同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大会闭幕式由郝琳琳主持。张荣刚在闭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论坛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呼吁学界与实务界持续携手,共同探索财税法治前沿问题,以智慧赋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 (供稿:个人债务与金融纠纷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尉钏 审核:张荣刚)

    学术动态 | 个人债务与金融纠纷法治研究中心 | 2025-06-16 阅读:170
  • 赵晓海作“大语言模型对法学的影响与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讲座

    6月13日上午,我校“法宝AI实训营”开营仪式在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作题为“大语言模型对法学的影响与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讲座,校长范九利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北大法宝总监郭璐介绍“法宝AI实训营”安排并宣布开营。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先生结合其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北大法宝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大法宝依托海量法治数据资源构建的完备智能体系,重点展示了其建设的法治知识图谱平台与大模型能力平台;并从法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知识工程的演进和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与未来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表示,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国际法律科技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在此背景下,法学领域迎来重塑机遇,但高校在有效利用大语言模型(LLM)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应对大语言模型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赵晓海分享了当前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重点正围绕“法律适用”这一核心场景展开,并积极向更智能的AI智能体(AI Agent)方向探索;并展望了此类技术在推动计算法学教学研究深度融合、赋能法律实务效率提升以及促进法律知识服务智能化等方面的广阔前景。 本次讲座内容前沿丰富,为现场师生深入了解法律AI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宝贵洞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梁乃川 审核:常安)

    讲座报告 | 研究生院 | 2025-06-16 阅读:138
  • 我校举办第三期教师“梓行”学术沙龙活动

    6月12日下午,我校第三期教师“梓行”学术沙龙活动在长安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法律科学》副主编肖新喜教授作《法学学术论文的一般评价规范》专题辅导。培训围绕“创新性评价”“论证逻辑性评判”“学术规范性要求”等内容,为参训教师系统讲解法学论文的学术评价体系与质量提升路径。 “肖老师的讲解让我清晰认识到法学论文评价的核心标准,尤其是如何从审稿人视角优化论证结构,这对提升论文质量非常关键。”多位教师提到,本次沙龙通过“规范阐释+实例剖析”的模式,不仅明确了法学论文的质量标尺,更帮助大家建立了“以评价标准反推写作思路”的学术思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精准指引。 作为我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常态化平台,“梓行”学术沙龙将持续聚焦学术研究前沿,通过专业化、精准化的学术指导活动,助力教师把握学术评价规范,提升科研成果质量,为我校科研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撰稿:白璘审核:董玮)

    讲座报告 | 教师发展中心 | 2025-06-13 阅读:144
  • 我校顺利举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青年论坛2025年度研讨会

    为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回应新时代法治需求,6月7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青年论坛2025年度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我校刑事法学院承办,以“当前刑事诉讼法学重大理论问题”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与获奖论文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马朝琦主持。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强调,本次论坛旨在发挥刑事诉讼法学青年学者的思维敏捷、勇立潮头的优势,聚焦新时代刑事诉讼法制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刑事诉讼法与国情相适应、与社会相对接、与时代相呼应。 我校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范九利表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青年论坛为刑事诉讼法学领域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政法大学未来将进一步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拓宽培养领域,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为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贡献卓越力量。 与会专家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青年论坛2025年度研讨会“当前刑事诉讼法学重大理论问题”征文的部分获奖代表颁奖 主题发言阶段,专家学者们就刑事诉讼基本范畴、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探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理论问题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在闭幕式上,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陈瑞华强调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呼吁学界关注前沿法律问题,以理论支撑立法与司法实践,推动刑事诉讼法学多元化发展。 本次会议聚焦刑事诉讼法学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讨,为破解实践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必将引领青年学者勇毅前行,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刘雨鑫 审核:孙学龙)

    学术会议 | 刑事法学院 | 2025-06-09 阅读:274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办“网络同步机制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5月28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网络同步机制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学院谢珂博士主持,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以及学院相关教师等12位专家学者,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会议。 会议主旨发言阶段,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扎维尔·莱翁奇尼教授以“网络同步机制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为题,从动力学角度,用数字模型解释社会现象。西安交通大学冯沛华副教授围绕“非线性科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及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作报告。学院李颖晖副教授针对“大数据视野下的社会学实证研究”进行分享讨论。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对“数字模型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大数据抽样的可行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 此次学术研讨深入探讨了网络同步机制、非线性科学及大数据技术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为跨学科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讨,不仅拓展了数字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推动此类学术活动,促进前沿科学与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助力学术创新与社会发展。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撰稿:鲁铭悦 审核:寇汉军)

    学术会议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2025-05-3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