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高歌礼赞新中国的辉煌篇章,共绘奋进新征程的豪迈乐章,10月1日上午8时整,我校在长安、雁塔校区同时举行升国旗仪式。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等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各学院院长,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及家属等数千人,共同为伟大祖国送上生日祝福。 国旗护卫队成员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鲜艳的五星红旗入场。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岚林老师在发言中回顾了新中国自筚路蓝缕至巍峨耸立的辉煌历程,阐述了教师肩负的培根铸魂神圣职责,激励西法大学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激扬的青春报效祖国。 我校第四届“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胡德葳老师深情发言。他细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激励广大师生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共同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23级研究生刘浩然和民商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迪,在国旗下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他们号召青年学子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勇担时代重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时代新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仪式落幕之际,伴随《歌唱祖国》的慷慨旋律,全体人员挥舞旗帜,共同祈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升旗仪式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向祖国母亲送上真挚的祝福。“爱国不需要理由,但必须实干。”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团总支书记苏芝双眼神坚定,“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高昂的热情、充沛的干劲,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争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曾在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从事多年教辅工作的谢春香老师的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岁月如流,虽然我已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依旧时刻关心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希望青年学生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在为祖国庆生的愉悦氛围里,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吾辈青年当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民商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齐嘉茹心潮澎湃地说:“我将勇敢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行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全体西法大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国之大者”,以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向着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矢志前行。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肖元英 审核:燕福民)
2024-10-019月30日上午,我校召开校院长工作会议,总结本年度前三季工作完成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张荣刚、马朝琦、孙昊亮,各学院院长,行政部门和教辅单位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主持。 范九利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各单位围绕中心工作,步调一致、目标一致,学校重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他强调,要在认识上再深化,紧扣建设全国一流政法大学目标,同向发力、抢抓机遇、找准定位、突出优势,加紧谋划未来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提升学科管理效能,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办法,优化学科资源配置竞争机制。要将工作重心落到育人上,对标对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问题整改方案,扎实做好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要优化专业结构,集中有限资源,优化设置发展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要加快提升科研组织力、创新力、服务力,在高层次项目申报、高水平成果产出等方面谋求新突破、产出大成果。要发挥好老教授、老“带头人”传帮带作用,打牢接班人团队,确保学校事业后继有人、接续发展。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在深入对接区域和行业创新需求中提升自身的作用和贡献,在服务中争取资源、获取支持。要加大激励政策,提升保障水平,持续做好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实施好学校标志性科研成果计划,强化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要推进好各项人才改革措施,做好引才机制、举措的落实,持续在抓好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和外部资源争取工作,为多元化资源供给扩展渠道。要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的精准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申报竞争力。要压实安全稳定责任,树牢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统筹抓好校园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网络舆情处置、值班值守、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张荣刚、马朝琦、孙昊亮围绕各自分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方向。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培训中心负责人就有关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刑事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进行交流发言。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祝越 审核:蒋国纲)
2024-09-309月29日下午,校党委会在长安校区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学习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精神,总结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警示教育,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回信精神,融会贯通悟、知行合一用。要推动学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凝聚事业发展合力。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做优做强新闻传播学科。要弘扬航天精神,培育创新生态,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强化责任担当,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推动年度工作任务落实。要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整治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好校园安全稳定局面。 会议强调,要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要加强纪律培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作学校党纪学习教育总结,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党委、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教务处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党群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张金忠 审核:蒋国纲)
2024-09-30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由校领导带队对7位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和1位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学校党政办、纪委机关、组织部、宣传部、校工会、离退处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共忆峥嵘岁月,同庆祖国华诞。在老干部、老党员家中,校领导介绍了学校发展取得的成果,与他们及家属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关切询问他们生活起居、身体状况和待遇落实等情况,认真倾听他们曾经的奋斗往事和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建议;希望他们在保重身体的同时,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为学校发展献智出力。 在慰问过程中,校领导表示,老干部、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是我党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相关部门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认真落实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持续提升精准服务品质,大力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激励老同志在锤炼忠诚、紧跟时代、服从大局中凝聚银发力量。 (供稿:离退管理处 撰稿:王星泽 审核:陈永康)
2024-09-29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3日—25日,2024年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年会以“挺膺时代担当,书写青春篇章,努力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主题。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吕元,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瑞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狮,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建会,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唐伟尧,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张凯,新疆政法学院校长助理向前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开幕式,副校长马朝琦主持主题研讨环节。 孙国华代表学校向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生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核心环节。要提高思政工作质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共同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要强化法治人才培养,把学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共同服务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需要;要优化协作交流机制,推进更高层次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共赢,共同探索好全国政法高校的合作模式。希望各兄弟院校坚守育人使命,不忘协作初心,加强交流互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成为引领法学院校学生工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共同体、使命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吕元代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学工部向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向学工干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二是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探索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新态势、新路径、新方法,打造时代新人培育的新格局。三是发挥好平台的优势作用,加强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之间的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行动共进,为国家和陕西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会议向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优秀论文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我校民商法学院辅导员雷喆荣获一等奖,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辅导员方宁、商学院(管理学院)辅导员熊珂荣获二等奖,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辅导员王可卓、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辅导员刘璇荣获三等奖。 参会校领导共同启动“立心铸魂学思想”——全国政法院校辅导员思政金课宣讲交流活动。各高校将通过组织辅导员跨校际、跨区域开展政治理论宣讲、工作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共同打造辅导员思政“金课”,推进和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主题研讨会环节,各高校参会代表分别围绕学生工作理念、体系、机制和具体工作内容等领域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分享。 我校向下一届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年会承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交接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协作组会旗。虞潇浩作表态发言,并向各兄弟院校发出“相约华政”的年会邀请。 会议期间,学校组织参会代表参观校史馆、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可视化中心;组织召开学工部长会议并研讨。参会代表举行分组讨论,分别围绕学风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律师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新疆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的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及10所院校的学工干部代表,我校党政办,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招就处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各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参会。 据悉,2001年,为加强政法院校间学生培养工作的交流与协作,我校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等政法院校组成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协作组。23年来,协作组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作为服务政法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发展的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在推动学生工作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建设、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供稿:党委学工部 撰稿:李伟弟 审核:杨明)
2024-09-269月19日下午,校党委会在长安校区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陕西宝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9月14日省委常委会会议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主持会议并讲话。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委员桑元峰、燕福民、宋白,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要求,要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要发挥学科平台优势,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有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强化使命担当,准确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著政治优势,提升服务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水平。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高质量纪律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上水平。 党政办公室、校纪委机关、组织部(党校)、巡察工作办公室、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张金忠 审核:蒋国纲)
2024-09-209月14日上午,我校2024级本科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在长安校区田径场举行。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军训旅政委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带队领导王正双,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军训旅参训干部以及全体2024级本科生参加大会。会议由副校长、军训旅副政委孙昊亮主持。 军训总结表彰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孙国华代表学校向陆军边海防学院赠送锦旗 范九利为军训旅先进集体与各团先进个人代表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郭武军作军训总结讲话。他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全体承训官兵表示衷心感谢,向全体参训干部和同学们表示亲切慰问,向在这次军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在军训过程中,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体参训干部积极担责、认真履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军训工作中;全体学生不怕困难,刻苦训练,把军训当作磨炼自身品格、锻造个人意志、强健身体素质、适应大学生活的难得机会,展现了西法大青年积极向上、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他希望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厚植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要锤炼意志,涵养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优良品格;要脚踏实地,永葆奋力拼搏、勤学不怠的进取精神。 刘志彬宣读《2024级学生军训表彰决定》 孙昊亮主持会议 在军训汇报表演中,由13个本科学院新生组成的33支分列式方队方阵依次从主席台走过。他们步伐铿锵有力,口号高亢嘹亮。五团(民商法学院)、二团(经济学院)、十三团(商学院)、四团(刑事法学院)、十二团(新闻传播学院)、十团(公安学院)分别表演了团体操、军体拳与匕首操、旗语操、女子防暴术与校园安全应急演练、韵律操、防暴演练与擒敌术。他们充分展示了2024级本科新生的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 我校高度重视2024级本科生军训工作,成立了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承训教官和2024级新生组建的军训旅,军训期间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各司其职,圆满完成了军训各项任务。 骄阳似火炼壮志,勇担重任启新程。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2024级新生将把军训中培养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融入日常,恪守“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精神,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学工部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2024-09-169月11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学习会议。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主持。 会议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传达有关文件,观看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片。 孙国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教育大会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要深刻领悟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上来,以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要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一体贯通,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让党纪学习教育中焕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校级领导,党委委员,各二级党组织书记,机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审核:燕福民)
2024-09-129月10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隆重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校领导、校党委委员,各教学科研单位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大会。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 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在讲话中对全体教职员工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结合中央、省委近年来对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就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地推动学校工作任务落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方面提出六点要求:一要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二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三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五要建强学科,强化科研,推出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六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他最后强调,全校教职工务必要保持高度警醒和自觉,砥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品格,树牢“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保持“一天也不耽误”的奋进姿态,共同谱写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表达了节日的祝福,对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做了介绍。他指出,过去的几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克难奋进,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发展成就。他强调,面对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艰巨任务,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更加需要全校教职工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勠力同心。要深刻认识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潜心治学、笃行求真,做扎根中国大地的“大学问”;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做塑造学生的“大先生”;在立德树人中开辟学校发展新格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谱写“教育强国”“法治中国”新篇章。 郭武军希望与会师生学习好传达好落实好会议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为退休教职工代表和“三育人”满30年教职工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宣读了表彰名单。 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际法学教师团队”负责人王瀚教授、“三育人”满30年教职工代表张金平教授分别进行发言,民商法学院 2022 级本科生陈果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并向广大教职工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供稿:人事处 撰稿:扈誉之 审核:董玮)
2024-09-10浓浓关怀暖师心,殷殷期许催人进。9月9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副校长张荣刚、孙昊亮分别带队慰问我校功勋教授、省部级以上荣誉获得者、老党员等教师。 学校领导与各位老师亲切交流,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感谢他们为学校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向他们介绍了学校近期发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挥智慧优势和经验优势,助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老师们对学校的关心表示感谢,并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表示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奋力谱写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供稿:人事处 撰稿:邵大壮 审核:董玮)
2024-09-109月28—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我校主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北大法宝协办的“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法学教育和职前培训处二级调研员吕伟耀,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李树忠教授出席本次会议,我校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开幕式与颁奖仪式。 范九利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法治人才培养,也需要高质量的法学理论研究。本次研讨会以“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主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突出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政治站位高、使命意识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树忠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离不开法学教育的完善和改革。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法学院校承担着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责任。过去法学教育领域的改革更多的是环节性的、技术性的、部门化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改革。未来我们对法学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一套能够适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需求的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以此来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教授表示, “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里面的“综合”,与“全面深化改革”里面的“全面”,两个词的含义完全相通,内涵丰富,它们是相对于局部零散、被分割的条块而言的,反映了新时代全面系统推进工作的要求和特征,都强调了持续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全覆盖特点。 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宣读了《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有奖征文活动获奖论文名单。 李树忠、王健、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史玉成、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新疆政法学院副校长马召伟、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和孙昊亮分别作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由张荣刚主持。 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举办了“学术连续出版物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论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论坛和《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三个分论坛。 来自立格联盟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撰稿:段肖阳 审核:邱昭继)
9月29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组织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颁授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师生们认真收看收听,学习领会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杰出代表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成为激励师生们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 学院将持续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崔玮 审核:杨华)
为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9月26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第一期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专题工作坊,邀请校外实务专家陈兴英、张雪亮作专题讲座,带领教师进行实操演练。 主题报告阶段,参训教师学习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施等相关内容,对混合式教学创新的理念、发展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在专家的带领下,实操演练阶段分步骤、分模块地学习了线上教学平台中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的功能和路径,基本掌握了线上教学优化、数据分析调取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全过程实践操作,老师们普遍反映此次培训针对性强,内容实用、形式新颖、效果良好。 举办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专题工作坊是我校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具体措施之一,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师数字化意识和素养,探索应用数字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支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一批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端人才。但是,目前培养出的涉外法治人才存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培养计划内容扁平化,法学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侧重讲授国内法,对国际法、比较法的教学和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针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课程。二是人员与资金相对匮乏,具备国际视野、实践经验、语言能力、学术背景、教学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涉外法治方向的高端师资力量短缺。同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金有限,影响了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引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国内对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视度还有所欠缺,课程设置未能与实践较好结合,法律实践课程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导致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纠纷解决实战技能较弱、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偏低。四是校内外衔接合作不足,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衔接性不强,致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出现平台少、资源整合不够、见效慢等问题。此外,国内高校与国外法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为通过培养涉外法治高端人才促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家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等关键领域有效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秩序,我们需要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推进国际法学科体系建设。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健全涉外法律教育体系。要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增加国际法、比较法、涉外法治、国际关系等课程在法学教育中的占比,提升法考国际法考题比例,在法学类核心期刊开设涉外法治专栏,在高等院校开设涉外法律专业和模拟实践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加强国别法教学研究,鼓励学生掌握特定国家的法律文化与制度,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撰写国别法研究报告。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支持国内院校间举办“法学+外语”培养项目,支持国内院校与国际知名法学院校开展交换计划、暑期交流、短期访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涉外法治师资建设,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教师团队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机制;建立高校教师与实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增加高校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专家进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论证、实务教材编写、实践经验教学全过程。要实行多元化教师评价标准,优化奖励激励、资助补贴机制,保障教学效果。要广纳天下英才,从国外引进知名国际法专家加入教学团队。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涉外仲裁模拟实验室等,着力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的涉外法治专项课题。 坚持实践能力导向,精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要畅通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涉外法律工作、交流与实训渠道,让学生通过在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实习,通过分析国际法律案例以及参与国际模拟法庭、国际仲裁庭等活动,积累涉外法律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外交、商务等领域一线实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依托高校举办涉外法治专题研修班,聚焦涉外法治实践中的专项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律专家和一线实务人员授课,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参加国际法律会议、交流项目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 统筹多元联动与内外协同,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多元联动,即政府、社会、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政府可以出台鼓励和支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建立国际法律教育联盟、涉外法治人才交流中心等平台,推动和资助联合研究、短期交流等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社会可以整合资源,鼓励企业等非高校机构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与律师事务所、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加强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研究合作。内外协同,即加强国内与国外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推动国内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同时接收国外优秀教师前来交流,开展国内外学生的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实习机会,从而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西部法制报】理论研究丨探索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https://esb.xbfzb.com/html/2024-09/24/content_20401_1323211.htm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习近平 2022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党中央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在很多场合已经提了要求。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我讲了党中央对全会议题的考虑,强调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我强调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我强调开展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特别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做到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带头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 这次办的是专题研讨班,既然是研讨,我想在同大家一起研读全会决议的基础上,重点讲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强调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强调进入新时代党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会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强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重分析研究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科技文化十分落后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在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等等。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常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但杀出一条血路也是要有理论指引的。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 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新时代强军目标和战略,提出维护和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提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等,都是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出发,经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深入思考提出来的,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021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全会决议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决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常说现在领导干部有个“本领恐慌”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毫无疑问,我们要坚持党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同时某一特定时期的具体理论论点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由其产生的具体方针政策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比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党就要以此来思考、谋划、推进发展工作,不要偏离,不要动摇。 总之,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也不能简单拿党过去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和由此产生的具体政策举措来套今天的工作。什么事情都要看一百多年前是怎么说的、几十年前是怎么说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亦步亦趋,那还怎么前进?!那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问题: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古人说:“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这次全会决议,对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作了全面分析,强调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大革命时期,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确立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中心任务,领导人民兴起了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国民党新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时调整中心任务,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提出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围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党认识到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并在这个中心任务指导下夺取了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变化,不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科学分析,党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但却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重点抓住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新的特点。党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各方面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特别是如果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失误,就会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严重危害,甚至是颠覆性的危害。比如,当年对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第三个问题:重视战略策略问题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2020年10月1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作了全面总结,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明确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推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战略策略,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审时度势调整外交战略,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等;强调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强调进入新时代党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战略。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毛泽东同志很形象地说过这个问题,他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同志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战争能不能胜利?怎样争取胜利?是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一文,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国土小人口少我国土大人口多、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准确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系统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依靠力量和战略战术,使全国人民对抗战的进程和前途有了清晰的认识,极大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讨论抗战胜利后党的发展前途时,毛泽东同志就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抗战胜利后,我们党迅速调集2万干部和11万军队抢占东北,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总共77人,其中派往东北工作的就达20人。这是多么富有远见的战略决断!后来的发展也证明这个战略决断对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小的方面有看不到的,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样的失误牵涉的是一点一事的问题,影响面不大,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在战略上出现了偏差,那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党在早期有过惨痛的教训。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就是在战略上判断错了,看不到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性,要“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付出了极大代价。所以,我一直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古人说:“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要取得各方面斗争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战略谋划,有坚定斗志,还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站位要高,做事要实,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算大账总账,又要算小账细账。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就容易出现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失据的问题,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解放战争后期,党领导进行土地改革,这是一个争取广大农民支持的战略举措,但怎样把它落到实践中执行,需要采取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土地改革工作开始有些乱,一些地方有些“左”,后来及时纠正了。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策略。第一种是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这种地区大体上早已分配土地,只须调整一部分土地。第二种是日本投降至1947年8月大反攻前解放的地区,这种地区完全适用土地法,普遍地彻底地分配土地。第三种是大反攻后新解放的地区,因群众尚未发动,不应当企图一下实行土地法,而应当分两个阶段实行土地法。正是实行了有区别的正确的策略,整个土地改革进行得很顺利,无论老解放区还是新解放区,党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真诚拥护和支持。 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时应该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策略,这是必须的。同时也要注意,大家提出的各种策略,有的可能是符合中央战略的,有的则可能是偏离中央战略的。这就要注意及时总结评估,偏离了的要赶紧调整。 第四个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作了全面总结,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坚持“两个务必”,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问题,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强调进入新时代党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如此等等。六中全会决议概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第五条就是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第十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自我革命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所以,我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到,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次六中全会决议再次重申了这句话。在去年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我再次讲了这个问题,强调党的高级干部有相当的领导权、决策权、指挥权,如果立场不稳、“三观”不正、自律不严,很容易在政治上、政策上走偏,不知不觉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代言人,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廉洁自律、反腐倡廉问题是我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原因就是腐败问题远未根绝。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党内仍然存在搞“七个有之”、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欺压百姓等问题。所以,我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特别强调,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的厌倦情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这里,我再用重槌敲一下响鼓!党中央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不论谁在党纪国法上出问题,党纪国法决不饶恕!特别是对那些攫取国家和人民利益、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人,对那些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要毫不手软、坚决查处! 第五个问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注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作了全面总结,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继续抓好落实。 对六中全会决议,不要觉得一看就懂,其实不然。关于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过大量论述,都郑重作过结论,这次全会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同时,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体现了我们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新认识。决议注重运用党史基本著作成果和党史界学术研究成熟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新表述。比如,完善了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分期的表述,把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界定为“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而第二个历史决议表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比如,明确将“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标志为“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比如,结合遵义会议具体组织安排和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增写了“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拓展了遵义会议重大意义的概括和总结。比如,贯通“14年抗战”回顾和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修改了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抗日战争“八年之久”的说法,将抗日战争起点确定为1931年,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全面回顾和总结党领导的14年抗战的历史贡献和历史意义。比如,首次在历史决议中写入“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观点。比如,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列为第一个“明确”;增加了第七个“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内容;第十个“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此外,第二个“明确”,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第三个“明确”增加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表述。对这些新论断新表述,要深入学习领会,以利于更好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省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市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我历来重视党史的学习教育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先后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座谈会和大会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大会上发表讲话,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宣传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9年,我着眼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件大事,提前就加强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进行思考和谋划,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勇担使命。2020年,我就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统筹起来进行考虑,多次提出要求。2021年2月,我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讲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讲了为什么学习党史、党史学什么、怎样学党史的问题。之后,我又多次对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提出了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怀着崇敬之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真正坚定历史自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样做,就一定能收到明显成效。 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况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年轻干部的党史学习教育要不断进行下去。这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时,我专门作了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党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全党武装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要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决议,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要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要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