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交流合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我校深化“检校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银川举行

7月21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我校在银川举行“检校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窦朝晖,党...[详情]

  • 2025-07-24
  • 供稿:西北政法大学01
  • 来源:培训中心
  • 阅读:220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我校深化“检校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银川举行

    2025-07-24

    7月21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我校在银川举行“检校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窦朝晖,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马剑勇,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罗时文,我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校长赵全宇出席,仪式由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海峰主持。 罗时文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签约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双方要同向同行、合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宁夏辨识度的检察理论和实践研究高地。 赵万东表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持续深化与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战略合作,在服务检察工作现代化方面成效显著。他指出,宁夏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在服务地方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干部教育培训、法治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为法治宁夏建设注入新动能。 窦朝晖强调,此次签约是落实最高检推动法学教育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的务实选择。他表示,通过检校合作,将西北政法大学深厚的法学理论积淀与宁夏检察机关丰富的司法实践资源互补共促,在共育法治人才、专家智库建设、典型案例培育、重大课题攻关等方面密切协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窦朝晖与赵万东共同为“实践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揭牌 马剑勇与赵全宇代表双方签署《深化“检校合作”协议》 此次签约标志着宁夏检察机关与我校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下一步,双方将以落实协议内容为抓手,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会商推进合作事项,共同打造新时代检校合作新示范。 在宁夏期间,赵万东一行还前往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开展访企拓岗,并与宁夏校友会徐宝等十余位校友座谈交流。赵万东介绍了学校发展近况,希望进一步凝聚校友力量,助力母校事业发展,赋能地方法治建设。 培训中心、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 华雅 审核:李集合)

  • 我校与乌鲁木齐市司法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研究院分院和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揭牌

    2025-07-24

    近日,我校与乌鲁木齐市司法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研究院分院和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揭牌仪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举行。乌鲁木齐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包新功,校长范九利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约与揭牌。 双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建设、中亚国家法律研究与查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境外投资贸易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并就推进涉外法治研究与创新、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涉外法律综合服务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此次揭牌成立的“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和“‘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分院”,旨在依托学校办学资源优势和法学学科引领作用,结合新疆作为“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打造法治理论的前沿平台、服务企业发展的实践平台、一流涉外法治人才的培育平台,完善法学产学研协同机制,更好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仪式结束后,范九利带队先后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进行调研,就深化地校共建、加强涉外法治合作进行座谈。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乃比江·依不拉伊木,兵团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珂分别出席座谈会。 党政办公室、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 我校师生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山大学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夏季(西安)研讨会

    2025-07-20

    7月17日至18日,由西安市商务局、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联合主办,我校参与协办的“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大会暨第二届中山大学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夏季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我校商学院党委书记赵参,商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副主任孙振杰副教授及部分学生代表受邀参加会议和调研。 会上,陕西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孟军,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分别致辞。西安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李群刚、西咸新区发改商务局副局长冷彦勋、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丁学俊围绕自贸制度创新、产业体系构建与国际枢纽功能等领域介绍实践成果。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围绕制度型开放的理论认识、国际规则国内化及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规则体系构建等内容深入阐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宗宪教授聚焦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连接作用,探讨了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的转变及立体连通网络建设;复旦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龚柏华教授解析了制度型开放的内涵,强调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及数字领域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为深入探讨自贸试验区发展路径,会议设置“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能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研讨会”“‘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两个平行论坛。与会人员聚焦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次大会汇聚全国30余个自贸片区代表、领军学者及企业代表160余人,通过主旨研讨、专家团队调研,助力破解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瓶颈,聚力推动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创新,更好赋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撰稿:孙振杰 审核:李晓宁)

  • 雁塔区第一届集体协商竞赛在我校举办

    2025-07-19

    7月18日,由西安市雁塔区总工会主办、我校承办的雁塔区第一届集体协商竞赛在我校雁塔校区圆满落幕。西安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副部长杨波,雁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张苗苗,雁塔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范靖,我校工会主席戴鲲出席活动。雁塔区人社局、工商联、我校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雁塔区基层工会干部、企业职工代表等150余人现场观摩。 竞赛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与技能人才薪酬协商等前沿议题,设置预赛、决赛两阶段。经过激烈角逐,4支队伍从10支代表队中晋级决赛。决赛现场,选手们围绕技术工人薪资调整、职工子女托管等民生热点,分饰劳资双方展开专业博弈,通过政策解析、数据论证与情理交融,生动实践了“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聚力”的协商智慧。 由我校专家及陕西省工运学院组成的评委团高度评价竞赛实效,强调本次活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下一步,我校将以本届竞赛为契机,持续发挥法学教育与科研优势,推动集体协商机制向专业化、规范化纵深发展,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吕叔阳 审核:杨华)

  • 我校师生参加2025·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

    2025-07-18

    7月15日,2025·中国—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谢伏瞻,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林虎主持开幕式和主旨发言。我校师生20余人应邀参加论坛。 校长、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范九利在主旨发言表示,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主张。中国和中亚国家双方智库、媒体、高校、社会组织应继续广泛开展交流合作,这对彼此增进理解、沟通心灵、深化互信、促进民心相通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主持论坛第二阶段主题发言。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民商法学院副院长百晓锋、“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贺小丽分别围绕“中华文明的人权潜能及其世界意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人权合作的实践与展望”“聚焦青年法治人才培养 共促中国—中亚人权事业新发展”“从长安到撒马尔罕:构建中国—中亚跨境商事调解的“法治新丝路”进行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来自中国和中亚国家有关部门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人权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等近百人出席,围绕“文明多样性、亚洲价值观与全球人权治理”“共建命运共同体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撰稿:乔俞铖 摄影:张君曼 审核:马成)

  • 2025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代表团访问我校

    2025-07-18

    盛夏古都,法意盎然。7月16日上午,2025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长安校区,欢迎仪式于图书馆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潘新艳、台港澳处处长文磊,中央港澳办八局尹晓凯,香港中联办法律部王意顺,澳门法务局法律推广及公共关系厅厅长陈志扬,西安市法学会秘书长常淳出席欢迎仪式,校长范九利致欢迎辞。代表团成员主要包括港澳法务官员、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法律学生代表,以及内地高校志愿者等。副校长孙昊亮主持欢迎仪式。 范九利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已与港澳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地青年法律人互学互鉴、同心同行,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保障“一国两制”方针行稳致远,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期待与港澳法律界同仁和青年学子进一步深化跨地域人才联合培养,拓展前沿领域学术协同研究,推动法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为深化法治协作、共育法学人才、建设法治中国注入鲜活动力。 潘新艳与范九利共同向港澳青年学子代表赠送了我校陈玺教授所著的《中华法治文明》 欢迎仪式后,“港澳与内地师生座谈交流会”在智慧教室同步展开。刘静、谭堃、井凯笛、贺小丽、陈凌云五位教师分别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宪法行政法知识体系构建、内地与港澳法律教育比较、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等前沿议题进行案例式教学。港澳与内地学生围绕议题展开交流讨论,分享特区法治实践经验,阐释相关法律制度实践特色,在多元视角交融中深化专业认知,增进对“一国两制”下法治实践的理解与认同。 代表团在校期间参访了校史馆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 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自2008年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是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的重要平台。2025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于7月13日至19日在北京、西安两地举办,在西安期间将参访“一带一路”相关法务机构、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并举办专题座谈和闭幕式。 (供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 我校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中国—中亚公平竞争政策研究院

    2025-07-17

    7月16日,我校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共建中国—中亚公平竞争政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书记赵万东,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小平,副书记、副局长潘洁,二级巡视员王永红,省发改委、省外办代表以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等40余人出席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全宇主持。 赵万东对张小平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与中亚国家高校及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情况。他强调,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与中亚国家交流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更是校地双方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要以此次中国—中亚公平竞争政策研究院成立为契机,切实发挥学科平台优势,强化市场监管法治理论研究,努力产出一批高质量、标志性研究成果,为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持续深化与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的交流合作,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助力中国—中亚合作发展、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小平对我校的办学成就表示赞赏,并介绍了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学校在市场监管现代化、课题研究、案件研讨等方面的相关合作。他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中亚峰会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平竞争政策系列部署的重要实践,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为推动研究院高效运作、发挥更大作用,要深化竞争政策研究,推动更多中亚国家制度型合作成果落地。要创新构建企业出海政策服务体系,助力陕企深耕中亚市场。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市场监管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在双方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赵万东与张小平为“中国—中亚公平竞争政策研究院”揭牌,赵全宇与潘洁分别代表我校和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签约仪式后,双方围绕合作细节展开座谈交流。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主题教育调研指导组一行来我校交流座谈

    2025-07-12

    7月10日上午,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调研指导座谈会在我校长安校区顺利召开。会前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与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赵敏娟进行会面交谈。赵敏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社省委副秘书长、一级调研员徐炳运,社省委参政议政部干部宁光磊,九三学社西北政法大学支社社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九三学社西北政法大学支社主委王鹏飞主持。 赵敏娟对支社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她强调,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参政党强化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确保主题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一要紧扣学习根本,筑牢思想根基,持续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警示教育,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实效;三要细化落实举措,将主题教育与参政议政、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听取了我校九三支社开展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各位社员围绕主题教育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此次调研指导为九三学社西北政法大学支社深化主题教育、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供稿:党委统战部 撰稿:王鹏飞 审核:马玲)

  • 最高检政治部副主任周玉庆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2025-07-12

    7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周玉庆一行来我校调研检察学学科建设工作,围绕深化检校合作座谈交流。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徐彤陪同调研。校长范九利参加调研座谈会,副校长常安主持会议。 范九利对周玉庆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检校双方在协同育人、科研平台共建、人才交流互聘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成效显著。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调整优化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架构,依托基地整合检察方向研究力量,着力加强检察学学科建设。希望以此次调研座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检察系统交流合作,协作推进检察学学科建设、检察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探索创新人才交流、学生实习实训、涉外检察研究等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检察人才培养体系,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周玉庆指出,西北地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验田与检验地,西北政法大学地处西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法治文化底蕴,为西北地区法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检校合作机制,一是加大检察学学科共建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建好建强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推进基地实质化运行;三是加强交流研讨,联合举办学术论坛;四是优化人员交流机制,创新交流形式,推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五是扩大学生实习实训范围,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检察人才培养机制,共同打造具有标识度的检校合作典范。 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专题汇报了学校检察学学科建设、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建设、检察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以及涉外检察研究与服务等情况,双方围绕调研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形成多项合作共识。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供稿:党政办公室撰稿:周晓飞审核:蒋国纲)

  •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两所研究中心

    2025-07-11

    7月10日,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陕西省地理标志展示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市场监管法治创新与实践研究中心、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我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富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詹辉,副县长艾路阳等共同见证签约。揭牌仪式由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春琦主持。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富平县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 郭武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两所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政校双方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选派优秀师资力量参与中心建设,通过课题研究、人才培训、实践指导等方式,把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富平法治建设的实际效能,同时也将以中心为平台,培养更多懂理论、接地气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实现政校双赢、共同发展。 艾路阳表示,富平县在市场监管领域已探索形成‘执法规范化、监管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特色路径,此次合作将实现双向赋能,富平的实践案例可为高校提供研究样本,高校的专业力量则助力推动富平市场监管从经验型向精准型转变。 研究中心将聚焦市场监管领域开展合作,并建立“领导小组统筹+执行办公室协调+专项工作组推进”的三级联动机制。预期将形成执法培训教材、风险防控流程、法规修订建议等系列成果,同时打造“普法宣传+消费教育”示范模式。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 校长范九利带队赴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调研交流

    2025-07-06

    7月4日下午,校长范九利带队赴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调研交流,副校长常安,我校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郑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曦,法学院院长苗连营,执行院长王玉辉,副院长、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院长张嘉军,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一级巡视员李贵成、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王会军参加会议。会议由苗连营院长主持。 范九利对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相关工作。他指出,我校依托西北地区深厚的法治资源,在中华法系传承、民族宗教法治建设等领域,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成果。他希望两校进一步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在检察公益诉讼领域深化资源整合、加强优势互补,不断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完善与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坚实动能。 常安表示,此次调研收获良多,既加深了对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的了解,也增强了合作共识。他强调,要学习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久久为功、统筹推进的实干精神,重视检察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充分借鉴检校合作的成功经验,并建议两校可联合开展博士生学术沙龙、高端论坛等合作项目,进一步丰富交流载体,推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机制。 陈曦对范九利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两校虽地处不同地域但法治使命相同,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交流增进两校情谊、共谋法学学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和服务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双方的智慧力量。 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付玉明对我校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建议两校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携手打造跨区域公益诉讼研究联盟。苗连营、张嘉军介绍了郑州大学法学院及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的建设情况,表示希望通过交流合作,共同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服务法治实践水平。 双方还围绕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深化交流协作,在检察公益诉讼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实现互促共进。 (供稿: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 文字:安军宇 审核:付玉明)

  • 我校与普陀区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

    2025-07-07

    7月7日下午,我校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孙昊亮,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力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主持。 孙昊亮对刘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与特色。他强调,此次合作源于双方对“法治中国建设使命”的深刻共识。普陀区人民法院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智慧法院建设、诉源治理、区域法治保障等方面成果斐然,其创新经验为法学教育与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他提出三点合作方向:一是共建理论实践融合平台,联合开展审判理论研究、疑难案件研讨和司法改革课题攻关;二是共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创新“双导师制” 培养模式,推动法官进课堂、案例进教材、实务进课程;三是共建长效协作创新平台,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在人才培养、干部培训、课题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 刘力对我校的办学成就表示赞赏,并介绍了普陀区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他表示,期待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学校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双向赋能。 在双方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孙昊亮与刘力分别代表学校和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 签约仪式后,双方围绕合作细节展开座谈交流,就理论研究合作、学生实习实训、法官授课等具体事宜深入交换意见,为后续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校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的合作迈入新阶段。双方将携手打造“司法实践赋能教学、学术研究反哺实务” 的创新典范,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 (撰稿:研究生院撰稿:马越昊审核:赵彩如)

  • 副校长孙昊亮应邀参加第二届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司法协作“13+2”推进活动

    2025-06-28

    6月26日,第二届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推进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指导,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秘书处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承办。活动主题是“努力让《人民法院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落地见效”。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海南等1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湖南省怀化市和广东省湛江市等2市的法院负责人、法官,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单位负责人,我校、武汉大学、新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的校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司法保障新举措。 我校副校长孙昊亮受邀参会,并和各参会高校领导一同与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秘书处会签了《域外法查明合作框架协议》。我校将以这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契机,充分发挥“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的作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3+2”协作法院处理相关涉外案件提供中亚国家法律查明服务,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教授在专题研讨一《充分发挥司法服务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的职能作用》环节进行了交流发言,并介绍了我校“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的有关情况。 6月27日上午,与会人员还深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工程、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码头智慧运营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参观调研,实地了解感受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成效。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张光 审批:李立)

  • 我校学生完成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交换学习

    2025-06-30

    近期,我校四名学生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交换学习并顺利返校。该项目作为我校涉中亚法律人才培养的重点项目,是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交换学习期间,学生系统修读了乌兹别克斯坦民法、国际公法、犯罪法、法律英语等专业全英课程,通过案例研讨等沉浸式教学,深度解构中亚法律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逻辑。课堂之外,同学们积极参与诺鲁孜节庆典等特色文化交流活动,亲身感受中亚传统文化魅力和当地民风民俗。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巩固法学理论、投身法务实践,真切体会到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法律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它既是专业能力的重要延伸,更是推动不同法律体系对话、促进国际法律实践落地的核心素养。本次交换学习深刻构建起学生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文化的立体认知,为未来投身国际化法律实践夯实人文认知根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拓展与中亚国家高校的合作渠道,为更多学子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实务能力与专业竞争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我校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于2019年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大学设有提供学业辅导和生活保障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为国际学生打造了开放包容、多元交融的优质留学环境。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双方实施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项目,共建“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分中心”,有力促进了两校法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梁茵 审核:陈梦琦)

  • 马朝琦副校长一行拜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并在京开展访企拓岗

    2025-06-22

    6月20日,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证券金融犯罪研究院院长冉巨火、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鹏一行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拜访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主任雷建斌,处长张义健,四级调研员张金勇参加调研。 马朝琦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理论研究、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他表示学校将继续打造优质科研平台,以实践为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围绕涉外刑事法治、“枫桥经验”、党内法规等领域持续加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科研供给力度,打造科研精品。雷建斌对马朝琦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刑法室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对我校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我校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围绕国家法律制定和修改积极建言建策表示感谢,希望学校进一步提升法学学科建设质效,为服务国家立法修法作出更大贡献。冯卫国就刑事法学院在科研制度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做了详细的介绍。参会人员就智库建设和打造多学科交叉平台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6月20日下午,马朝琦一行分别赴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广东金唐(北京)律师事务所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我校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田文昌,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主任明灿参加座谈。 田文昌表示我校在刑事辩护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教材、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对刑事辩护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明灿充分肯定我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取得的积极成绩,建议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使人才培养模式更贴合行业实际,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双方还就学术研究、案例研讨、本科生实习研究生实训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汪鹏 审核:孙学龙)

  • 我校举行与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检察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5-06-23

    6月17日上午,我校与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检察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常安,湖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美鹏,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施立斌,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章春燕出席仪式,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主持会议。 常安对王美鹏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检校合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也为高校服务和参与检察改革工作、推动双方协作共进提供了有效路径和平台。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互补优势,建立特色专业领域的结对机制,不断强化协同创新,推动检校之间互相协作,更好服务司法实践。 王美鹏感谢学校对检察工作提供的智力支持。他表示,检校双方要以战略合作签约为契机,通过互聘互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课题攻坚等,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合作,以机制化合作推动法学教育与检察实务同频共振,构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双向赋能”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法治人才培养与区域司法实践创新注入新动能。 学报编辑部副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刑事法学院教授付玉明汇报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研究基地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规划。他表示,希望以联合申报课题项目为抓手,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围绕诉源治理、检察公益诉讼等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检察理论研究成果。 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为“就业实习基地”揭牌。参会人员围绕推进合作协议的全面落实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会前,王美鹏一行参观了校史馆。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刘嘉豪 审核:刘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