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中再创佳绩

  • 2025年07月02日
  • 外国语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近日,第十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决赛在华东政法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外国语学院2024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张婧元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我校参赛历史最佳成绩张婧元同时受聘为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兼职译员。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孟超博士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和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联合主办。本届大赛共吸引了300余家单位的近1500名选手参赛。经过初赛及决赛的激烈角逐,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9名、参与奖10名。

学院自2015年开展以法律翻译为特色的MTI教育,秉承“德法兼修”目标,聚焦创新与思辨能力培养,此次斩获一等奖正是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未来,学院将持续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着力培育服务涉外法治建设高素质法律翻译复合型人才。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孟超 审核:杨华)

相关新闻

  • 我校举办“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

    2025-07-02
  •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专家应邀作学术报告

    6月30日晚,由我校人权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和涉外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公法与人权”讲坛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教授多尼约尔贝克・达夫罗诺夫、副教授奥塔贝克・皮尔马托夫分别主讲《国际移民与人权》《乌兹别克斯坦的争端解决和法院系统》,人权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步洋洋主持。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教授,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副教授、“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贺小丽,人权研究中心讲师杨博文博士、李荣荣博士参会。 多尼约尔贝克・达夫罗诺夫以美国法律体系为典型,深入剖析了其司法独立性、严格的履行机制等制度特征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揭示了现有制度的局限性。此外,对比分析了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在立法理念、司法实践等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最后,针对国际移民面临的法律壁垒和社会融入困难等挑战,提出了推动国际法律协调,如统一移民权益标准和完善国内法律援助,如简化诉讼流程、设立专项基金的解决方案。 马成对多尼约尔贝克·达夫罗诺夫和奥塔贝克·皮尔马托夫表示感谢,高度肯定了两场讲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撰稿:王明蓉 审核:马成)

    2025-07-02
  • 我校选拔推荐申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5年“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15名硕士研究生全部成功获批全额资助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基委)公布2025年“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录取结果,我校选拔推荐的15名硕士研究生均被成功录取,获得留基委全额资助。根据项目安排,学生将于今年8月赴国外合作院校攻读法学第二硕士学位,留基委提供全额学费、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资助。 录取学生均表示,感谢学校搭建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平台,将充分利用海外学习机会,深化专业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学成后为国家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事务贡献青年力量。 2021年至今,我校两次申报留基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并获批立项“国际组织法治人才培养项目”。截至目前,共30名优秀学子被成功录取,15名已取得国外合作院校法学第二硕士学位,其中部分学生已完成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初级卫生保健中心、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国际海事组织、中东政治经济智库、联合国秘书处等3-6个月国际组织实习。 “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我校在新时代国际组织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学校将持续优化培养体系,搭建高质量平台,为国家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高层次国际组织法治人才。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梁茵 审核:陈梦琦)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