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研讨会闭幕

  • 2019年08月28日
  • 法制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8月24日,由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和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国家检察官学院新疆分院、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区委政法委、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协办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新疆分院召开。来自各高等院校的学者、政府机构的学者、实务专家100余人参与此次会议。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余钊飞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世荣,国家检察官学院新疆分院党委书记刘爱萍,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永江,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彦昭,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徐建勇,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院长助理程林依次致辞。开幕式的最后,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博导郭永辉针对本次研讨会的宗旨及意义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开幕式后,在余钊飞的主持下,西北政法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分别与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区委政法委签署了合作协议,就人员交流、政法干部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确定合作关系。

本次研讨会会议内容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疆”,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博导冯卫国教授主持。在第一单元主题发言环节,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明,新疆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军,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陈彤,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斌围绕新疆发展“枫桥经验”的大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依次进行主题发言,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汤啸天随后发言,汤教授认为,应立足新时代深刻认识“枫桥经验”的内涵,直面新疆的复杂问题找准发展“枫桥经验”的切入点,由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彭中礼及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王立明对发言内容进行点评。

第二单元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前瞻”,由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陈彤主持,《法制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陈东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博导汪世荣,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余钊飞,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褚宸舸,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编审何柏生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性问题进行主题发言。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石东坡针对上述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第三单元为“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由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导张师伟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新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邓社民,新疆工信厅综合处副处长黄蓉蓉,西南政法大学在站博士后彭红军,新市区迎宾路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崔恒俊,新市区公安分局天津路派出所所长张旭光,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董青梅,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苟震分别作题为《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疆网络安全治理探析》《妇委会在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保护中的功能研究》《新疆地区婚姻立法现代化初探》《坚守初心,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以党建为引领、民意为导向,构建“枫桥式”派出所》《边疆治理中的文化竞争力创新——“枫桥经验”和睦文化竟优之启示》《边疆地区法律治理宗教极端主义的功能及其展开》的主题报告。余钊飞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峥进行点评。

第四单元为“法治边疆建设”,由彭中礼教授主持,由石东坡教授,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徐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院长尹军,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卫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韩新艺,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主任车晋刚,深圳前海法院法官陈柳波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边疆法治建设实践分别进行主题发言。由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范晓东及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杜瑾依次进行点评。

最后,褚宸舸教授总结说,本次研讨会让更多的新疆本地治理经验得到有效总结和提升,让更多的学者关注新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关新闻

  • 我校教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政法高校“立格联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边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政法高校“立格联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边疆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政法学院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鲁洋、院长助理赵琳、闫欢应邀参会。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鲁洋作题为“‘四个与共’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言。在平行论坛发言环节,赵琳作题为“一核两融·三维协同:西北政法大学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的发言。鲁洋还参加了“立格联盟”高校院长与组团式对口援助新疆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本次立格联盟院长论坛的举办恰逢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论坛紧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新时代边疆治理,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围绕党在新时代中心工作的体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治疆方略提供了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的平台。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鲁洋 审核:刘驰)

    2025-10-01
  • “协同·创新:数智时代的审计”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9月27日,由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主办,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大数据审计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协同·创新:数智时代的审计”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审计学界以及实务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智时代审计的创新领域与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我校副校长张荣刚教授,陕西省审计学会会长陈思旺分别作为主办方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我校商学院党委书记赵参主持。 张荣刚在致辞中向与会的嘉宾致以诚挚欢迎。他表示,当前数字化与智能化正深刻重构经济社会运行逻辑,审计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数智时代的审计已超越传统财务监督范畴,演进为融合技术、法律、管理与伦理的综合性治理活动,亟需构建“技术驱动、规则护航、治理导向”的现代审计新模式。他呼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深化“审法融合”特色,推动审计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助力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体系。 陈思旺表示,数智技术正推动审计从“辅助工具”向“智能伙伴”跃升,审计工作必须主动拥抱变革,实现向现代审计、数据驱动和协同治理的三大转变。他充分肯定我校在审计法治与数智融合方面的学术贡献,并表示陕西省审计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审计数智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开幕式后进入主题报告环节,本环节由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李晓宁主持。七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数智审计、审计法治思维、审计准则等前沿领域,分享了精彩纷呈的研究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郝书辰教授从国家审计的宏观视角,深刻阐释了数据分析的运用是经济社会运行信息化、数据化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提出国家审计数据分析的运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龙平教授、西南政法大学郑国洪教授、张荣刚教授、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审计部处长汪双文、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冯颖教授等分别发言。 9月27日下午,平行分论坛在我校长安校区诚意楼同步举行,围绕“数智时代的审计监督与高质量发展”“数智技术赋能审计的创新与实践”以及“数智驱动的审计质量提升”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各分论坛报告精彩、互动热烈,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导向,为参会者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数智时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协同创新。 本届“协同·创新:数智时代的审计”专题学术研讨会通过主题报告、分论坛交流等形式,系统展示了数智时代审计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化了学界与业界的对话合作,为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 撰稿:张涛涛 审核:李晓宁)

    2025-09-30
  • 我校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论坛暨法学理论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研讨会

    9月27日,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论坛暨法学理论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陕西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新疆政法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召伟等出席大会。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新疆政法学院、陕西警察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行政干部和学生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与法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本次大会以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为主题。范九利主持开幕式。赵万东、王凯华、马召伟分别致辞。孙昊亮进行工作汇报,系统总结学校在课程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坚定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的决心。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展室”,集中了解近年来学校及相关研究团队在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价值引领三大维度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探索。 本次论坛共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研讨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蒋传光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展开深入交流。中国政法大学喻中教授围绕“搭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二课堂”展开分享,提出了构建多维度学习平台的重要意义;我校韩松教授结合科研实践,阐述了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做好法学学术研究;汪世荣教授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出发,提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为抓手,完善制度化建设思路;新疆政法学院张书友教授结合地方实际,分享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在新疆的实践经验。我校张永林副教授、河南工业大学陶泽飞讲师进行了与谈。 第二单元主题为“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由我校闫亚林研究员主持,进一步突出了本次论坛的实践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贺海仁研究员从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宪法诠释出发,提出“明明德”理念,强调人才培养应兼顾价值塑造与学术发展;我校王周户教授结合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案例,展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创新应用;强力教授介绍了习近平金融法治思想的课堂实践;姬亚平教授重点研讨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基本原则;范鹏伟讲师以《法律文献学》课程为例,展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理念在专业课程中的具体落地。在与谈环节,王国龙教授和新疆政法学院李军讲师从多元视角拓展了讨论的深度,有效促进了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的有机融合。 杨建军教授对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发言,指出本次论坛不仅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学术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也为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杨建军呼吁各高校与司法机关进一步协同发力,不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推进教材、课堂与头脑相统一,形成长效的育人格局。 本次论坛是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法治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里程碑。通过系统理论研讨、案例分享与实践交流,进一步夯实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践基础,也为陕西乃至全国的法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范式。 (供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撰稿:李谦盛 审核:陈玺)

    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