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前方+客户端】【西西新闻】西北政法大学师生赴陕汽集团参加宣传能力素养提升专项培训

  • 2025年06月23日
  • 西安新闻网、前方+客户端、西西新闻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产业脉搏中感悟时代精神,有效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6月20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协办的宣传工作人员能力素养提升专项培训(第一期)在陕西省委党校陕汽教研基地(陕汽集团)举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揭牌仪式之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们共同参观了陕汽控股展厅。历史与未来交织,展品既诉说着民族工业的艰苦起步,也展示了其科技创新的引领风采,生动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从砥砺前行到卓越引领的辉煌历程。随后,师生们移步至汽车总装配厂,参观了汽车从装配到质检的全过程,深刻感悟中国民族工业“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非凡魅力。

会上,西北政法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和陕汽控股党委宣传部部长贺鸣芳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揭牌。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和陕汽控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高级业务经理牛娜为西北政法大学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揭牌。

随后,宣传工作人员能力素养提升专项培训(第一期)召开,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邢小俊主讲。

培训以《认知力:新闻操作的底层核心》为主题,借助一系列真实鲜活的案例,对新闻产生变量的原因进行了阐述。邢小俊教授表示,新闻有“变量”——在知识之外,有许多更重要的因素在决定我们的新闻操作空间。而新闻产生的这些变量取决于新闻操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就是新闻工作者认知、把握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现象与本质的能力。他希望通讯员们保持永不停歇的学习力,在平时的工作中锻炼提升自己透过表象发现事情本质的能力,擅长于寻找和放大正能量的能力,系统性思维能力,化繁为简的能力,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流中保护自己的“注意力”能力。最后,他说:在人工智能时代,笨功夫苦功夫才是AI替代不了的真功夫。面对斑斓丰富的生活,希望诸位提高认知力,学会用新闻人的眼睛洞察人生,凝视世界。

此次活动聚焦新闻传播前沿实践,以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式,助力西北政法大学师生及宣传工作者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夯实人才成长的专业根基,伴随着“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与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的落地,进一步构建起“思政+专业”“理论+实践”的立体化育人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西安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师生赴陕汽集团参加宣传能力素养提升专项培训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5-06/21/content_7153530.htm

【前方+客户端】西北政法大学师生赴陕汽集团参加宣传能力素养提升专项培训 https://qf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1771/7153522.html?isShare=true&xyt=1750481864944

【西西新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赴陕汽集团参加宣传能力素养提升专项培训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18287330797453859/?app=news_article×tamp=1750490275&use_new_style=1&req_id=202506211517545B7828A184A348347F41&group_id=7518287330797453859&req_id_new=202506211517545B7828A184A348347F41&chn_id=-3&category_new=ugc_story&share_did=MS4wLjACAAAAnFL804Ymqt4w0NiUR0_pwREYTFtYOPbE9-Yrd6wu1o0&share_uid=MS4wLjABAAAA9uBZuLmqp66Sm1J6Ft71jiWoZll2HfU0NYProo-xnXnPWBUBhO5FXo7DPIN9hmnS&share_token=4824DD5B-B967-4FE7-99A7-1E33FDC5D5B7&tt_from=weixin&utm_source=&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2&source=m_redirect&wid=1750655946280

相关新闻

  • 英国华威大学硕士学位项目

    报告主题:英国华威大学硕士学位项目 报告人:Andrew Johnston,英国华威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项目主任。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智慧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5日10:00至12:00

    2025-10-15
  • 【科学网】西北政法大学“三进”展室正式投入使用

    9月27日,西北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展室正式揭牌投入使用,这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展室以“理论溯源-核心要义-实践举措”为叙事主线,由“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脉络展区”“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解读专区”“西北政法大学‘三进’成果展示专区”三大核心板块有机组成,借助图文展陈、实物陈列与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出学校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与育人成效。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表示,要充分发挥展室教学研究、理论研讨、成果展示、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平台功能,努力打造其为彰显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传承法治精神的文化高地、滋养法治信仰的实践热土,为培养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筑牢根基。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强调,要以展室为依托,通过常态化开展现场教学、专题研讨与实务实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注入持续动能。 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建设为牵引、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宽实践载体,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打造本硕博贯通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群,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课程模块”9门特色选修课,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出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特色教材25部,17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部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评审,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近300个,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季”“校内开庭”等品牌活动。 【科学网】西北政法大学“三进”展室正式投入使用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10/552609.shtm

    2025-10-09
  • 【群众新闻网】不断谱写文化强省建设的华美篇章——《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解读

    本报记者 王姿颐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9月24日审议通过《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日前,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袁祖社接受记者采访,对《条例》进行解读。 问:根据《条例》,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应当加强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等伟大精神阐释研究。加强秦岭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关中文化、黄土文化、汉水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研究。这条中对于伟大精神的列举,主要依据什么?对于相关研究有哪些促进作用? 马朝琦: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都与陕西密切相关,3种精神同时位列2021年国庆节前夕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共46种)。《条例》特别列举这些伟大精神,有利于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有效宣传、研究延安精神等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立足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的研究特色、深厚的学术积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激发活力、释放潜能,更加专注于陕西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往开来、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谱写文化强省建设的华美篇章。 问:《条例》对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了相关规定。请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将如何贯彻《条例》,建强新型智库平台? 袁祖社: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由省教育厅、陕西师范大学共同建设,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学科优势,汇聚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力量,开展有组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将贯彻落实《条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课题发布、学术研究方面聚焦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开展工作;聚焦陕西社会科学有生力量,组建社科大军,不断扩大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新型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问:《条例》规定,本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引导、监督惩治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您如何看待这一规定? 袁祖社:学术诚信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是学术研究的根本。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增强学术自律。学术诚信的问题目前不仅存在于大学,也存在于一些研究机构。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对学术造假进行震慑。 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应该得到重视。《条例》的出台释放了信号,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权益需要被重视。如果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必然会滋生造假现象。应该明确学术成果归属、使用权限、收益分配等标准,加强对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监管,避免变相侵占作者权益,引导社科工作者增强维权意识。 问:《条例》出台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马朝琦:《条例》将会在3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进一步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系统运行高效顺畅。《条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要求,进一步理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凝聚共识、汇聚智慧、积聚合力。二是进一步明确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位,推动工作实施增效提质。《条例》坚持立足陕西实际形成陕西标识的重要要求,通过明确优化学科、激励创新、人才发展和聚焦特色等规定,进一步厘清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布局重点和方位导向,利于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和工作者坚定立场、明确主业、创新成果。三是进一步激发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巨大潜能,推动成果产出精彩纷呈。《条例》通过明确实施机制、普及职责、社会支持和宣传发布等规定,进一步厘定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交流活动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和脉络结构,利于激励人才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群众新闻网】不断谱写文化强省建设的华美篇章——《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解读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10/07/content_921074.html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