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微博】新时代,我们这样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在精神

  • 2021年05月26日
  • 最高人民法院微博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5月20日至21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传承红色司法文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暨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价值”座谈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贺小荣,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智,马锡五之子马秦宁,最高人民法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改办、第六巡回法庭、国家法官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延安市委负责同志,西北政法大学负责同志,来自北京、陕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甘肃的部分高中基层法院院领导、马锡五同志家属、部分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专家等50余人,围绕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进行了充分研讨与交流。座谈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北政法大学主办,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承办。

正如贺小荣副院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承载着新中国红色司法文化“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精神内核、是新时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思想方法、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国上下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推动自身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这次座谈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司法植根人民的源头活水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法制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人民司法的重要发源地。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智在致辞中说,1937年7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司法的崭新道路,创造了群众路线司法实践的光辉典范——马锡五审判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司法审判领域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一面光辉旗帜。

西北政法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始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的高校之一,设有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

校长杨宗科说,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创造,是司法实践植根于人民的源头活水。

副校长王健表示,中国特色法治道路,要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传统,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走出一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法治道路。

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汪世荣提出,上诉法院赴案发地进行巡回审理,是马锡五审理封捧儿婚姻案的重要特点,巡回审判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诉讼,节约当事人时间和成本,也便利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对新时代人民司法具有参考价值。

“从马锡五及其同事审理的一些民事案件来看,不论是调解还是审判,或是调审结合,都突出体现了三个特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肖周录总结道:第一,“情”不逾“理”是民事案件审理的基础,是对当事人人格的尊重;第二,“理”不破“法”是民事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秩序的保护;第三,以法衡量“情”与“理”,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原则,是司法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马锡五儿子马秦宁、《马锡五传》作者杨正发说: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持久生命力,就在于他一心一意为民的情怀,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切实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管形势怎么变,条件怎么变,环境怎么变,马锡五审判方式基本精神不会过时,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能变。

马锡五审判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与价值

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就必须要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在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培养群众感情,持续改进司法工作方法,听取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建议。与会代表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马锡五审判方式从未过时,并焕发出新的活力与价值。

陕西省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表示,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也是人民司法事业的发源地。近年来,延安法院系统坚持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深入推进院长公开大接访、苹果法庭、人民法庭,交通事故法庭等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传承红色法律文化,才能守住人民的心。

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康天军指出,我们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办案子、判案子、执行案子,守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守的是人民合法权益,守住了这些,我们就守住了人民的心。守不住这些,我们就会失去民心。人民法院、人民法官要守住人民的心,就必须守住群众路线这条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守住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司法工作的价值目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法律文化。这尤其是我们革命圣地法院的神圣使命。

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法院院长胡新文表示,作为马锡五同志出生地的基层法院,志丹法院历来重视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价值,加大巡回审判和现场调解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诉前、化解在萌芽状态。

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明说,庆阳法院是党领导下历史最悠久的法院,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庆阳得到大力发展和传承,全市法院开展人人都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活动,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核发扬光大。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安凤德介绍了北京法院与时俱进,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代价值有关工作,包括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打造保障“两区”、创新治理、服务外事、护航金融以及生态保护“五型”人民法庭等。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彦分享了成都法院的经验,从2016年起构建“党政主抓、法院主推”诉源治理大格局,逐渐形成了源头预防、诉前化解、诉调对接、有效解纷的全链条诉源治理模式,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靳学军提出了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以便民利民为导向,努力破解诉讼顽疾;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调查研究事实真相;以保障创新为目标,主动参与社会治理。

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马荣认为,追忆先辈足迹,不忘初心使命,坚持走群众路线解决问题、为民利民便民、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工作内容上要有新内涵、方法上有新突破、方式上有新创造,让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形势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中闪耀着历久而弥新的时代光芒。

丰富拓展“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价值

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司法为民的历史;人民司法事业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司法为民上。与会同志认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在精神,弘扬和拓展其时代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说,马锡五审判方式不仅在陕北这片革命圣地生生不息,在浙江省也同样具有蓬勃生命力。近年来,浙江永康正在不断创新发展“龙山经验”,这是植根于基层社会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诉源治理方法,它以“调解先行、诉讼断后、分层过滤”为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何帆指出,进入互联网时代,过去需要线下查验的证据,可以数据处理、云端存储、一键推送、在线质证,信息技术与诉讼规则融合日益紧密。互联网司法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选择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方便百姓诉讼、降低诉讼成本。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志君说,人民法庭作为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最能体现、传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层司法单位,应当聚焦“当事人一件事”改革,精准发力、便民利民;建强矛盾纠纷化解“桥头堡”,持续深化诉源治理;打造“一庭一品”特色品牌,全面夯实强基导向,大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实现新跨越。

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辙、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廖万春说,要通过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价值,持续改造我们的司法作风,为推动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提出,在新时代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首先要纠正误读,因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并未过时,同时要践行“不为成规束缚,不为形式纠缠,深入浅出、细致自然”的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庭长郑学林认为,本次座谈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科学总结、精准提炼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在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他说,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将马锡五审判方式体现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意识,落实到新时代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改革工作全过程;要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新时代价值。具体到民事审判工作,既要善于从政治高度理解运用民事法律,又要善于从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情;以变应变、深化改革,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实地学习参观,先后参观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和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进行深刻的红色党史教育。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记者:王丽丽

相关新闻

  • 我校硕士研究生袁相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二批“优秀法律实习生”称号

    7月2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十二批法律实习生实习期满座谈会。经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严格选拔、层层推荐,我校国际法学院2021级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相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二批“优秀法律实习生”称号。 实习期间,袁相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实习导师的指导下,协助机关党委完成日常党建工作任务,特别是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以及协助立案庭法官登记信息、接访当事人、归入档案,同时还协助机关团委完成法律实习生各项交流活动的开展。袁相实习期间积极参与司法综合行政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部门领导老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司法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锤炼,展现了西法大学子的优良学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自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展法律实习生遴选工作以来,我校高度重视且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2批、14名法律实习生前往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实习,其中8名研究生获评“优秀法律实习生”称号。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创新优秀青年法治人才培养途径,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 (供稿:研究生院)

    2023-08-04
  •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西北政法大学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6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西北政法大学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我校长安校区举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学玲,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出席仪式。签约揭牌仪式由副校长张荣刚主持。 孙国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最高人民法院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对研究基地的建设提出要求。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教学科研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贯穿到学科建设、科技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各环节。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持续发扬“冷板凳精神”,立足实践、面向实践,为完善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制度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交流沟通,推动合作内容有效实施,取得实效,共同打造更具规模、更有品牌、更大效应的院校合作新模式。 赵学玲表示,全省法院将充分利用好研究基地,以深化诉源治理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吴景丽对研究基地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人民法庭建设实践,广泛开展前沿理论研究,深入基层司法研究,深入挖掘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传承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二要坚持目标导向,全面关注人民法庭建设具体问题,发挥西北政法大学高水平人才聚集优势、陕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红色资源优势,系统推进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要坚持深化合作,完善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将研究基地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夯实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四要坚持交流互建,加强对枫桥式人民法庭优秀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和解释,努力讲好党和基层治理的故事,把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之治优势的重要窗口。 最高院民一庭、省高院民一庭,我校党政办、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研究生院、法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供稿:党政办公室 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 摄影:崔岚秀)

    2023-06-11
  • 王瀚教授受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建设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发展研讨会

    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建设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为新聘的第三批国际商事专家委员颁发聘书并讲话。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致辞,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六巡回法庭分党组书记、庭长杨临萍主持开幕式。 在聘任仪式上,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我校国家级智库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代表新聘专家委员作了《不辱使命,尽心履责,努力为中国国际商事司法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大会发言。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也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五周年。围绕本次会议“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的主题,陶凯元就加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建功新时代,从服务大局的高度推动“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创新发展,为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部署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是把握新机遇,全力推进“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高质量、精细化运作,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赋能增效。三是共谋新发展,加快建设系统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对标世界水平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协力将我国打造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她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我国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高质量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法治力量。 西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婧,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翔,全国人大代表马玉红、杨宗科出席并致辞。最高人民法院新聘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机构代表、域外法查明平台代表,以及最高法院、陕西省高院、西安市中院、西安市相关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及示范区入驻机构的代表参加研讨。 (供稿:国际法学院)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