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时报】“带着民法典回家乡” 法学院校师生为民法典“落地”搭桥梁

  • 2021年05月31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2020年12月19日,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上,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轶代表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研究者和法学专业学生发出“带着民法典回家乡”的倡议,希望用实际行动,普及宣传民法典。

    全国各地法学院校的师生们纷纷行动起来:假日期间,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师生付诸行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把民法典带到家乡人民身边;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学子们通过宣传、问卷调查和访谈、“线上+线下”、亲友聚会等多种方式,使民法典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西南科技大学成立了民法典大学生宣讲团,该校法学院65名学子带着自己原创的微普法作品踏上归家之路,他们通过vlog、H5长页面、集中讲解等方式积极宣传民法典,完成普法讲解1000余次,在“下沉式”普法中履行了法律人的时代使命与青年人的社会责任。

家乡人民的民法典普法者


    2020年8月,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李康宁利用休假的机会回了一趟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老家。本应是轻松休闲的一个假期,他却没有闲着:5天时间他连续作了4场解读民法典的专题讲座。

    彼时民法典刚刚颁布两个多月,李康宁就已经在三秦大地开展了40多场关于民法典的讲座。而为家乡人民讲授民法典,让他在倍感亲切之余,更加感受到身为一个民法学者肩上的责任。

    “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想实施好,就必须把民法典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用得上。到老百姓身边去普法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李康宁说。

    在家乡,李康宁除了为各个企事业单位讲解民法典的历史意义、逻辑结构、创新亮点等内容,还走进社区和乡村,结合一件件生动的案例将民法典讲给老乡们听。家乡邻里乡亲们学法的热情也同样感染着他,一堂课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会场里总是座无虚席,课后还会有人专门来请教问题。

    李康宁坦言,身为一名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的民法学者,这让他感觉非常欣慰。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回故乡普法,累计作了20余场普法讲座。“在外的游子心中魂牵梦萦的总是故乡。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法治建设做出贡献,我特别高兴。”

    民法典颁布以来,李康宁已经完成了121场民法典的宣讲与授课,日常教学和科研之外的时间几乎被排得满满的。作为西北政法大学民法典宣讲团的宣讲专家,除了辗转多地开设线下讲座之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他还在线上进行宣讲,拍摄普法视频,针对不同的听课对象,选取不同的内容进行讲解,力争做到有重点和有针对性,把民法典宣讲到位。

    2020年12月7日,李康宁被评为陕西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同时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让李康宁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其继续把民法典普法工作一直做下去的决心。

    作为“带着民法典回家乡”倡议早期践行者,李康宁对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这一倡议十分支持。“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汇集到一个学校进行民法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再带回家乡,引导家乡人民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并引导家乡人民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一个学者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李康宁说。

一边“串门”一边“普法”


    民法典颁布后,西北政法大学积极组织开展了“法暖万家,筑梦有我”民法典青年宣讲活动,并在寒假到来之前,鼓励师生回乡期间为街坊邻居宣讲民法典。

    民商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睿悦的家乡在宝鸡韦家庄村,带着法律初学者的热情和对普法深深浅浅的思考,利用寒假时间,在当地开展调查采访和小规模的民法典线下宣讲活动。

    在张睿悦看来,网络发达的今天,普法并不是什么难事,电视上有各种类型的普法节目,微信上有各种普法的公众号推送,在当下热门的短视频领域也有普法者足迹。然而,这些普法方式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这些普法内容大多针对年轻人群,二是某些自媒体在追求流量的前提下,可能会在标题上误导大众,或是普法内容不够全面。

    张睿悦曾不止一次看到过错误表述法律规定。

    “这就造成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以老年人为代表的远离互联网的群体是普法的盲区;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普法内容可能使民众产生错误认知,反而给普法工作起到了反作用。”张睿悦说,面对这种现实,力求深入、不留盲区地传达正确的法律知识成为法律人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由于民法典知识庞杂,内容众多,张睿悦根据农村的生活实况选择了婚姻家庭、继承、租房、借贷等与大家生活关系密切、实用性强、使用率高的内容,如“夫妻共债”“离婚冷静期”“保护无过错方”“禁止高利贷”“保护承租人”等,借着走亲串友的机会,为大家一一讲解。年尾有不少新人结婚,张睿悦也借机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婚前财产、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共同债务的相关知识,希望他们的婚姻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能走得更平顺。

    在“串门普法”过程中,“有故事”的大爷大妈们也同张睿悦聊起了“家常”:谁家的大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结果身陷“网贷牢笼”,甚至一度无法完成学业;谁家由于丈夫赌博输光家产,追债人讨上门来,无助的妻子儿女不知该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她都会耐心地答疑解惑。

    对于民法典,乡亲们从“茫然”到“了然”的眼神,张睿悦非常感动和欣慰。“法律学子应该肩负起责任,让村民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李佳豪选择了拍摄视频的形式“把民法典带回家乡”。他与同系学姐张敏一起联系了家乡陕西省彬州市文明办和公益协会,拍了一系列共5集的民法典宣传视频,内容涉及防疫抗疫、校园安全、婚姻、继承、高空抛物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李佳豪说,与文字相比,视频形式传播性更强,普法的覆盖面更广,也更能吸引大家,因此,在与学姐和老师商议之后,他们决定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将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进行阐释。在拍摄之前,他还专门到周边村庄进行调研,收集了一些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以更好地确定普法主题。

    视频播出后,宣传效果出乎意料好,李佳豪也因此获得了学校主题宣传活动优秀视频作品一等奖。

    “民法典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普法者搭建一个桥梁,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我们法律学子很愿意主动成为普法者,为家乡法治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李佳豪说。

相关新闻

  • 刑事法学院召开2024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

    为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围绕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刑事法学院于10月7日晚在长安校区格物楼资料室召开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推进会。我校原副校长郭捷教授、刑事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近3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孙学龙主持。 郭捷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辅导。她表示,项目申报要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认识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提升学科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从项目选题的问题意识、论证的规范性与深入性、前期成果积累的代表性等方面,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经验分享。 院长冯卫国作动员讲话,鼓励年轻学者秉持信心、耐心与努力,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王政勋教授、付玉明教授与年轻学者就科研方向、科研规划、科研瓶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副院长刘仁琦通报了学院近5年来的科研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人:刘仁琦  审核人:孙学龙)

    2023-10-09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喜迎国庆 礼赞中国——西法大师生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激励广大师生砥砺奋进新征程,昂首共谱新篇章,10月1日上午8点整,我校分别在长安、雁塔校区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书记、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团学干部,师生代表,教职工家属等数千人齐聚一堂,共同为伟大祖国送上生日的祝福。 国旗护卫队精神饱满、步伐坚定,护卫着五星红旗,肃穆庄严。伴随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齐唱国歌,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表达着对祖国的炽爱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要厚植教育报国情怀,坚持从红色资源、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培养更多建设法治中国的栋梁之材。”青年教师代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王斌通以《提高传道授业本领,厚植教育报国情怀》为题,鼓励西法大师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广大青年应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青年教师代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冠群在发言中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不负青春韶华的青年。 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珂和经济学院2021级本科生曹译丹分别以《青春正当时,奋进新时代》和《以青春赴万丈理想 用热血燃前途光亮》为题,在国旗下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激励西法大青年以青春之信念为舟、青春之奋斗为桨、青春之磨砺为帆,全力以赴奔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山海。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师生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伴着《歌唱祖国》那激昂的旋律,向祖国深情告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母亲生日快乐! 【供稿:校团委、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 摄影:杜超英、朱风翔】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