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年”】范九利带队赴铁王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 2023年05月10日
  • 机关党委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5月10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一行赴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临渭区委书记李曙升会见,临渭区委副书记马占彬陪同。

范九利一行深入铁王村卫生室和驻村工作队员宿舍,实地查看了村卫生室和驻村队员生活条件,叮嘱驻村队员注意身体、安心工作、不负厚望,圆满完成驻村帮扶任务。

座谈会上,李曙升介绍了临渭区的基本区情,以及临渭区在脱贫人口集中的塬区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统筹规划促振兴的有关情况。

范九利对临渭区近年来乡村振兴事业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认可。他指出,临渭区在脱贫人口集中的塬区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可以使脱贫村的农产品、旅游等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铁王村村委会广场,范九利一行向铁王村“美丽铁王村”亮化项目、猕猴桃“高拉牵引”二期工程、教育帮扶励志奖学金项目捐资近5万元,用于村容村貌美化亮化、集体产业振兴和教育帮扶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范九利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学校捐资建设的猕猴桃“高拉牵引”新技术推广示范园。范九利详细了解新技术对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希望村里通过成熟的新技术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群众科学种植致富增收。他表示,学校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积极发挥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深化同临渭区的校地合作,在培训、农产品销路、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专业所长,主动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组织部、机关党委主要负责人和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相关人员参加调研活动。

(供稿:机关党委 摄影:胡月琪)

相关新闻

  • 王斌通: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基层;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否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将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基层社会有序发展的积极因素,促进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人民法庭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引领公序良俗、增进群众福祉、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实现快速发展,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不仅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也自觉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工作原则,涌现出一批创新和深化诉源治理实践、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人民法庭》节目以小切口、小案例的形式,通过对12起案件办理过程的讲述,还原了法庭工作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诉源治理是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栟茶人民法庭的“船头审判”、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法院百善人民法庭的“茶馆调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法院五站人民法庭的“苞米地办公”,还是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天通苑人民法庭对调解未成案件的依法判决,都凸显出人民法庭面临的案件类型的复杂性、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和诉源治理的必要性。作为一种带有鲜明司法烙印、体现基层法治特色的治理方式,诉源治理的主体主要是基层办案法官,对象是涉“诉”纠纷,重点是“源”头化解,其最大的优势则是在法官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多种举措、多方资源的有机融合。经过诉源治理,许多存在激化苗头的民事纠纷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人民群众依法维护切身权益的需要也得以满足,诉讼的存量和增量,尤其是因民事争议处理不好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比例大幅减少。可以说,诉源治理既是一项以法治力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机制,也是一件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的民心工程。《人民法庭》节目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展现人民法庭诉源治理的基本面貌,让这一机制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生活、走进群众心中。 诉源治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诉源治理的核心是法官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在参与案件办理的过程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论是作为红色法治文化代表的“马锡五审判方式”,还是被誉为基层治理典范的新时代“枫桥经验”,都在于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最杰出的创造。诉源治理恰恰实现了群众路线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也为在源头化解纠纷、以法治造福群众奠定了前提。正是由于诉源治理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意义上讲,群众对基层司法的参与,也是从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参与。因而,诉源治理的功效,并不局限于案结事了和减少纠纷,更在于以司法的力量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人民法庭》节目中,湖北省崇阳县人民法院白霓人民法庭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仅要兴农富农,也要重视文化传承,以良好家风、文明乡风的建设为法治增添能量、注入活力。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人民法庭的做法则说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打造“无讼村落”,既可以改善当地的营商和综治环境,也为司法服务更快地融入基层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动力。诉源治理的要义在于源头施策,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实践,可以促使基层社会治理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不仅是“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在良法善治在乡村振兴中体现保障功效的要害所在。《人民法庭》节目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观众讲述了诉源治理对乡村振兴的重要贡献。特别是这些案例很好地增进了群众对法治的信心。从“和谐一碗茶”到田间地头的调处息争,从基本案情的查明到现场情理法的融合适用,均立足乡村治理一线,而且大量存在的乡贤能人的参与、基层干部的支持,都体现出人民法庭在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努力。《人民法庭》节目中,法庭、法官的智慧和作用得到较好展现。经过法官的阐释,让群众明白调解案件并不是“和稀泥”,而是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基础上进行调解,由法官拿出最接近法律又让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调解意见。基层纠纷的处理,需要做到调解与审判相结合,能调则调,该判就判。法官的威信在人民群众心中,不是在法庭上,也不是在形式上。这就让人民群众更加明晰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也更加相信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因此,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可以为乡村振兴营造充分的法治社会环境,树立基层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根基。

    2025-03-19
  •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深入商学院、民商法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3月1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深入商学院、民商法学院实地调研,了解学院整体发展情况及各项工作落实成效,并与两个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研讨交流。 赵万东在听取汇报后对两个学院整体工作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各二级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要增强主动意识,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方面扬优势、补短板、强特色、抓亮点,持续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机制,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持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抓好教学质量,加强制度管理,发挥督导作用,多措并举引领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党政办公室负责人陪同调研。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祝越 审核:蒋国纲)

    2025-03-19
  • 我校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项调研座谈会

    3月13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四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项调研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主持。 张军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一年度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校的发展大局和师生的思想引领。他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提升学校在该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夯实责任意识,筑实安全防线,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拓宽宣传渠道,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加强文化建设,深度挖掘学校的红色基因和法治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校史的育人功能,打造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与文化产品。五是完善协同机制,树立“大宣传”理念,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燕福民汇报了2024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今年重点工作。与会人员重点围绕理论武装、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三个方面开展交流研讨,共同为做好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谋划策。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通过视频形式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民商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及党委宣传部有关同志参加座谈。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潘明路 审核:燕福民)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