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团队荣获2016年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 2016年10月31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1442
阅读

近期,在全国和陕西省2016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我校荣获多项荣誉。

我校公安学院“法载古韵”赴山西晋城社会实践队荣获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陕西省社会实践标兵团队荣誉称号,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双语审判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暑期社会实践队和“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团学骨干赴照金、马栏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题社会实践队荣获陕西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团委书记高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崔静、经济法学院2014级学生余若凡荣获陕西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校团委荣获陕西省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公安学院赴山西高平开展以“古村落精准扶贫模式与保护法制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脚踏实地 做精做专

公安学院赴山西晋城社会实践队在高平市良户村开展了以“古村落精准扶贫模式与保护法制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座谈的方式和村民进行交流,并走访当地旅游开发公司,深入了解了古村落的开发及法制保护问题。队长赵晏民说:“为提升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学院团委前期精心组织培训,队员们也认真查阅了相关环保法、文物保护法、各省出台的古村落保护条例以及良户村经济发展模式和实际状况等相关材料,为实践做了充分准备。”在实践活动中,他们脚踏实地,紧密结合学校法学特色,明确了理论上的模糊概念,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认知,发现了不足,实现了双向受益。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社会实践队参观革命根据地

红色精神 吾辈传承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通过对照金、马栏等革命根据地的参观,亲身走访了当地老红军,学习红色历史文化,在实践中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红色革命之魂深深烙印在心中。队长余若凡说,“在交谈中,老党员表现出的对党的忠诚令我钦佩,毕竟现在这样的精神已经不多了,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传承红色精神不能说说就行了,而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还说道,“大学生不能总是待在象牙塔里,就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

队员在乌鲁木齐中院参加座谈会

理实并重 知行合一

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新疆,以乌鲁木齐市中院为依托,通过实地调查、旁听庭审以及座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调研成果。

领队反恐法学院团委书记高见认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应用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本领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校团委以“实践成才、奉献社会”为宗旨,把握政治方向,围绕时代主题,注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团委组织”,“项目化管理、事业化推进”的社会实践模式,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创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阵地化的实践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开拓了视野,充实了知识,提高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接地气的实践中将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知行合一,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而更好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顽强拼搏、磨练意志、砥砺精神,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贡献。

相关新闻

  • “聚焦涉外检察 深化检校合作”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9月29日,由我校主办的“聚焦涉外检察、深化检校合作”座谈会在学校长安校区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志远,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十一检察部主任李向锋,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负责人陈文龙,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蕾等出席会议。我校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并致辞,副校长马朝琦主持会议。 范九利表示,涉外检察工作是国家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学校与各级检察机关深化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合作范围,围绕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检察课题研究、检校人才互派交流、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指导下,我校成立的“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已在区域国别检察研究、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多语种法律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下一步,将高质量推进涉外检察工作,依托中心进一步整合全校资源,推动学校专家学者与检察实务专家的交流互动,建立常态化研究协作机制,围绕涉外检察基础性理论和实践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涉外检察智库。 刘志远表示,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涉外检察工作高度重视,西北政法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涉外法治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先后配合完成中国—东盟检察总长网站建设,编译东盟国家《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等二十余部法典等,在服务检察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希望学校进一步聚焦涉外检察工作,高质效做好智库服务,统筹好校内各部门、各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形成研究特色,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外检察实务人才,围绕涉外检察人才培养工作搭建平台。 刘志远与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共同签署科研项目委托书 马朝琦宣布西北政法大学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中心网站正式上线,由中心和西北政法大学湾区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球法律数据库”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经济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以及涉外刑事法治与国别检察司法研究中心、中亚法律查明中心、涉外法治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北大法宝西安分公司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学生共计140余人参加会议。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高晓伟 审核:孙学龙)

    2025-10-02
  • 【起点新闻】省人大常委会召开《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 我校副校长马朝琦接受采访

    【起点新闻】省人大常委会召开《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 我校副校长马朝琦接受采访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654306

    2025-10-02
  • 以赛促学强本领 以知促行砺精兵——我校首届科级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圆满落幕

    为深入推进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激励广大年轻干部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9月18日—30日,学校举办了首届科级干部素质能力大赛。 以赛促学,理论武装强底气 本次比赛是学校首次举办干部素质能力大赛,面向全校正科级干部开放报名,共有119名科级干部积极报名参赛。聚焦“能写、会说、善思、肯干”的干部核心素质能力要求,大赛设置了应知应会、公文写作和情景模拟展示三个模块的比赛。 应知应会通过笔试方式进行,主要考察科级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内法规以及有关政策文件的熟悉掌握情况。公文写作通过机试方式进行,旨在考察科级干部的应急处突本领、组织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掀起比拼热潮,引导广大年轻干部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持续提升业务素质能力,切实将学习成果和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次比赛不仅是素质能力的大练兵,更是思想的大练兵、作风的大练兵。通过此次比赛,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政治理论素养、夯实了业务本领、增强了学习意识。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比赛作为契机,调准学习发展的坐标轴,提升争先创优的责任心,提高干事创业的加速度,力争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再创佳绩!”参赛选手李伟弟说。 以赛强技,擂台比武砺精兵 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推动,形成了广大干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在9月29日—30日举行的情景模拟展示比赛中,全体在校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大赛评委,全程参加了比赛。 比赛现场,107名选手通过随机抽题的方式,围绕模拟设置的各类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充分展现了学校科级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素质能力。经过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李伟弟、刘洋荣获一等奖,崔梁凡等4位同志荣获二等奖,邵大壮等6位同志荣获三等奖,吴亢等10位同志荣获优秀奖。 9月30日,大赛颁奖仪式在长安校区校务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全体科级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系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服务师生作为成长根基与价值追求;要以“务实、担当、创新”的优良作风,认真履职尽责,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赛选手潘龙说,“能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获奖,我倍感荣幸。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能写、会说、善思、肯干’不仅是比赛要求,更是做好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石。我将把这份收获带回一线,继续当好连接师生、保障教学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以赛提能,锻造素质过硬干部队伍 本次比赛是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广大干部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的重要手段,为全体科级干部搭建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舞台,全面检验了科级干部的理论素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 参赛选手汤强说:“此次科级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能力锻炼与自我审视契机。让我清晰看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和能力短板。我将以此次比赛为新起点,立足工作实际查漏补缺,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履职尽责。” “我深深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面审视自身不足的‘镜子’,一个锤炼过硬本领的‘熔炉’。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科级干部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激励我未来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服务师生、推动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参赛选手刘俊洁说。 本次比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提能”的创新形式,有效激发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将以本次比赛为新的起点,构建常态化干部比赛培训机制,推动干部素质能力与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严芳 李月胤 审核:李君)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