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邵宣豪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2024年04月17日
  • 招生就业处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4月16日上午,台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邵宣豪一行围绕校律合作来校调研座谈,签订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举办台州市律师事务所校园专场招聘会。副校长马朝琦出席有关活动。招生就业处处长孙静主持座谈会。

马朝琦对邵宣豪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带岗进校招录我校毕业生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学科建设、特色优势,以及浙江籍、台州籍学生在校情况。他表示,学校近几年和台州市开展了多项合作,此次又和台州市司法局、台州市律师协会在教学实践、就业实习等方面达成共识,相信未来双方一定可以携手共进、多点开花,找到更多的合作点。

邵宣豪介绍了台州市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才引进政策,重点讲解了台州市律师行业实习、就业等情况,希望通过校律合作,加强交流互助、资源共享合作形式,吸纳更多优秀毕业生赴台州市求职就业创业。

马朝琦与邵宣豪共同为就业实习基地揭牌。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铁坤和台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徐先宝代表双方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会上,座谈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和毕业生就业等具体合作方式及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表示要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深化合作交流,加强校律对接,充分挖掘台州律师行业岗位需求,全方位助力学生实习实践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邵宣豪一行前往台州律师事务所校园专场招聘会现场,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讲解台州市律师行业引才育才政策和职业发展空间前景。

台州市司法局、台州市律师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及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薛倩 审核:孙静)

相关新闻

  • 台州市黄岩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礼辉一行来校调研

    4月12日下午,台州市黄岩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礼辉一行围绕深化校地合作来校调研座谈。校长范九利出席有关活动。 徐礼辉表示,黄岩区正处于推进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急需借鉴和吸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黄岩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范九利对徐礼辉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黄岩“三化十二制”给予充分肯定。20年来,黄岩区紧盯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三化十二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诸多成就,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调研交流为契机,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会后,徐礼辉一行参观了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了解我校在法治研究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相关情况。 黄岩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办公室、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部分师生代表参加调研座谈。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朱继萍 审核:蒋国纲)

    2024-04-15
  • 新疆高院兵团分院来我校调研并签署合作协议

    4月8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党组书记、院长,新疆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永江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前,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会见张永江。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副校长孙昊亮主持仪式。 范九利在讲话中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各项事业发展的情况。他表示,新疆地区与学校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学校与新疆各级政法系统交往密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互助关系。兵团分院与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各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成效突出。此次补充协议内容详实,范围更加全面,学校将全力对接好、落实好,推动形成更加紧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好新疆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永江对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表示,西北政法大学扎根西北,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亚法治研究、反恐怖主义法治研究和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治人才。希望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各条线沟通对接,清单化推进战略合作落地落实,开创院校合作新局面,更好服务国家大局。 范九利与张永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学校聘请张永江为学校兼职教授,范九利为张永江颁发聘书。 会后,张永江一行参观了学校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建设研究中心、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等科研场所。 法治办、校团委、人事处、科研处、培训中心、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地方法治政府研究中心、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4-04-11
  • 【人民日报】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全球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五届会议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来自中国的多家民间组织和机构在日内瓦举行边会、讲座,围绕“现代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人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等主题,向国际社会宣介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围绕国际人权合作等议题与参会的各方代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致力于通过教育摆脱贫困 “通过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提升其社会竞争力,是实现少数民族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之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少数民族融入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主题边会上,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表示,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人权,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视教育、保障教育,并致力于通过教育摆脱贫困,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在这场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主题边会上,多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介绍了中国西藏、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俊艳介绍,西藏和平解放前,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几乎全是文盲,没有受教育权。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公民受教育权得到切实保障。2020年第七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升至1.1万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贾春阳介绍,为保障西藏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中国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国保障西藏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努力极大推动了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西藏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吐尔孙·艾拜介绍,为确保新疆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权,新疆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新疆依法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同时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周露露表示,少数民族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和新疆在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西藏残疾人教育资源涵盖多个方面,新疆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除了受教育权,中国少数民族的其他权利也得到很好保障。在“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主题讲座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西藏、新疆实践,系统介绍了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 西北政法大学对外传播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乔巴生表示,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民族和睦相处,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将更好地保障新疆各民族平等权利。 旅居瑞士的藏胞、歌唱家德钦·夏克—达格赛结合她2023年到访西藏的“寻根之旅”,称赞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藏族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比利时藏学家安德烈·拉克鲁瓦分享了他在西藏的所见所闻,表示西藏的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到在中国中央政府支持下,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文化传统得到很好保护,西方社会对西藏的固有偏见和媒体的虚假报道毫无道理。 日内瓦爱梦成真基金会主席克里斯托弗·斯塔克伯格表示,中国提升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意义重大。他感谢中国专家们的发言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在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人权保护 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离不开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民间组织也是推动人权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共同发展、人权进步、促进对话交流、文明互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爱德基金会等机构主办的“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人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上,中外人士就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人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交流,认为可持续发展与人权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更好推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加强团结合作,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朱桂杰表示,中国社会组织积极助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同时广泛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活动,从民间角度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中方发起成立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等平台,扎实开展“丝路心相通”行动,成功举办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等人文交流活动,有效增进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黎娟表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加强民间组织之间的国际合作可以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可持续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爱德基金会区域发展高级总监钱霄峰认为,民间组织在保护弱势群体权利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民间组织加强了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提升了在国际和多边平台以专业的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助理秘书长韦丹丹分享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帮助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实现减贫与发展的案例,并期待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助推国际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斯塔克伯格在会上表示,民间组织跨越国界的交流和互动非常重要。将人权武器化是某些国家为争夺世界主导权而进行的权力游戏,只会造成“双输”的局面。 瑞士籍法律专家、基本权利高级国际顾问凯瑟琳·姆本格表示,在充分实现人权并使其系统性地为全人类所享有的过程中,民间组织应当负有支持、促进并帮助各国克服分歧的国际责任。    共同探讨人权法律保障的最佳实践 人权理念和规范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表达方式。中国为完善当代人权理念和规范、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持续努力。在“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主题边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脱贫攻坚、荒漠化治理、气候变化、残疾人体育权利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范九利表示,中国通过不断健全人权法律保障,切实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可以将中国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全球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方强认为,不同国家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差异,既是挑战,也是共同进步的机会。美中两国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法律研究和人权对话,增进相互了解,正视各自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人权法律保障的最佳实践。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表示,从构建完整的脱贫攻坚法律体系,到最新出台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国持续为减贫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强调,中国政府从人民利益出发,切实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来自摩洛哥的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汉娜·塔米克谈到,中国对扶贫、经济发展和法律改革的承诺,证明了其韧性、适应性和致力于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奉献精神。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郭淼认为,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通过环境政策、环境义务及责任立法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予以保障。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姝琪表示,残疾人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法律的有力保障。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法律政策保障更加有力,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成就显著。 【人民日报】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全球人权事业不断发展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4/04/nw.D110000renmrb_20240404_1-03.htm

    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