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日是西北政法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背上行囊,告别故土,怀揣梦想与憧憬陆续踏入大学校园,他们将在这里开启一段新的青春征程。陕西日报通讯员 杜超英摄
陕西日报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甘泉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寒窗苦读的学子们一下子好像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一转眼,开学季已至,步入大学后应该如何规划自己今后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迫切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过来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刚刚入学的新生们支支招,鼓鼓劲。
心中始终有目标
“迈入大学,前所未有的兴奋过后,会产生前所未有的迷茫。十年寒窗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满怀很快会变为‘拔剑四顾心茫然’。”9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业2010级学生郭志梅对记者说,失去了目标的人生会很乏味、枯燥,因此,人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必须有目标。
“‘想想你希望毕业后做什么,你就知道现在该做什么。’这是我的老师曾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也因此确立了我大学生活的目标。目标确立了,就知道自己该在大学期间做些什么了。”郭志梅告诉记者,“进入大学后,要在第一时间确立毕业后的目标。想要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要尽快强化相关的技能。想要考研,就要抓紧时间准备考研必需的知识储备。俗话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长远的眼光。”
在许多人看来,在大学里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设计好以后的路,并为走好这段路做充分的准备。“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也是目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张丁文说,4年前刚进校时他就在学业上为自己加码,在大学第一学期便收获了专业排名第二的好成绩,此后他学习更加努力,因为“心里始终有目标”。
“一些学生等到快毕业了才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其实,在刚进校时就应该规划好4年的学习生活,毕竟有目标才能有进步。”长安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欧阳韬说。
学会自学和自律
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专业的崔俊华认为:“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自己在课外学习。厚积方能薄发,大学生要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充实自己,比如图书和网络。”她说,以自己为例,她在大学期间除了上课、做作业,还将大量课外时间用于自学专业知识,这让她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相比明显不同。比如,大学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同于高中老师,他们的讲课方式和思路更具个性,授课内容广泛,授课速度较快,注重课堂讨论,而且不会跟前跟后、“苦口婆心”地督促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部分大学新生难以适应。
“大学生一定要自律,按时上课,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崔俊华说,高中时,老师、家长都盯着自己学习,到了大学后,突然间环境变得宽松起来,很多人就对自己放松了。
崔俊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深圳大学研究生,她的好朋友昝敏则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说起成功经验,昝敏也提到了自学和自律的重要性。“要想学好法学专业必须得下苦功夫,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才能事半功倍。”昝敏说,“大学老师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细致,学习过程中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理解、消化和记忆。另外,学校课程设置很宽松,除了常规课程,都是自己安排自己的课表,如果自己放松、懈怠了,4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努力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
“大学,不是艰苦奋斗后的享乐天堂,而是人迈向社会的最后锤炼场,更是拼搏人生的开始。”西北政法大学辅导员张冲说,大学的学习内容讲究“专”和“广”,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选修课丰富知识结构,达到一专多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个人的处事应变能力。“大学4年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希望新生好好珍惜,用心规划,有效利用。”张冲表示。
在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今天,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在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记者了解到,与就业难同时存在的,是众多单位的求才难。这显示出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人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错位,一方面是毕业生众多,一方面是符合单位需求的人才匮乏。
“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并能让自己得到提升的社团加入,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快速适应社会。”张冲认为,在校大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创业,创业项目申请立项后不仅能在大学里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还能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此外在产品推介方面也会获得学校的帮助。
“期望冲上蓝天,就要锻造坚强有力的‘翅膀’;想要遨游大海,就要铸就搏击风浪的‘风帆’。只要你是强者,就一定有无数个机会在等待着你。”张冲说。
要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告别高中生活,开启大学时光,人生最美的一段光景即将铺展。”9月3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8级新生辅导员刘舒天在迎新班会上告诉学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步入新时代需要的是有责任、敢担当的人。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国民教育的首项重点任务来抓。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最后出口,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西北政法大学教师王聪表示,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前提,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家长也应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鼓励他们在假期通过务工、创业等方式赚取生活费。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王聪说,高校应充分利用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同时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历史从来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青春是最巨大的能量场,不要辜负最好的时光。”刘舒天告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