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机关党委以良好的作风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 2022年10月22日
  • 机关党委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1113
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机关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良好的作风建设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政治能力,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狠抓思想理论武装。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支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列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及时跟进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二是强化作风建设行动自觉。按照《中共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明确机关党委书记对机关作风建设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结合分工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作风建设工作。建立党委委员分工联系支部制度,要求每个党委委员每月到支部检查指导工作不得少于2次,党委中心组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听取作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要问题,从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班子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的作风建设工作格局。

三是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同责和处科级干部“一岗双责”职责,以上率下,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强化教育管理,发挥组织功能

一是发挥支部优化作风建设功能。紧盯党员教育这个根本、紧扣支部建设这个重点、紧抓支部书记这个关键,认真指导支部换届,合理调整党支部设置,择优配强支部书记,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支持鼓励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提升组织作风建设功能。

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教育优化作风。丰富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融合理论知识测试、轮流交流研讨、组织观看专题教育片和警示教育片等,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坚持组织党员干部赴西安烈士陵园、山阳县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照金红色教育基地、泾阳县安吴青训班纪念馆、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教育,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赴包联帮扶的铁王村参加扶贫帮困活动,让党的红色血脉优良传统滋润心田净化心灵。

三是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和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制定党员先锋岗管理办法,在机关党员中遴选一批党性观念强、服务意识强、纪律观念强、工作作风好、创新意识强的党员先锋岗,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的示范作用,亮出党员身份,不让党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转变工作作风,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产生;提高工作效率,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自觉爱岗敬业,不让失职行为在我身上出现;坚持廉洁从政,不让违纪违规行为在我身上发生。

三、强化宗旨意识,锤炼作风养成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机关相关支部积极配合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院、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师生党支部等基层工作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以改革发展重点难点、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需要,制定调研工作方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结合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并积极完成,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彰显担当作为。对照学校年度工作要点确定的重点任务,相关支部主动作为,制定任务台账,明确落实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

三是勇于攻坚克难。聚焦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各相关支部积极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基层减负、“放管服”改革、“三跑三争”、师生切身利益等方面的攻坚克难行动,围绕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解放思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创新局面。

四、精心组织专项行动,机关作风建设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校党委先后印发了《中共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中共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强化激励约束推动作风建设的若干措施》《中共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强化领导班子成员作风建设的若干举措》等系列文件。以此为契机,机关党委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基层、服务师生为宗旨,以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重点,以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和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扎实组织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各支部闻令而动,强化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用实效检验的工作导向,把“勤快严实精细廉”的作风落实在岗位上、工作中。

国际处党支部坚持始终不忘初心、务实为民,通过强化支部建设,加强思想学习,每位党员均能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相互帮助、互促互进、共同提高、经常反省和剖析自己,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脉,将作风建设融入工作,融入日常。突出实践性、保持经常性、提高实效性,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研究生院支部着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宗旨意识服务水平、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等问题,营造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结果导向、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切实把活动成果体现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来。一是瞄准思想靶心,把好“总开关”。紧扣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召开专题会议,细化部门活动方案,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等载体,丰富学习形式,结合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作出安排,认真推进工作落实。二是瞄准调查靶心,打好“整改战”。针对职能职责、业务钻研、分管领域等工作,探实情、听实话、抓实效,啃“硬骨头”,查“久痼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增强办学治校、推动发展的能力作风,对标对表找差距,查作风是否过硬,查责任是否到位,查工作是否落实。三是瞄准服务靶心,当好“领头雁”。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务求实效,在成果转化、运用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对师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校团委支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重视以文化人,实践育人,切实将共青团工作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持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规范学生会、学生社团团支部建设;持续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用心用情打造青字号网络宣传矩阵;做好秋季学期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认真开展学习,通过调研问卷、走访调研等形式,在学生中就校团委作风建设征求意见建议,梳理整改台账,限期整改。

学报编辑部支部为确保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以“提升编校能力和办刊质量,服务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领导班子联系工作实际和学习、调研情况,着重按照查摆作风问题的五个“聚焦”和五个重点领域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求,对各方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共同查找问题,及时研究,从主观上、思想上进行剖析,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检视反思,切实改进工作。编辑部领导班子自觉对表对标,实事求是检视自身差距,立行立改,真抓实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步骤,紧抓不放、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学报高质量发展成效。

人权研究中心支部着力将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而组织四次“中国共产党与人权保障”的学习党史系列专题讲座,把党史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学术理论之中,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亮点。

(供稿:机关党委)

相关新闻

  • 你的大学四年如何度过

    报告主题: 你的大学四年如何度过 报告人: 步洋洋,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法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 举办单位:图书馆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时间:2024年10月16日19:00至22:00

    2024-10-16
  • 《西北政法大学报》第224期

    点击下载:ZF01.pdfZF02.pdfZF03.pdfZF04.pdf

    2024-09-29
  • 我校开展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访问学者代表团短期访学项目

    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推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我校于9月16日至26日开展为期十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访问学者代表团短期访学项目,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民法系主任伊莫莫夫·努里罗教授,国际私法系主任哈兹拉特库洛夫·奥迪尔别克教授等四位法学专家来我校访学,开展合作会谈、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实务参访等活动。 9月18日上午,校长范九利会见访学团一行,为访学团专家颁发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证书。双方举行合作会谈,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等部门和学院有关负责人参会。 张荣刚表示,作为我校在乌最为亲密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两校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良好合作成果,希望双方在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涉外法治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中乌两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深层次合作。 伊莫莫夫表示,乌中两国长期保持睦邻友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共识为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广阔的空间。希望两校抓住机遇,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沟通,加强合作。 会谈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在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共建“中乌法律研究中心”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9月18日至25日,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分别与教师代表团一行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在刑事法学院,伊莫莫夫教授以《乌兹别克斯坦刑法体系的主要框架》为题作学术交流。民商法学院举办“中国《民法典》合同编座谈会”“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座谈会”,伊莫莫夫教授作题为“乌兹别克斯坦《民法典》历史演变及其如何应对苏维埃政权解体及独立政权建立后的社会经济生活重大变化”学术讲座。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承办以“中乌法律援助比较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和“法学+俄语人才培养交流会”,哈兹拉特库洛夫教授作题为“国际私法法律规范的完善”学术讲座。 访学期间,访学团一行参观我校校史馆、智慧教室和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等,强化了与我校的合作意愿;赴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以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进行现场研学,感受中国-中亚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活力;赴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务实践研讨与交流,搭建中乌“一带一路”法律实务合作新平台。 9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访学团项目圆满结束,这是我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亚的法学教育和人文交流,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梦琳 审核:桑元峰)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