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传承红色基因 心怀“国之大者”

  • 2022年10月20日
  • 中国教育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西北政法大学

传承红色基因 心怀“国之大者”

张佼



翻开承载西北政法大学85年办学成就的厚重卷轴,那一头连着汤汤延河水,这一头傍着巍巍终南山,中间是一代代西法大人心怀“国之大者”,用“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书写绘就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朽画卷,是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向着建设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矢志奋进的壮美篇章。

初心如磐,向着老一辈革命家指明的方向坚定前行

西北政法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浓厚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高校,其前身是陕北公学。学校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等时期,始终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使命,以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要求,以艰苦奋斗、砥砺奋发为底气,以团结一心、上下同欲为动力,坚定不移朝着老一辈革命家指明的方向勇毅前行。

正如学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所说:“学校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前行的实践史。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培养出一大批党所要求的‘先锋分子’,不辜负党的嘱托、人民的希望。”

凝心铸魂,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党建故事”凝心铸魂,以“育人故事”强基固本,以“红色故事”蓄势赋能。

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基本要求,着力讲好“党建故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学校党委入选全省高校党建“示范高校”,7个基层党组织进入国家、省级高校党建“双创”行列。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基层党组织“五个到位”“七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深入推进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学校“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讲好“育人故事”。实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一体化设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夯实了“育人蓝图”基础。

学校依托丰厚的校史资源,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编印传承有序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料,排演音乐会《黄河大合唱》、话剧《庄严的审判》《人民好法官》等独有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充分利用陕北公学旧址、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等红色校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传承红色基因重走校史路——‘寻根之旅’”等活动……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守住“红色基因”传家宝,自觉融入“红色血脉”。

锐意进取,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

五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坚持卓越师资立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专任教师总数超过1000人,博士化率达到49%,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新增二级、三级教授25人,完成3批83人次长安(青年)学者、长安青年学术骨干选聘,推荐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交流。涌现出赵馥洁、韩松、刘进田、汪世荣、倪楠等一批全国模范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师德先进,形成了一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青年优秀人才为支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学科水平迈上新台阶。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法学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7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21门国家、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学校入选“全省高校团建示范院校”培育单位、3个班级团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团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多名学生或团队在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理律杯”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等高规格高水平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名学生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两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入围奖,7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勇担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科特色,形成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新格局。

2017年以来,学校新增两个国家、9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国家部委、省级机关、大型国企合作共建9个研究基地,6个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获批科研项目921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2项、国家教育部门项目19项。出版著作230余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200余篇。《法律科学》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校深化“经世致用”理念,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开展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50余项国家和陕西重要立法意见征集。

“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将自身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所有西法大人的追求。”学校校长范九利表示,“我们会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现实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成为新征程上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守正创新,奋楫笃行启航新征程

在伟大建党精神和“老延大”优良传统的滋养下,建校85年来,16万余名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其中一半以上留在中西部工作,为国家发展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团结之心、实干之力、拼搏之劲,奋力谱写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孙国华说。

相关新闻

  • 【中国青年报】西法大学子延安探访鲁艺足迹 传颂红色精神

    西法大学子延安探访鲁艺足迹 传颂红色精神 7月10日至7月19日,陕西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追溯红色院史·探访鲁艺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陕西延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重走革命之路追根溯源,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运用革命旧址与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歌曲原址复唱、集体朗诵、舞剧排演等主题活动。 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延安文艺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团队以新时代新闻人的身份回到延安鲁艺历史源头,感悟“露天上课,室外排练”的教学模式,体会“以大美之艺,为人民画像,为时代明德”的鲁艺精神。 带队老师李佳欣在鲁艺旧址前开展《以青春之我,撑华夏之梦》的主题党课。为利用好红色资源,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唱响新时代,实践团队在多个革命旧址处传诵红色文艺作品。在杨家岭和枣园,实践团队分别在两处毛泽东旧居前朗诵《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延安桥儿沟鲁艺旧址前,实践团队传唱红色歌曲,进行舞剧演绎,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在清凉山陕北公学旧址前,实践团诵读《毛泽东陕北公学题词》;在延河水畔宝塔山下,实践团队诵读《延安精神 信仰之光》。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西法大新传院的学子以专业技能武装自己,以表现形式演绎经典,实践团队通过党史教育、校史教育、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形式,努力传承陕北公学的红色基因,弘扬强劲有力的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和老延大精神。

    2023-07-27
  • 方法论视阈下红色法治文化的几个问题

    报告主题:方法论视阈下红色法治文化的几个问题 报告人:肖周录,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系主任。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举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518 报告时间:  2023年07月01日19:00至2023年07月01日21:00

    2023-07-01
  • 【西部法制传媒网、华商网、中国网】感悟红色文化 唱响黄河精神 校企共建思政“大课堂” ——“传承延安时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举办

    感悟红色文化 唱响黄河精神 校企共建思政“大课堂”——“传承延安时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举办 6月5日下午,“传承延安时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签约仪式暨“陕公后人复唱《黄河大合唱》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何微纪念馆举行。签约双方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与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就校企合作打造红色文化知识体系和育人体系的合作框架与具体事项达成共识,并决定启动“陕公后人复唱《黄河大合唱》”实践教学活动的筹备工作,探索“文化育人+艺术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文化赋能:思政教育如何深入人心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号召各地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在发言中介绍道,培养卓越传媒人才需要将政治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学院注重挖掘本校新闻教育的红色历史,发挥红色文化的示范和激励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五课”,即“主题思政第一课、校长院长第一课、知名学者第一课、资深记者第一课、优秀校友第一课”,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思政教育要想真正深入人心,需要以文化浸润人、以艺术感染人、以实践塑造人。”孙江认为,本次合作将“复唱《黄河大合唱》”作为首个落地活动能够有效推进“文化+艺术+实践”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培育优质红色文艺活动和红色文化实践项目,涵养师生家国情怀。 黄河大合唱:跨越时空的“大思政课”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939年4月13日,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次演出,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黄河大合唱》对于西北政法大学还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学校的前身正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在红色文化的教育感召下,西北政法大学共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其中4万余人扎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边疆和艰苦地区。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志伟致辞 今年不仅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专业教育77周年暨新闻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志伟表示,能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开启双方的合作具有历史意义,《黄河大合唱》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斗争精神给人以强烈震撼,不仅能够激励青年人成长成才,也时刻提醒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当勇于创新、回报社会。 最终,双方约定将于2023年9月组织西北政法大学师生及全国著名音乐艺术家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旧址复唱《黄河大合唱》,上好这堂跨越85年的“大思政课”。 铸魂强基:协同育人的最终落脚点 马志伟与孙江为“传承延安时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签约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世新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为“西部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数字新媒体产业人才孵化实训基地”揭牌 思政协同育人不仅要铸魂,也要强基,要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奋发作为。签约仪式后,双方代表共同为“西部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数字新媒体产业人才孵化实训基地”揭牌。据悉,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近年来一直注重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专业服务社会。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秦音介绍校园招聘会安排情况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助理赵哲超介绍品牌视觉传播与设计案例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现代传播实验中心教师崔保峰介绍影像制作案例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大数据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柴文耕介绍大数据分析案例 在交流环节,学院品牌视觉传播与设计团队、影像制作团队与大数据分析团队分别展示了师生团队服务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以及行业发展的优秀案例。 马志伟指出,围绕产教融合需要进行平台化创新。传播行业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短视频、直播、虚拟数字人等等新型媒介形态给营销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学院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前瞻性探索,此次合作也将促进高校充分发挥在相关企业培训和人才输送方面的优势。(王洋)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