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我校王胜利教授在西安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

  • 2024年09月04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日前,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联合召开西安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陕西省委改革办、陕西省委党校、市委政研室、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本报分上下两期编发此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摘要,以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守正创新、务实担当,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系统观念提升改革整体效能,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与行动自觉

刘小平(陕西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上来。

首先,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逻辑,切实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用“四个迫切需要”和“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们必须切实用改革成效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交上一份优秀改革答卷。

其次,要深刻把握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关键一招的历史逻辑,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自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自信,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努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再次,要深刻把握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逻辑,切实增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担当自觉。必须把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理解到位、研究到位、细化到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要坚持聚焦主题主线不偏离,因地制宜主动作为,着力谋划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重大改革举措;要校准价值取向,围绕就业、医疗、养老、生育、住房等重点领域和民生关切,推出一批特色化、小切口、见效快的改革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深化“三个年”活动和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对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改革事项坚决改;要强化改革担当,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品牌,扎实做好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努力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性、辨识度、影响力的改革成果。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王彦军(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本版以下简称《决定》),着眼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使命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此同时,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许多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是深刻性、系统性,还是整体性、协同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增强党的领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党内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必须通过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结合党的建设环境、任务、方式所发生的新变化,对不适应的制度进行改进,缺位的制度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制度尽快完善,不合理的制度坚决革除,从而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

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首先,要建立理论武装长效机制。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其次,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再次,要完善日常党建工作制度。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王胜利(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决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技术、安全、能耗、排放等关键核心国家标准,最大限度地推动和引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健全企业数智化改造目标、任务和路径的政策指引,完善财政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激励企业积极投入;完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机制,突破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的关键共性技术;健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数智技术广泛地在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第二,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要加强前瞻性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大对未来产业发展各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度,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根据未来产业的发展阶段、技术状况以及市场结构等情况,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监管体系。

第三,完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要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规划制定实施机制,构筑起战略性新兴产业间分工明确、高效协同的高水平产业链;完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能力的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技术持续投入,努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进一步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一盘棋,且呈梯次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四,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一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重大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科技创新组织、评价、激励和转化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探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完善科技开放合作战略和政策体系,探索科技开放创新制度国际化接轨,健全科技开放创新机制。二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健全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劳动力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健全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健全科技金融相关规则和政策,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韩志斌(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决定》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必须解放思想,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地深入推进。

首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为发展方向。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另一方面,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其次,必须坚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赓续民族精神为主要任务。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价值导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从而提升全社会文化素养;抓住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关键,优化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再次,必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持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关键着力点。要加强文化产品输出、壮大文化产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能够展现中华文化底蕴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出能够被世界看到、为世界尊重、让世界震撼的中华文化代表作;加快文化交流改革,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在审批手续、审核条件和资格限制上适度放宽要求,破解文化交流的人为限制和障碍;增强国际人文交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宣介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杨斌(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决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实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为目标,健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好发挥再分配制度在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中的作用;完善慈善捐赠制度,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第二,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政策支持,统筹城乡、区域就业政策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构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组成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建设进程,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有序、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完善妇女儿童、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

第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数字赋能医改步伐,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区域均等,不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第五,高质量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生育补贴制度、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等,推动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通过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等,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燕连福(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决定》明确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仍存在堵点卡点,生态文明建设仍不同程度存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如: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依然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现象,未能实现制度体系合力的最大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生态环境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以及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整体还不高,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有待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薄弱。

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筑牢“扩绿”之基。一要完善规划管理类制度。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二要完善监测监管类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三要完善产权管理类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护绿”之本。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环境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以及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环境治理,构建更加系统、完善、高效、协同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高扬“兴绿”之风。一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二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三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四是要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推动我市“双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武洁(市委政研室一级调研员):《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西安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双中心”建设为牵引,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突破,锻造更多“国之重器”,努力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

一是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全力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梯次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行动和梯度培育计划,打造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协同的实验室体系。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校企、校地、央地一体协作,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建设或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特色产业,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规上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大企业技术、产品应用场景供给。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加大科技、人才、财税、金融、土地、服务等政策供给,培育优良创新生态。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支持比亚迪等链主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链企业密切合作,常态化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鼓励企业出题,引导高校院所答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三是构建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问效和成果评价,构建科技创新导向的考核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良性循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生态,建立引进战略科学家、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的配套政策及组织机制,吸引汇聚全球一流的科学家赴西安开展相关研究,助力西安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聚集地。

【西安日报】我校王胜利教授在西安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http://epaper.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8/29/content_219970.html

相关新闻

  • 行歌至此 不负韶华 ——我校举行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9月3日,我校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长安校区田径场举行,3260名骄子追梦而至,携手共赴新征程。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等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陆军边海防学院中校、军训旅旅长王正双出席大会。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军训旅参训干部以及全体2024级本科生参加大会。孙国华为军训旅授军旗。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开学典礼,副校长、军训旅副政委马朝琦主持军训动员大会。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范九利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作了题为《在青春赛道上播种梦想》的讲话。他谈到,今年是学校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即将翻开新的篇章。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红色血脉的浸润、服务国家的坚定、兴学育人的担当,是一代代西法大人传承赓续的精神财富和生生不息的内核力量。 “2024级新生们的成长期、奋斗期,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高度重合。”他希望新同学能够将“报国”“务实”“勤奋”的种子撒播在心田,把“个人志向”与“报效祖国”相贯通,牢牢树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大志、壮志,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回答好每一次提问、完成好每一次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剖析、检验、深化,在日拱一卒的进取中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校党委副书记、军训旅政委郭武军在军训动员讲话中指出,大学生军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体参训新生要以此次军训为契机,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国防观念,端正训练作风、锻炼过硬本领,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 王正双在发言中指出,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在青年群体中筑牢精神长城的重要手段。希望同学们在汗水中锻炼体魄、在磨砺中铸就意志、在团结中凝聚力量、在纪律中锤炼品质,在永不停歇的奋斗中突破、超越自我。希望全体教官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作风投入此次军训,交出一份师生满意的答卷。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代表全体教师祝贺同学们开启新的学业篇章。“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形塑健全人格、锻造坚毅品质和培养生存技能的关键时期,大家要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蜕变与提升,以心怀敬畏、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实践探索,走出绚丽多彩的人生!”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张翼代表全体在校学生,向朝气蓬勃的新同学送上诚挚问候和热烈欢迎。“愿学弟学妹们以无畏之姿搏击风浪,以奋进之势勇立潮头,在笃学不怠中矢志追求卓越,在躬耕实践中练就成事本领。” 刑事法学院2024级学生夏丹雨欣作为本科新生代表发言,承诺将时刻牢记“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奉献,在时代的大潮中踏浪前行、奋力奔跑。在夏丹雨欣的带领下,2024级新生进行了庄严的入学宣誓。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在西法大的珍贵时光里,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审核:燕福民)

    2024-09-04
  • "研" 途启航 携手前行——我校 2024级研究生新生迎新报到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迎接2024级研究生新生顺利报到入学,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提前召开协调会周密部署,规范有序开展智慧迎新、志愿服务、绿色通道等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拉开迎新工作序幕。 9月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等校领导一行来到雁塔校区指导迎新工作,逐一走访各工作点位,详细了解新生报到整体情况,并向在迎新一线辛勤工作的教职工和研究生志愿者们表示慰问和感谢。校领导与新生和家长们亲切交谈,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活力和喜悦。 本次迎新工作在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同步展开,两校区精心布置迎新条幅和标语,道路两旁树立有迎新主题照片墙,一系列暖心的迎新氛围营造让新生们满怀热情与期待,新生和家人们一同拍照打卡西法大校园,徽章、笔记本、马克杯等一件件颇具特色的迎新礼,让新同学们感受到来自西法大的热情与温暖。 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分工、形成合力,以真心送暖心,让迎新更“赢心”。校卫队员、后勤工作者、门诊医生、辅导员老师服务至上、步履不停,校园秩序维护、入学手续办理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研究生志愿者们搬运摆放行李,接力解答疑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迎新工作顺利开展。 (供稿:党委研工部 研究生院 撰稿:高炜 审核:常安)

    2024-09-02
  • 环境执法VR实景实战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会在我校召开

    8月30日下午,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与我校合作创办环境执法VR实景实战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会在我校雁塔校区召开。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总队长赵瑞、副总队长封东琪,陕西凯鑫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锋,校长范九利参加会议。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议。 范九利表示,双方共建环境执法VR实景实战实训基地,是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实现校政协同共赢的具体实践,不仅对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学校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希望双方携手前行、合力攻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出更大贡献。 赵瑞简要介绍了环境执法VR实景实战实训基地项目的总体情况,明确了基地的发展目标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规划。他表示,双方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共同培养好面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环境执法人才。 双方参会人员就基地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逐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党政办、研究生院、后勤保障处、保卫处、培训中心、经济法学院、信息网络中心、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供稿:党政办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