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鲁洋:牢记初心使命 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 2019年09月17日
  • 陕西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内容提要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党员干部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要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发挥道德情操的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品德修为,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培厚良好的政治生态土壤。

■ 通过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常扫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灰尘,使党员干部在反躬自省中不断汲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增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的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向世人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要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发挥道德情操的引领作用,使党员干部不断锤炼品德修为,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培厚良好的政治生态土壤。

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增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98年奋斗史、新中国70年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将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及其经验,当作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纵观历史,虽然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始终没有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我们党在98年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如何强化和践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和把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有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忧民、爱民、为民、惠民。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使党员干部了解和把握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德建设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方法路径和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增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最高从政道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关于为政者的道德境界、道德操守、道德旨归、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解决内心困惑和迷茫,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带头树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

将施行“仁爱”视为政德的至高境界。管仲说过,治理天下“始于爱民”。晏子说,“意莫高于爱民。”爱民,就要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让人民群众满意。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将秉持“公心”视为政德的基本操守。《武溪集·从政六箴》中说,“抱公绝私,是为率职。”韩非子提出“居官无私”。党员干部必须常怀一颗对党忠诚、为民谋利、履职尽责的公心,做“怀公心、行公道、立公制”的好干部。

将顺应“民心”视为政德的旨归。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应民心,要善于倾听民之心声,时时体恤民之实情,感同身受民之疾苦。党员干部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排查摸底,建立民情档案,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用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将廉洁、忠义、诚信、谦虚等视为政德的基本素养。《晏子春秋》中说,“廉者,政之本也。”党员干部应自觉做到廉洁用权,以廉律己,以廉养德。《忠经》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领导干部要对党忠诚,忠于人民,秉公执纪,公平处事,对于财利取之有道。诚信,既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也是为政者政权稳固的基础。《墨子·公孟》中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党员干部要讲求诚信、言行一致,这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更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谦虚,被视作事业成功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智慧的源泉就在群众的实践中。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诚心诚意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

通过常扫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灰尘,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主题教育是对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一次政治体检,是打扫灰尘、检身改过、日进日新的珍贵契机,更是一次反躬自省、重拾初心、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善明大德、乐守公德、严修私德,自觉成为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的建设者。

善明大德。“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始终在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上不断线不含糊,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终身追求,不断拧紧“总开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铸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党员干部要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的标准、人民的要求,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要重读入党申请书、重温入党誓词、重燃入党激情,不断在追寻初心的过程中淬炼提纯,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乐守公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德就是公众之德、公权之德和工作之德。作为党员干部,要将守公德作为人生之乐事,胸怀天下、为民无私。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时刻牢记“为了谁”这一根本性问题,常思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坚决防止急功近利、贪功求名的倾向和行为,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

严修私德。“百行德为首,品洁人自高。”党员干部要猛警醒严自律重操守,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为民造福。要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党性修养,坚守并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加强品格陶冶,多积尺寸之功,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以“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时刻警醒自己,拉起“警戒线”、铺上“过滤网”、筑牢“防火墙”,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不断净化自我、提升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坚决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总而言之,通过主题教育要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进一步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自身的重任,切实做到真学真信、学思践悟、细照笃行、知行合一,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相关新闻

  • 【铜川日报】我校参与主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铜川举办 校长范九利致辞

    本报讯 (记者 陈娜)9月19日,由陕西省法学会、甘肃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铜川市委政法委员会、铜川市法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我市举办。 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丽,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一级巡视员肖育斌,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牛克俭,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焦盛荣,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范九利分别致辞,陕西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宣读表彰决定,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梁云波出席。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曹全虎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林荣,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鹏,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市法院院长田鹤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毛朝霞出席。 刘丽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等,她说,举办“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必将进一步密切法治交流合作、促进法学法律工作整体跃升,希望铜川的领导干部、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珍惜此次难得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多探讨,进一步提升我市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法治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铜川、平安铜川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 肖育斌指出,经过陕甘两省法学会11年来的共同努力,“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已发展成为规范化、常态化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甘两省法学会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确保论坛机制化建设更加完善、创新性发展具有更大空间,在区域社会法治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两省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弘扬照金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主题,共征集论文447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65篇论文分别获得特、一、二、三等奖;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活动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分别邀请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 “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各成员城市、观察员城市以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陕西省有关高校法学法律专家和学者参加。

    2023-09-21
  • 网络犯罪的生态构成及电诈预防知识

    报告主题: 网络犯罪的生态构成及电诈预防知识       报告人:薛建国,甘肃省网信办副主任 举办单位:法硕学院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Aj33 报告时间:  2023年09月16日14:30至2023年09月16日18:00

    2023-09-16
  • 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报告主题: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报告人: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组部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被誉为经济学界的“进京三杰”,是著名的实力派经济学家。 举办单位:经济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关天经济研究中心A100 报告时间:  2023年09月12日14:30至2023年09月12日17:30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