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校合作纪实:不穿检察服的“检察人”

  • 2013年09月02日
  • 《雁塔预防》月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来源:《雁塔预防》月报

不穿检察服的“检察人”

编者按:2008年以来,雁塔检察院与西北政法大学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由于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和人才洼地的现实处境,借助高校资源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在全省基层院首创学者挂职担任副检察长制度,合作成立检察实务理论研究中心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借助高校资源优势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高校教师挂职担任科(局)长助理,开展“一对一”课题研究,“请进来”定期举办名家讲座,“走出去”举办检察实务讲堂等,他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探索和创造,形成了雁塔检校合作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一道颇为特殊的风景。

“检校合作”落到实处就是检察官与学者的合作。雁塔“检校合作”风生水起蔚然成风,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批有思想有激情有个性的检察官和学者。今天我们走进两位年轻的挂职学者,看他们从学者到检察官的转身,感受“检校合作”中人的魅力。

郭永亮:“我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路上奔跑着、收获着

郭永亮,1971年生,西北政法大学讲师,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侦查学教研室支部书记,西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主要从事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承担了《侦查讯问》、《职务犯罪侦查》、《现场勘查》、《刑事侦查学》、《司法鉴定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西安市公安局等课题多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试论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的赋予》等论文。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西北政法大学教学主楼墙壁上的法。正是缘于这样的思考,20127月到20137月,我这个整日在大学讲台上给学生们讲侦查的先生走进了雁塔区检察院反贪局挂职反贪局长助理,变成了一个真正学习侦查的学生。一年略多的时间,我亲身参与到这个全国优秀检察院的办案研究工作,这种由先生到学生的变化,于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改变,而已成为一种心灵的蜕变和升华。现在我又回到了讲台上,当我再给学生讲起侦查时,我对侦查工作的感悟更多了,我的理论研究更有针对性了。一年的时间感触很多,除过专业上的提升,我对检察事业也萌生出不少的感情,特别是了解和认识了一群在反贪战线上工作的检察干警,他们的付出和精神让我终身受益。

刚接触反贪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雁塔区的反贪举报工作毫无例外的受反腐宏观局势的影响,举报线索多呈现出被举报事情发生时间长、举报知情范围广、被举报人难找到、举报人不愿露面的特点。看似一条好线索,其实很难深入调查。有的线索刚拿到手,就有人来询问办案进程了。这些办案的基本问题成为每个反贪干警需要面对的难题。但是,困难早已使雁塔检察院这支反贪队伍团结为一个坚强的整体,这是一支有魄力、有智谋而又坚韧的队伍。在这里,领导们身先士卒,同干警一起分析线索,查找、询问被举报人,干警们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有大案的时候,连续一个月周末不休息,这让作为一名老师的我常常自愧不如。

“反贪局把每一个初查成案的案件看成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刚挂职时一位院领导跟我说的。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雁塔检察院的做法是制定办案规范,严格办案要求。从接受线索、线索评估、线索清理到初查计划制定、安全预案制定、初查终结、提请立案,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主管领导重视办案规范,侦查人员自觉履行规范。所以,在办案工作区,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法警在向侦查人员详细登记办案工作区使用信息,谈话对象在详细填写健康登记表,侦查人员在为被举报人接水、带饭。我多次听过办案人员对被举报人这样的建议,“你回去可以把我们给你说的话问一下律师”,严密细致的规范将自侦案件的风险降到最低。

“素能检察”是雁塔检察院定位的发展目标之一。“检校合作”则是雁塔检察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倾力打造的品牌。即便如此,雁塔检察院内部形成的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院内设有图书资料室,为每个干警都订有业务报纸期刊,要求领导、干警都要撰写调研课题。2012年下半年,各种形式学习新刑诉法的活动组织得持续不停,更还有各种业务培训别有特色。这种上上下下对理论学习的“认真劲”深深触动了我。

虽然挂职一年的时间很短,但我想,自己会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路上继续奔跑着、收获着,并一直走下去……

干警眼里的刘仁琦:既是好老师,也是大男孩

刘仁琦,1979年生,西北政法大学讲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主讲刑诉法学、证据法学。主持或主研国家社科规划、陕西省、西安市法学会等课题6项,在《当代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20篇,参编著作5部。2010年担任雁塔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2011年成立“陕西省法律援助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工作部”以来,负责该工作部的日常运行,并多次为省内、省外援助律师进行培训。

20127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博士刘仁琦来到了公诉科,正式开始挂职科长助理。“这个老师很爱笑”是公诉干警们对刘仁琦的第一印象。也难怪,79年出生的刘仁琦看着还有点青涩,但他每每笑着出现在干警面前,笑纹掠过嘴角,毫不掩饰地牵起两排兴奋的牙齿,再加上一口极具有辨识性的东北话,就会让人感受到他的亲和。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刘仁琦都会在8:30之前赶到雁塔区检察院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干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法学理论知识深厚,分析案件头头是道,生活中又幽默风趣的东北老师。遇到疑难案件时,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来到他的办公室,听听他的见解,每周一次的科务会案例讨论,也都可以听到他对案件的深入分析。案件中的疑难问题在一次次的争论中迎刃而解,公诉理论调研工作也在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深入

2012年底到2013年初,市检察院、省检察院先后举办了“十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雁塔检察院公诉科共选派了四名干警参加比赛,刘仁琦责无旁贷的担起了“培训老师”这一重任,从深化公诉人的法学理论功底到增强公诉人的实战能力,从指导审查报告的写作到论辩技巧的训练,刘仁琦从每个公诉人的特点出发,制定出了不同的培训方案,带领着选手们全力以赴的备战比赛,他开创的“一对一”个性化论辩技巧培训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终,公诉科选派的三名干警荣获了“全市十佳公诉人”称号、两名干警荣获了“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成为唯一有两名干警同时被授予“全省十佳公诉人”的基层检察院。

工作中,刘仁琦是一个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的人,但生活中的他又是一个充满温情与幽默的大男孩,对于公诉科的每一位干警来说,他不仅是“良师”更是“挚友”。去年三季度,公诉科开展结案大会战,每位干警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为了缓解干警压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刘仁琦联系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为公诉科干警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这种方式,干警们不仅释放了长期以来的办案压力,而且对自身和同事的个性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冬末春初,雾霾天气时不时造访西安,刘仁琦贴心的为公诉科全科干警购买了专业的防护口罩,提醒大家在上下班和外出时要戴上口罩保护自己的身体,他的细心与温情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公诉科里总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他与快递公司的维权故事,对于一般人来说,快递公司的延迟送货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较真”的刘仁琦却认为维权要从小事做起,当延迟送货事件发生在他的身上时,他据理力争,最终快递公司向他道歉承认工作失误,刘仁琦说:作为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我们更应该及时的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问起他在检察院挂职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一名公诉人不仅要精通业务、秉公执法,更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尽最大能力为社会做点事。

相关新闻

  • 【社会科学报、原点新闻、中国红十字会等】红十字国际学院与西北政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红十字国际学院与西北政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红十字国际学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共建“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于9月20日下午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举行。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王汝鹏、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陕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贾伟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辞。 签约仪式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主持。红十字国际学院副院长刘选国、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院长陈玺签署共建协议。随后,王汝鹏、范九利共同为“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中心揭牌。 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将持续支持“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理论研究、师资共享、合作培训、课程开发与设置等方面,与红十字国际学院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相关方向的人才。 贾伟代表陕西省红十字会祝贺共建协议的签署,表示省红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西北政法大学在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将与学校深化务实合作,借力“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的创设,大力推进陕西省红十字运动的理论研究和事业发展。 王汝鹏感谢西北政法大学领导和相关机构对红十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期待“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扎实开展红十字运动和人道主义理论研究,把已经开设的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概论这门通识课程开好讲好,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和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培育学生们的人道主义情怀,并为其他高校提供人道主义教育的经验。 王汝鹏表示,红十字国际学院希望以此次合作为范例,期待与更多高校合作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和人道公益人才培养,助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强人道主义问题的治理,为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签约仪式后,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党委书记张学龙、培训中心主任李集合、教务处副处长何玉军、科研处副处长尚海洋、国内合作处副处长周建利、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文姚丽副教授等就推进合作共建进行了座谈交流。刘选国对大家提出的有关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回应。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陕西省红十字会、西北政法大学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和座谈交流。

    2023-09-28
  • 我校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合作座谈会

    9月25日下午,我校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合作座谈会。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副会长宦洁,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周德喜主持。 梁宏贤对学校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要发挥好学校的师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系统化研究延安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孙国华介绍了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建设红色文化育人模范大学的工作情况。他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光耀史册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光辉篇章。要全面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延安精神与理论研究、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做延安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大力弘扬者和自觉践行者。 范九利表示,学校的光荣传统、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要发挥学校专家团队、研究平台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强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合作交流,持续深入推进延安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工作。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红色文化育人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联合主办以文艺党课形式开展红色育人系列活动达成合作共识。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办公室负责人,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 (供稿:党政办公室)

    2023-09-27
  • 【聚焦“三个年”】我校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9月24日上午,我校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知产法院、铁路中院)合作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上海市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席建林,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奚雪峰,我校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出席签约仪式,副校长王健主持仪式。 范九利对上海三中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此次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是贯彻落实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细化落实上海高院院校战略合作框架的具体举措。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人才双向交流,把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优秀法官“请进来”,推动学校专家学者“走出去”,促进教学科研和司法实践双向奔赴、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共同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理实并重的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打造院校合作典范,共同打造更具规模、更优品牌、更大效应的院校合作新模式。 席建林简要介绍了上海三中院的建院历程与司法实践的优势领域。他表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两办《意见》,司法实务部门承担着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使命,上海三中院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高校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他希望双方找准合作定位,增强合作紧迫感,围绕新技术、新应用等前沿领域共同开展理论研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联系交流,推动双方在合作事项上深度衔接,促进合作成果落地;拓宽合作思路,建设院校合作示范点,进一步搭建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平台,共同探索院校合作的特色路径。 会上,张荣刚与奚雪峰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席建林、范九利、王健见证签约。 此次合作协议包含理论研究、实务研讨、双向选派、资源共享、专家工作室、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双方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院校互访机制和项目推进机制,加强互访评估,共同推动合作成果落地见效。 上海三中院综合办公室、民事审判庭、研究室,学校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科研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培训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党政办公室  摄影:朱风翔)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