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红色摇篮里孕育的法律梦想 西北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记

  • 2007年10月12日
  • 检察日报2007年10月12日版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红色摇篮里孕育的法律梦想

西北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记

西安政法学院首届学生在校门前合影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门

1937—1958:法律梦想的发端

70年前的11月1日,红色圣地延安的延河之滨,飞机场旁,北倚清凉山,南向宝塔山,一批新窑洞建成——为培养抗日干部,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陕北公学。此后的几年,陕北公学培养了1.3万名抗日干部。毛泽东在此留下豪言壮语:“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

70年后,培养了近10万政法人才的西北政法大学在庆祝70岁生日的前夕,将进入校园的第一条主干道命名为“陕公路”。编写校史的老师说,“陕北公学是我校的发源,‘陕公路’正是为了让我们记住光荣传统,饮水思源,西法大人的法律梦想就是从这里开始逐渐形成的。”

70年间,西北政法大学又经历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虽然几经变换,但在陕北公学时形成的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该校校史记载:“陕北公学的物质条件十分困难,没有讲堂,没有饭堂,没有自习室。学生除了睡觉在窑洞里,整天都在露天活动。即使是在寒冬,气温降到零下20度,大家还在露天上课、读书、吃饭。但是同学们却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对艰苦朴素,西北政法大学离休教师、建国前已毕业于西北政法专科学校的李文彬感触颇深:“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时期,马老(马锡五,时任陕甘宁边区人民法院院长)给我们司法班上课。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仍然亲自带领全班学员开荒种菜。每天早上早起,挽起裤腿挑水、挑粪。群众赞赏说,‘共产党真好,法院院长马青天挑大粪’。朱老(朱婴,时任陕甘宁边区人民法院专员)有一次给我们上课时天下着大雨,没有雨鞋,只好把布鞋提在手中,光脚趟水到班上上课。”

1958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现已是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的赵馥洁认为,“西安政法学院成立,使学校从‘干校’走向了大学,是西北政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西北政法大学离退休教授方克勤回忆说,“由于当时西北大学法律系的全部图书都转到了西安政法学院,加之当时西安政法学院的首任图书馆馆长任林从各地买来一些少有的线装书,西安政法学院当时的图书在全国算是很全的了”。

曾在西安政法学院执教、现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的应松年还记得几十年前的一件怪事:他到北京后想找一本在西安政法学院见过的书,结果跑遍了首都的图书馆也一无所获。

陕北公学学生听毛泽东作报告

延安大学旧址

1961—1972:曲折中前行

刚刚成立的西安政法学院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赵馥洁在1960年入学时恰逢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学校面临的困难是吃饭问题。赵馥洁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秋季入学时正是白菜和萝卜收获的季节,因为没有粮食,我们只好从附近买回来白菜和萝卜,然后再挖好地窖,将它们储藏在地窖里,以备不时之需。”

赵馥洁回忆,当时大学生吃饭有定量,一月是30斤,比一般干部还略多一点。但由于学生都在成长期,饭量也很大。为减少体力消耗,节约粮食,学校不得不取消了活动课。实在需要锻炼时,就打能量消耗小的太极拳。即便是这样,粮食还是不够,迫不得已,学校决定:为减轻城市粮食供应负担,家在农村的学生全部放长假,家在城市的学生则继续留在学校,组成新的班级。

1962年,只上了两年大学的赵馥洁便放长假回家了。这一放,竟然是一年。1963年9月1日,赵馥洁终于结束了长假回到学校,因为班级已被打乱,不得不重新编排。也就是在这一天,西安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这对于一年没有上学的赵馥洁来说是个很好的“补偿”。赵馥洁回忆,此后直到1966年,西北政法学院发展良好,很有规范和秩序,渐入佳境,成为全国著名的四所高等政法院校之一,培养了一批哲学、法律、新闻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但,谁也没想到,刚从饥荒的天灾阴影中走出来的西北政法,很快又遭遇了“人祸”。

1966年8月9日,党委书记、院长王云被打成“三反”分子,并被撤销领导职务。

之后,在“砸烂公检法”、“停办政法院校”的浪潮中,西北政法学院也未能幸免。直至1972年撤销,校园被部队实行军管。只留下十几位教职工留守。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将学院教师安置在部分高等院校,保存了师资力量,为学院的复办储备了师资队伍。

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西北政法学院仍然在“文革”前期为社会输送了693名本科生。

1979: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

1978年8月,国务院批准西北政法学院在原校址复办。由于之前西北政法的教师大部分安置在省内的高等院校,复办很顺利。

1979年,西北政法学院开始招生。当时负责招生的一位老师说,由于停办了多年,许多优秀的学生积压在了一块,当年西北政法的录取分数线比同类学校高了20分。

这一届成就了许多法律杰出人才:任高潮、龚明理、贾宇、林亚刚、董安生、关保英、蔡宁、王绪刚、张少龙、刘作翔、周健……

西北政法79级毕业生、《法律科学》杂志社主编韩松对当时同学们五花八门的经历记忆犹新:“我们班一共50位同学,同学之间年龄差别较大,最大的33岁,最小的只有16岁,许多同学入学时已经结婚,带着妻子来学校,年龄小的就管她叫嫂子。此外,入学之前有的是复员军人,有的是工人、教师。”

西北政法79级毕业生贾宇、现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是当时班里年龄最小的。从1979年到1986年他在西北政法完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业,他说自己人格的完善,基本知识结构的形成就在这一时期。当时的老师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研究生导师周柏森先生:“他给我校的刑法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周先生无论人品还是学问都值得学习。”

现在是陕西省检察院检察官的一位西北政法79级校友回忆,“因为很多同学的阅历比较丰富,因为经历了‘文革’,我们更加认识到法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虽然学校条件还比较差,但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大家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想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

另外一位西北政法70年代的校友,因为“文革”的关系,大学只读了一年便中断了。他回忆说,在“砸烂公检法”叫嚣声中,他和他的许多同学把西北政法学院的校徽别在上衣的内里,从被砸烂了门窗的图书馆里搬出专业书拿回宿舍坚持自学,“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政法人才,被军管的母校终有一天会成为学子精心研读的净土”。后来他终于等来了学院复办的消息,又通过考试成了西北政法79级的一员。

西北政法大学一角

2007,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2000年,当得知学校从司法部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时,一些西北政法的校友和师生颇有些怀疑:中央划转地方,会不会使学校原有的竞争优势削弱甚至失去?

对这些问题,2003年上任的西北政法学院党委书记朱开平有着清醒的认识:要让这所政法名校的传统优势得到保持和发展,必须转变办学观念。上任第一年,他便提出了新的思路。

面对目前法学教育的竞争,2006年任校长的贾宇有着他自己的看法:“目前国家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能够在每一个地方站好岗,为国家的和谐发展和安全作贡献的人,像我校的杰出校友、全国模范法官李增亮那样能撑起一个法庭、服务一方人民。西北地区占国家领土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么大地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的就是西北的大学。我们在为国家作贡献上没有劣势,在培养人才上也不存在劣势。”

教务处长杨宗科教授介绍,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已成为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高本科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的人文社科类高等院校。2003年10月,西汉御史大夫、著名律学家张汤墓遗址在长安校区的发现,更为学校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神奇。

2006年11月18日,西北政法学院“申大”成功,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让我们叫响一个响当当的校名简称——西法大!”在当天的揭牌庆典晚会上,校长贾宇的一声呼喊让在场的许多“西法大人”泪流满面。

曾经的怀疑在欢呼和泪水中纷飞湮灭。

2007年10月11日,在西北政法70周年庆典的前9天,一位80高龄的离休老教授颤巍巍地将一首“校庆颂”的诗送到了校庆办公室。

或许,另外一名普通学生为校庆写的文字更能代表更多“西法大人”的心声:翻开西北政法大学的历史,有过辉煌,也充满了曲折,曾错失过机会,也面临过重创,但这一切都过去了,如今,我们相信站在新起点上的西北政法大学的明天会更好,相信我们的光荣梦想就在前方。

(图片由西北政法大学提供)

相关新闻

  • 【法治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薛金丽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召开。 (仪式现场)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灵武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和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据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是该校首次在学校主校区以外挂牌的第一个培训基地。范九利表示,此次培训基地的成立是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实践,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在学位层次和知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推进专业人士继续深造而设立的重要项目。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为灵武市培养一批能够肩负社会公平正义、捍卫法治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法治工作队伍。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致辞) 在揭牌仪式上,杨玉龙表示,此次灵武市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创新办学模式,设立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推出高级法律研修班,既解决了干部职工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 (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致辞) 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 (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发言) 李集合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一致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将整合全校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力量,以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发言)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研修班学员代表孟祥玉在会上表达了感谢。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本次负责与宁夏地区对接的新闻传播学院就拥有新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以及多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并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等多个单位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在法治新闻、网络政治传播与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科研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与会人员合影)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2023-10-09
  • 【人民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仪式现场图片。灵武市委组织部供图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灵武市召开,全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据了解,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通过免试审核入学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可报销不低于80%的学费。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在揭牌仪式上,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同时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将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灵武市委组织部)

    2023-10-09
  • 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校友向我校捐赠图书

    9月30日下午,我校校友、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捐赠图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孙昊亮参加,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主持。 漆思向我校图书馆捐赠了个人收藏的《四库全书荟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等珍贵图书共计1000余册。 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对漆思捐赠图书支持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爱心和善举,以及他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表示,自图书捐赠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和校友积极响应参与,截止目前已累计捐赠图书7万余册,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他强调,校友是高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事业前进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学校要加强与各界校友的联系,不断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共同发展。 漆思回顾了自己在学校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希望能够以图书捐赠的形式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范九利为漆思颁发西北政法大学文献资源建设特别贡献奖奖牌,张荣刚、孙昊亮分别为漆思颁发捐赠证书和荣誉证书,图书馆馆长张宏斌代表图书馆接受了捐赠图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国杰,我校经济金融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人事处、培训中心、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及图书馆相关人员参加了捐赠活动。 (供稿:图书馆、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人:张驰  审核人:张宏斌)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