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报】张超汉:没有空间安全,就没有真正的国家安全

  • 2022年01月17日
  • 中国航天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没有空间安全,就没有真正的国家安全

张超汉

2021年12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7月和10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先后两次近距离接近。出于维护空间站及所载人员安全的考虑,中国空间站不得不采取紧急避碰措施。为此,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于12月初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普通照会表示,此举对中国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和空间资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一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再度敲响空间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警钟。那么,空间安全缘何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空间治理又当遵循何种路径?

一、空间安全内涵丰富,外空形势不容乐观

空间安全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内涵丰富的非传统安全,主要表现为以外层空间安全为核心、兼及临近空间安全和空气空间安全的下沉的立体维度安全。可以说,没有立体层面的空间安全,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范围、全领域的国家安全。

目前,外空技术、外空经济和外空资源已成为各国追逐的对象,外空已成为航天大国利益角逐的竞技场和新疆域。外空安全已成为继传统、平面的陆地安全和海洋安全之外的第三大非传统、垂直的安全领域,包括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和平开发和利用外空资源、保持空间交通管理和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等内容。

当下,外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外间轨道越发拥挤,轨道环境严重退化。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向外空发射大量物体。以美国“星链”计划为例,其试图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在2019年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外空。迄今为止,SpaceX已发射近1900颗星链卫星。此外,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也在建设发射协调中心,预计十年内发射15000多颗新卫星。

另一方面,空间碎片持续增加,外空污染越发严重。如2009年美国一颗为私营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报废的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相撞产生大量碎片,严重威胁到空间物体的正常运作,影响到空间资产的安全。同时,数量激增的空间碎片加大了空间物体的碰撞概率,亦对空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此外,随着西方国家向外空部署大规模卫星星座以及对外空军事力量的建设,诸如卫星频轨资源越发紧缺,外空军事化、武器化渐趋明显,空间物体碰撞持续升级等外空安全问题逐渐浮现。

二、空间安全保障不足,空间治理紧迫必要

美卫星两次与中国空间站“擦肩而过”,展示出商业航天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趋势。这类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未来将呈现上升态势,进而影响航天器进出外空的自由和在轨物体的运行安全,挑战外空国际秩序。

近年来,随着亚轨道商业旅游等活动逐渐由理论变为现实,临近空间(通常指距离地面高度为20公里至100公里的区域)安全作为外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其作为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结合部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规制的模糊性,以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独特性和军事化应用,使得地面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目前,以1967年《外空条约》为核心的外空国际法规则确立了限制外空军事化利用和空间碎片减缓的规则,但不足以防止外空军备竞赛,不足以解决日益剧增的空间碎片威胁,且对低轨小卫星星座建设未有专门的法律制度。可以说,制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空规则体系在调整空间活动的新问题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出现安全保障不足的窘境。

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及其团队乘坐亚轨道飞行器“联合号太空船二号”,由“伊芙号白骑士二号”双体机搭载,从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美国太空港起飞并最终返航。亚轨道作为人类进入外空的前站,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亚轨道飞行虽不入轨,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体验失重感,测试设备性能和人体生理指标,为入轨发射积累经验,并推动外空旅游的发展。

空间大国历来注重临近空间安全问题,这一领域已发展为各国的战略新高地。早在2005年,美国国防部便将临近空间飞行器列入无人飞行系统发展计划,随后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概念引入到“施里弗-Ⅲ”外空军事演习中,将其用于侦察、监视和通信。

随着人类活动向外空纵深,空间安全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频现。因此,

通过技术和法律手段治理外空活动具有现实紧迫性:第一,作为新型安全领域,外空蕴含着重大战略价值,是大国竞争的新制高点,对国家安全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第二,“空天一体化”趋势不可避免,临近空间作为“空”与“天”过渡区的战略地位将不断彰显,其“上可制天、下可制空”的突出优势已被空间大国普遍关注,对该领域活动进行法律规制势在必行。第三,外空技术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构建符合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需要,有助于提升我国航天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国内国际双管齐下,中国智慧闪烁其中

空间治理关乎国家安全与共同安全,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打造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稳定、长期可持续性的外空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空间命运共同体”作为这一理念在空间领域的延伸,关乎一国安全与国际社会的总体安全,有利于营造和平、稳定、绿色的未来空间。

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新兴领域。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多次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五中全会同时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强调要瞄准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壮大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9月15日到驻陕西部队某基地视察调研时也指出外空资产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

全球空间安全治理以国家安全为出发点,涉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而空间安全同时涉及非传统安全与共同安全。以“人类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为共同维护外空秩序,应从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双管齐下,着重于公正分配频轨资源,减缓和移除空间碎片,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军事化利用等问题,还人类一个清洁、和平的空间环境。

为此,国际社会需从法律、技术等方面着手:第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深化外空安全理念,忠实履行以《外空条约》为核心的外空条约体系所规定的义务,和平开发和利用外空资源,尊重和保护航天员安全,加强监管,切实为外空行为负责。第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享和通报空间信息,累积共识,创造互信,结合亚轨道商业飞行、商业航天等空间活动的新实践,适时修订外空条约体系中的相关规则;明确临近空间的法律地位,建立事先预防、事中避让、事后救济等新的空间交通规则,确立一个为各国都普遍接受的外空活动行为准则。第三,加大外空避碰、空间碎片主动移除等空间技术的研发,通过技术手段监测、防护和减缓各类外空活动的不确定风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空间安全治理视域下临近空间飞行法律规制研究”(21BFX2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中国航天报》2022年1月15日第01版

相关新闻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多途径开展2023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9月11日至17日是第十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紧紧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扎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共筑校园网络安全防线。 9月11日以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六期“网络安全宣传周特辑”。从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技能等多个角度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为防范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提升保护气象数据技能,共同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9月13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选派学生代表前往长安区气象局中国秦岭大气科学实验基地开展参观学习。 9月15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8号公寓楼“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开展“2023年度大学生网络素养能力提升大课堂”活动,围绕网络知识、网络安全、网络传播、防范网络诈骗等专题模块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9月15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宣讲团走进长安区何家营小学和雁塔区翠华路小学,开展网络安全宣讲进校园活动。宣讲员分别从“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隐患”“青少年应该如何安全上网”等方面向同学们讲解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9月12日,由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2021级蔡志远、李雅婷、吴伊羚、崔平等4名同学组成的西北政法大学代表队,经过与省内58支高校参赛队紧张激烈的角逐,以复赛第三名的成绩入围决赛,最终荣获陕西省第六届“网安启明星”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优秀奖。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09-20
  • 我校代表队获得陕西省第六届“网安启明星”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决赛优秀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不断提升全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陕西省第六届“网安启明星”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决赛在西北工业大学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荣获竞赛决赛优秀奖。 经校内遴选,我校代表队由国家安全学院辅导员王真担任领队和指导教师,带领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2021级蔡志远、李雅婷、吴伊羚、崔平等4名同学参与竞赛复赛答题,经过与省内58支高校参赛队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以复赛第三名的成绩入围决赛,并获得陕西省第六届“网安启明星”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决赛优秀奖。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以本次竞赛为契机,营造浓厚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氛围,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进头脑,肩负起营造网络安全之风、文明之风、法治之风的社会责任。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