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相凯宇:“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中国发展信心

  • 2022年05月16日
  • 陕西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中国发展信心

相凯宇

越是风云变幻,越要把握历史主动;越是任务艰巨,越需保持战略定力。在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的中国,如何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迎难而上、奋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的重要论断,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作出精辟概括。“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中国发展信心,为新时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注入了强大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彰显独立自主的“骨气”。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百多年历程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依靠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以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刚毅不屈的品格,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变成了繁荣富强的中国,让受尽磨难的人民拥有尊严与幸福,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韧不拔的“骨气”,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中国之治的“底气”。制度是一个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根本、事关长远。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在目标指向上具有明确的发展要求,在体系建立上具有完整的结构内容,在效能发挥上具有巨大的实践成果,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无论是破解摆脱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在重大任务和挑战面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彰显经济发展的“锐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刷新“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绩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能”。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活力强、回旋空间大。实践证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健的特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中国经济定会以一往无前的“锐气”,在新起点上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四、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彰显社会治理的“正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公平正义的社会风尚,保障公民发展权利,使“人人皆可出彩”的中国梦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生根开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切实增强——诚实劳动、吃苦奉献受到尊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蓝天绿水、宜居生态逐渐成为生活常态,就业、就医、住房、教育、养老等关涉民生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更加高效便捷舒畅;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年上升——建设平安中国,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中国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正气”,为释放强劲的发展活力提供有力支持。

五、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彰显团结奋斗的“朝气”。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浴血奋战赢得革命胜利,发愤图强改变贫穷落后,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开放,守正创新书写时代新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自信自强,是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基因,也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创造新的更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成果,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这一切充分彰显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人民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担时代使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自信自强、不懈奋斗的蓬勃“朝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阔步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既是经验结晶,又启迪未来;既是理论遵循,又是实践指南;既回答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也揭示了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无论前方还有多少风险挑战,我们都要正视困难不畏惧,坚定“时与势在我们这边”的信心。让我们走好“必由之路”,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 【巴中新闻】我市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范九利 鲜荣生出席并见证签约

    2025-09-26
  • 我校与巴中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25日,我校与巴中市人民政府校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巴中市举行,校长范九利,巴中市委书记鲜荣生出席并讲话。 范九利在讲话中为巴中发展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由衷感到高兴,期待未来与巴中常来常往、深化合作。他表示,巴中是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在红色法治资源的保护运用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我校将充分发挥在法学教育、学术研究、社会治理、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等领域的优势,聚焦服务巴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主动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的研究,推动法治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巴中、法治巴中。 鲜荣生对我校给予巴中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巴中与西法大一样,都从革命战火中成长,都承载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和法治基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巴中发展,支持巴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此次签约将开启双方友谊和合作的新篇章,巴中一定倍加珍惜此次机遇,全力支持学校师生来巴开展实训调研活动,做好合作事项的组织实施、政策配套、工作保障,以言出必行的作风和精心服务的态度,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党委委员、研工部部长宋白与巴中市副市长赵建仁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双方将在法治政府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战略合作,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巴中实践,为巴中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提供法治支撑。 教务处、人权研究中心、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仪式。 在巴中期间,范九利一行还参加了由四川省法学会主办的第五届苏区法制研究论坛,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洪祥,四川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于立军在开幕式上致辞,范九利作题为“赓续苏区法制精神 更好发挥红色法治文化铸魂育人作用”的主旨演讲。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刚 审核:刘霖杰)

    2025-09-26
  • 【中国日报网】西北政法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点亮开学第一课

    9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开学第一课”暨延安革命纪念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在长安校区举行,500多名师生现场感受精神洗礼。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在活动致辞中指出,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是学校以延安精神为引领、推进铸魂育人工作的具体实践,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全体师生要深刻把握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自觉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真正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宣讲活动中,讲解员白婷、张持等分别以《“诗言志”—小炕桌上书写的千古绝唱》《为人民服务》等为题,通过质朴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感人的事例,讲述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引起在场师生强烈共鸣,报告厅内掌声不断。 作为一所具有深厚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高校,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近年来,学校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与延安市及相关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排演红色法治舞台剧,开展“寻根之旅”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突破传统课堂边界,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将厚重的革命历史与深邃的思想内涵呈现给师生,有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为学校新学期思政教育工作拉开崭新序幕。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亮认为:“这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 【中国日报网】西北政法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点亮开学第一课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09/15/WS68c79f01a310f072577486a0.html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