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相凯宇:“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中国发展信心

  • 2022年05月16日
  • 陕西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中国发展信心

相凯宇

越是风云变幻,越要把握历史主动;越是任务艰巨,越需保持战略定力。在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的中国,如何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迎难而上、奋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的重要论断,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作出精辟概括。“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彰显中国发展信心,为新时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注入了强大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彰显独立自主的“骨气”。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百多年历程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依靠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以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刚毅不屈的品格,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变成了繁荣富强的中国,让受尽磨难的人民拥有尊严与幸福,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韧不拔的“骨气”,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中国之治的“底气”。制度是一个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根本、事关长远。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在目标指向上具有明确的发展要求,在体系建立上具有完整的结构内容,在效能发挥上具有巨大的实践成果,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无论是破解摆脱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在重大任务和挑战面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彰显经济发展的“锐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刷新“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绩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能”。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活力强、回旋空间大。实践证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健的特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中国经济定会以一往无前的“锐气”,在新起点上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四、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彰显社会治理的“正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公平正义的社会风尚,保障公民发展权利,使“人人皆可出彩”的中国梦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生根开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切实增强——诚实劳动、吃苦奉献受到尊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增强——蓝天绿水、宜居生态逐渐成为生活常态,就业、就医、住房、教育、养老等关涉民生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更加高效便捷舒畅;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年上升——建设平安中国,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中国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正气”,为释放强劲的发展活力提供有力支持。

五、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彰显团结奋斗的“朝气”。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浴血奋战赢得革命胜利,发愤图强改变贫穷落后,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开放,守正创新书写时代新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自信自强,是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基因,也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创造新的更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成果,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这一切充分彰显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人民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担时代使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自信自强、不懈奋斗的蓬勃“朝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阔步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既是经验结晶,又启迪未来;既是理论遵循,又是实践指南;既回答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也揭示了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无论前方还有多少风险挑战,我们都要正视困难不畏惧,坚定“时与势在我们这边”的信心。让我们走好“必由之路”,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 【铜川日报】我校参与主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铜川举办 校长范九利致辞

    本报讯 (记者 陈娜)9月19日,由陕西省法学会、甘肃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铜川市委政法委员会、铜川市法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我市举办。 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丽,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一级巡视员肖育斌,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牛克俭,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焦盛荣,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范九利分别致辞,陕西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宣读表彰决定,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梁云波出席。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曹全虎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林荣,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鹏,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市法院院长田鹤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毛朝霞出席。 刘丽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等,她说,举办“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必将进一步密切法治交流合作、促进法学法律工作整体跃升,希望铜川的领导干部、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珍惜此次难得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多探讨,进一步提升我市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法治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铜川、平安铜川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 肖育斌指出,经过陕甘两省法学会11年来的共同努力,“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已发展成为规范化、常态化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甘两省法学会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确保论坛机制化建设更加完善、创新性发展具有更大空间,在区域社会法治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两省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弘扬照金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主题,共征集论文447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65篇论文分别获得特、一、二、三等奖;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活动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分别邀请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 “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各成员城市、观察员城市以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陕西省有关高校法学法律专家和学者参加。

    2023-09-21
  • 【法治日报】周敏:法治是化解环境风险重要保障

    法治是化解环境风险重要保障 为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指导地方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虽然很多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但仍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因处置难度大等因素,对区域环境质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形成冲击。 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长期性等特征。作为一种非常态工作,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危机或群体性问题。所以,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必须全面推进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响应时效等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对此,我国先后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指导性文件,并在修订环境保护法时增加了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为依法科学有序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处于处置地方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线,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之一,其处置的科学性、及时性将直接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成效。因此,《意见》对于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意识、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关键要强化应急保障。《意见》从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支撑队伍、提升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切实强化应急保障法治化。首先,要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并不断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合力。其次,要以优化专业支撑队伍为保障,提升专业素质为目标,有效发挥应急救援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切实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联动能力和临场实战能力。这样方可为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无显著规律可循,所以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才能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害。对此,《意见》从深化“一河(园)一策一图”、加强事件应急监测、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四个方面强化应急准备法治化。应急监测对应急决策处置具有支撑作用,能够有效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科学处置。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建立高效的物资储备协调机制,有助于形成物资统筹合力,有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物资共享,提升应急处置效能。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特别关注“时”与“效”,即不仅在时间上要快,而且在效果上要佳。《意见》从加强信息报告、快速科学响应、做好总结评估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响应时效法治化。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之初,信息的报送和发布是关键,提升报送的及时性、渠道的畅通性、发布口径的一致性,有助于破除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壁垒,便于应急主体迅速判断事件性质,依法及时果断处置事件,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而适时对应急处置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进措施,则可以有效防止反复出现同一问题。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直接面对社区、面对群众,其处置水平和处置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相信以法治化手段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必将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从而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

    2023-09-01
  • 【聚焦“三个年”】我校与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检察院举行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8月7日上午,我校与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检察院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雁塔校区人权中心会议室举行。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开江,副校长张荣刚出席会议。签约仪式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山小琪主持。 杨开江首先对西北政法大学为此次合作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铜陵市检察机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及检察工作的新要求下对检察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强调了检校合作的优势以及必要性。希望双方能够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课题合作、业务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实现双方在持续发展中互补互助共赢,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助推教育工作现代化、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服务。 张荣刚对铜陵市人民检察院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进一步指出,铜陵市人民检察院与西北政法大学的战略合作,是双方携手共建、共享、共创、共促法治进步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期待在合作关系建立后实现长期化、机制化的合作模式。希望双方本着平等协作、取长补短、共促发展的原则,在协商、务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沟通机制,细化合作内容、方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化的深度共建合作,共同开启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厚植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携手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共同奋斗、共同前进、共同做出更大贡献。 在参会人员的见证之下,张荣刚与杨开江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结束后,校检双方人员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寇汉军主持。双方围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专家咨询与智库建设、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实习锻炼、双向互聘与资源共享等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同志,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相关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