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穗举行

  • 2023年11月28日
  • 环球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穗举行

2023年11月25—26日,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外交部非洲司参赞贺萌出席了开幕式,并就非洲形势和中非关系作报告。李新烽主持了报告会。中国亚非学会秘书长、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非洲学刊》常务副主编吴传华在年会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年会由中国亚非学会、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协办。出席年会的还有来自全国7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50余人。

李新烽在致辞时首先代表中国亚非学会和中国非洲研究院,向与会的专家学者等表示欢迎。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度复杂且动荡不安。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问题日益加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面临着难以估量的严峻挑战。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来,世界和平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局部战争、地区冲突、种族冲突和恐怖主义频繁发生,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同时,随着地缘政治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公共卫生、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并且这些问题复杂且棘手。针对这些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巩固与亚非国家的传统友谊,增进同亚非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的重要使命。

李新烽指出,1955年4月,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合作,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克服重重干扰,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为会议成功举行奠定了坚实基础。1963年,也就是60年前,为了与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十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非洲。周恩来总理与非洲领导人一道,共同铸就了中非友谊的历史丰碑。60年后的今天,中国和非洲传统友谊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而历久弥坚。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亚非国家积极参与,并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最积极的方向之一。今后,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亚非国家在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也将愈发重要。

李新烽表示,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一个研究国际问题的学术团体,中国亚非学会以促进中国对亚非地区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状况的研究为宗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5月,中国亚非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常务理事和理事。本届理事会把致力于推动学会成员年轻化、学会活动学术化、学会建设专业化作为主要聚焦。此次广州年会是我们在新冠疫情之后也是在换届会议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未来学会还将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会员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贺萌在作报告时对2023年非洲形势及中非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展望。他希望中国学界智库、专家学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非洲研究和中非关系研究做实做深,同时加强与非洲学界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中非关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启龙教授,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丁俊教授,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编审分别在年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大历史观,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几点思考》《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及其时代意义》《20 世纪非洲历史研究与中非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下太阳能的国际科技合作》《东北非地缘关系对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影响》《以发展促和平: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理念与实践》和《国别区域学学科建设视角下非洲研究的新进路》的主题演讲。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研究员和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教授分别主持了主题演讲。

年会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亚非共同发展,分议题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对亚非发展的启示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全球发展倡议与非洲发展、全球安全倡议与非洲安全、全球文明倡议与非洲文化文明。年会还设立了青年学术论坛。年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讨论了学会发展相关事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院院长张金平教授,西北大学期刊管理中心主任卫玲编审,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中伟,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研室主任施琳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所长程旭坤分别主持了分议题研讨。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陈晓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春宇,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华教授,西安翻译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袁小陆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忠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王震,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院长于卫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室主任李文刚分别就分议题研讨进行了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梦颖博士与贺杨博士分别主持青年学术论坛,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侯学华教授和挪威米切尔森研究所博士后周航分别进行了评议。

中国亚非学会秘书长、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非洲学刊》常务副主编吴传华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年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会议规模大,代表性广泛;二是既秉持优良传统,又努力有所创新;三是议题非常丰富,取得丰硕成果。他还汇报了年会期间召开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相关情况。

在闭幕式上,南昌大学讲师徐冠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何祥武,南京工程学院讲师温国砫,西北政法大学讲师梁娟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高艺航,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孙小涵分别汇报了五个分议题和青年学术论坛的研讨情况。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亚非研究学术成果展”,共展出80多本/种专业书籍,包括专著、编著、译著、论文集等,如《20世纪的非洲史学与史学家研究》《非洲法郎的历史》《非洲国家治理与发展道路》《非洲农业合作与非洲农业产业化》《中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非洲法评论》《变化中的世界与非洲》《中国非洲研究年鉴》《中东地区发展报告》《变动的世界与转型的中东》,以及《西亚非洲》和《中国非洲学刊》两份期刊,它们是近年来中国亚非学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的一部分。此展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等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和反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由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合作共建,成立于2021年4月,坐落于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研究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学术资源优势、科研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依托广州对外开放核心战略枢纽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研究院将围绕科学研究、新型智库、国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性、开放性合作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满足广州市、广东省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环球网】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穗举行

https://hqtime.huanqiu.com/article/4FWxDlscBEA

相关新闻

  • 我校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陕西赛区决赛中创佳绩

    近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陕西省赛决赛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卓越,斩获4银1铜的佳绩。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冯馨仪和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朱金帝获得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银奖,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沈楚楚和民商法学院王茜雨获得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银奖,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李星颖获得成长赛道高教本科生组铜奖。 本次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分为就业赛道和成长赛道。大赛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全省大学生积极参与,累计报名学生42.64万人,我校30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招生就业处联合各学院,精心策划、认真筹备,经过院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和省级复赛等环节层层选拔,最终我校5名学生入围陕西省赛决赛。备赛期间,招生就业处精心组织,各有关学院密切配合,通过开展专题辅导、模拟比赛、经验交流等环节,全方位助力学生备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与参赛能力。 学校将围绕 “以赛赋能、以赛提质、以赛拓岗”的理念,结合不同专业发展方向,开展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与探索。同时持续聚焦赛事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大赛在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方面的作用,做深做实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引导学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适应就业环境变化,全力以赴助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开创学校就业工作新局面。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薛倩 审核:孙静)

    2025-03-11
  • 校长范九利带队拜会中国法学会领导

    2月13日下午,校长范九利带队拜会中国法学会领导。双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洪祥,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景汉朝,党组成员、副会长杨万明、潘毅琴,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常安参加座谈。 范九利对中国法学会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凝练特色科研优势力量,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服务法治实践,在法学理论研究、法治人才培养、服务法治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他表示,学校将在中国法学会的支持下,继续立足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进《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落实,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多贡献。 王洪祥对我校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对学校事业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学校在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在加强政治引领、坚定法治自信方面有新进展、新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在深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有新进展、新成效,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是在繁荣法学研究、推动取得更多高质量法学研究成果方面有新进展、新成效,深化国家安全法治、红色法治文化等研究;四是在服务法治实践、助力平安中国方面有新进展、新成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五是在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建设人才方面有新进展、新成效,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 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周晓飞 审核:蒋国纲)

    2025-02-15
  • 我校高级法律研修班2024年年会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校友分会成立仪式成功举办

    1月4日,我校高级法律研修班2024年年会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校友分会成立仪式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院一楼报告厅举行,校长范九利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开幕式。 活动分为“校友分会成立仪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端论坛”和“高级法律研修班2024年年会”三个单元。 范九利向远道而来的嘉宾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法治建设,为社会输送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校友分会在促进交流合作、助力母校及法治事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次活动为参与者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进一步展示了学校在法治教育领域的深远思考和积极探索,为法律从业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交流和发展。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校友总会秘书长刘霖杰,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分别介绍了校友分会情况和研究生培养情况。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主持校友分会成立仪式。经审议,代表通过章程并选举第一届理事会成员,新当选会长张学龙作表态发言。 范九利等与会领导颁发聘书和荣誉证书 西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拘留所二级警长杨蓉、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耿辉分别作为研修班学员代表和优秀校友代表发言。 我校强力教授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法?——“制定金融法”的系统思考》主题演讲。 年会上,师生、校友们通过多种形式共叙情谊,展望未来。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研究生院、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相关领导,实务部门嘉宾,部分优秀校友及全体研修班成员参加活动。 (供稿: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撰稿:冯晨光 审核:张学龙)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