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外专家交流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

  • 2024年03月19日
  • 人权研究中心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新华社日内瓦3月15日电(记者石松)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会议期间,“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主题边会15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边会由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脱贫攻坚、荒漠化治理、反恐、残疾人体育权利等议题,交流探讨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范九利表示,中国通过不断健全人权法律保障,切实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可以将中国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全球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方强认为,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法律研究和人权对话增进相互了解,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探讨人权法律保障的具体实践。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表示,从构建完整的脱贫攻坚法律体系,到最新出台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国持续为减贫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来自摩洛哥的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何晓娜表示,中国对扶贫、经济发展和法律改革的承诺,证明了其韧性、适应性和致力于促进人类尊严和福祉的奉献精神。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郭淼表示,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通过环境政策、环境义务及责任立法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予以保障。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讲师杨博文认为,中国构建了一套既符合宪法精神又尊重人权的反恐法律体系,在开展反恐行动时,中国始终坚守宪法规范的基础,并将人权保护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姝琪表示,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法律政策保障更加有力,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成就显著。

【新华网】中外专家交流人权法律保障的中国经验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3e02e7cd24889f98e1ded4ae8b5a171&timestamp=78074

相关新闻

  • 【新华网】“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暨《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举行

      9月29日,“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仪式暨《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活动由西北政法大学、人民日报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共同主办,旨在缅怀我国著名新闻学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何微先生,致敬他对我国新闻和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新华社宁夏分社、吉林分社原社长申尊敬,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张昆,以及何微亲属代表张振林等出席了揭幕仪式并致辞。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主持揭幕仪式。    范九利表示:“何微与西北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是在何微的建议和护佑下,我校这支西北地区最早的新闻专业才得以保留和复办,并探索出一条法新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我校设立何微纪念藏书馆,不仅是对何微最好的缅怀,更是对学校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也将成为学校与外界交流、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    丁丁在致辞中表示,这两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何微新闻生涯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深刻致敬,激励着新闻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为新时代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申尊敬受委托代表新华出版社在致词中希望,通过书籍出版激发更多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推动新闻事业向着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西北政法大学为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华出版社颁发了捐赠证书。    现场,亲属代表张振林捐赠了何微手稿和书籍等一批资料。西北政法大学为图书捐赠方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华出版社颁发了捐赠证书。  何微纪念藏书馆。    在随后举行的《中国名记者何微》和《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张昆回顾了何微的新闻工作实践、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生涯,认为两本书的成功出版,是对新闻教育事业的支持。  《何微文集》《中国名记者何微》两本书的封面。  《中国名记者何微》和《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现场。    新华社陕西分社原机关党委书记、副社长、高级记者边江回溯了何微的新闻人生,并介绍了《中国名记者何微》一书,为读者全面了解何微的新闻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出版社责任编辑程文静、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吕强、新华出版社编辑丁勇、何微先生的亲属代表张振林、何微先生的学生代表刘荣庆等,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据悉,《何微文集》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组织专门力量从超过5万份的手稿、论文和往来书信等资料中,精选了何微具有代表性的50余篇文章精心编撰而成。《中国名记者何微》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孙江和边江共同编著,收录了对何微新闻生涯的深入研究文章59篇,选登了他的新闻精品、新闻理论研究成果及新闻生涯回忆文章85篇,并精心整理了《何微年谱》。(文/丁勇 郝云菲) 【新华网】“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暨《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举行http://sn.news.cn/20240930/391645a2b8c547b6b045099303e43ffd/c.html

    2024-09-30
  • 悟中华文化之美 促文明交流互鉴—我校受邀参加2024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

    9月24日至28日,我校作为陕西三所代表高校之一受邀参加2024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本届文化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23所高校的42位带队老师以及来自46个国家的176名中外青年学生齐聚济宁,以“青年、交流、未来”为主题,一同走进孔子故里、感悟儒家思想,交流多彩文化。我校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安格丽娜(WU ANGELINA)、努尔别克(SERIKOV NURBEK),泰国籍留学生谭天仙(SAELEE PHITCHAYA)等3名留学生及带队教师王影参加活动。 文化周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儒家文化研学”环节,中外学生前往孔孟故里曲阜、邹城,走进孔庙孟庙聆听儒家经典的智慧,领略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团’结师生,‘建’情中外”团建环节,中外学生共同体验投壶、锤丸、同心鼓、跳大绳、旱地龙舟等传统游戏,拉近了彼此距离;“体验传统文化遗产,领略非遗风采”环节,画唐人、缝香包、赏京剧、捏泥人、写书法等体验环节齐上阵,学生们兴趣高涨,流连忘返;“探秘新质生产力”环节,山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珞石科技有限公司让学生充分理解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呈现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世界青年说”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们汇聚一堂,分享多彩文明,讲述留学经历,交流活动心得,共同绘制了一幅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壮丽画卷;“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环节,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宋立林教授以“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为题,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领略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及魅力。 本次活动不仅引发了中外青年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深入思考,更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增进彼此了解,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我校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安格丽娜(WU ANGELINA)在留言板上写道:“尽管语言和文化差异不同,但我们都因对知识和互相理解的渴望而团结在一起。”希望文化周的美好回忆能伴随留学生的精彩人生,促进民心相通,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纽带。 (供稿:国际教育学院 撰稿:王影 审核:桑元峰)

    2024-09-30
  • 我校开展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访问学者代表团短期访学项目

    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推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我校于9月16日至26日开展为期十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访问学者代表团短期访学项目,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民法系主任伊莫莫夫·努里罗教授,国际私法系主任哈兹拉特库洛夫·奥迪尔别克教授等四位法学专家来我校访学,开展合作会谈、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实务参访等活动。 9月18日上午,校长范九利会见访学团一行,为访学团专家颁发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证书。双方举行合作会谈,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等部门和学院有关负责人参会。 张荣刚表示,作为我校在乌最为亲密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两校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良好合作成果,希望双方在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涉外法治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中乌两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深层次合作。 伊莫莫夫表示,乌中两国长期保持睦邻友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共识为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广阔的空间。希望两校抓住机遇,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沟通,加强合作。 会谈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在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共建“中乌法律研究中心”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9月18日至25日,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分别与教师代表团一行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在刑事法学院,伊莫莫夫教授以《乌兹别克斯坦刑法体系的主要框架》为题作学术交流。民商法学院举办“中国《民法典》合同编座谈会”“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座谈会”,伊莫莫夫教授作题为“乌兹别克斯坦《民法典》历史演变及其如何应对苏维埃政权解体及独立政权建立后的社会经济生活重大变化”学术讲座。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承办以“中乌法律援助比较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和“法学+俄语人才培养交流会”,哈兹拉特库洛夫教授作题为“国际私法法律规范的完善”学术讲座。 访学期间,访学团一行参观我校校史馆、智慧教室和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等,强化了与我校的合作意愿;赴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以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进行现场研学,感受中国-中亚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活力;赴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务实践研讨与交流,搭建中乌“一带一路”法律实务合作新平台。 9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访学团项目圆满结束,这是我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亚的法学教育和人文交流,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梦琳 审核:桑元峰)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