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李伟弟 王仁杰:强化科技赋能 创新国家安全教育精准化传播

  • 2025年06月24日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新征程上深刻把握科技革命浪潮的历史机遇,以创新思维驱动国家安全教育迈向更高维度的“精准化”传播新境界,这不仅是对传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的扬弃,更是在智能化时代构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战略命题。

一、战略新范式: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国家安全教育顶层设计

在知识裂变与技术聚合的双重驱动下,国家安全教育亟待从宏观宣导走向微观渗透的战略升维。所谓新范式,其核心在于将智能技术由工具理性的“器用”层面,升级为融入教育顶层设计的“本体”维度。这意味着不再将技术视为简单的传播加速器,而是将其视为重塑国家安全认知空间、重构教育实施逻辑的“基因式”存在。通过机器学习预判社会安全意识洼地,借大数据勾勒国民群体安全认知图谱,优化教育资源的宏观布局,进入数据算法赋能的精准规划境界,实现资源投放与认知需求的结构性耦合。这实质上是对国家安全教育时空规律的重新厘定,是科技理性在教育治理领域的高度自觉与深度内化。

二、主体新协同:打造“政企社智”四位一体精准传播联合体

传统“宣教—接受”的单向度传播在复杂性社会已然失语。“政企社智”四位一体联合体,揭示的是国家安全教育从一元管治走向多元协同的范式转型。政府部门是战略主导与制度供给者;科技企业提供算力支撑与场景化解决方案;社会组织构成情感纽带与下沉网络;智库机构提供认知框架与决策支持。四者构成一种非均衡的共生依存关系,通过智能算法平台实现意图流转与行动协同,在目标聚合与功能分化间寻求动态平衡,形成一种超越传统科层体系的有机传播场域结构。在这一架构内,智能技术成为联合体的底层协同语言与神经连接系统,将离散的主体智慧编织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精准传播网络,实现国家安全教育价值的有序扩散与有效落地。

三、内容新供给:构建数据驱动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图谱体系

数据驱动型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图谱体系的建立,是对碎片化、抽象化传播痛点的革命性回应。其精髓在于以语义网络为核心,结构化关联涵盖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多领域、多层次知识单元。图谱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简单归集,更致力于揭示其内在逻辑网络与动态演化轨迹。通过智能识别与语义分析,能够捕捉不同群体(如学生、务工人群、企业家)的知识诉求盲点与现实场景痛点,实现内容的智能定制与靶向推送。更重要的是,图谱作为国家安全的认知基础设施,能够超越个体的经验直觉,提供一种集体共享的国家安全理性框架,潜移默化地形塑公民的国家安全思维与行为实践,实现由浅层认知到深层理解直至内化为自觉行为逻辑的价值跃迁。

四、形式新突破:创新基于虚拟现实与算法推荐的沉浸式传播场景

形式嬗变的灵魂在于“沉浸感”与“适应性”。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维感官叠加,构筑模拟真实安全风险情境的数字孪生空间(如网络攻防演练、反间谍情境仿真),将抽象的国家安全概念具象为可体验的实践场域。这一沉浸式传播通过身体在场的具身性学习模式,打破传统文本符号传播固有的思维束缚,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的全链闭环。同时,基于用户偏好模型构建的智能推荐系统深度嵌入传播链条,根据个体的认知水平、信息偏好、传播效果反馈等因素动态调优内容呈现路径。虚拟现实营造共情空间,算法推荐铺设个性通道,二者合力拉近了国家安全叙事与个人日常体验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体验共振中实现对安全认同的深度锚定。

五、效能新闭环:建立精准触达与效果评估的智能反馈机制

精准化的终极检验在于成效可测。智能反馈机制通过部署行为监测传感器(点击、停留、交互)、在线问卷反馈模块、多模态情感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立体化评估指标体系。这套机制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持续演化的闭环系统:从信息投放前的目标群体智能预判(如识别高风险人群、认知薄弱群体),到传播中的动态数据采集与情绪识别,再到传播后的成效多维度评估与归因分析。智能算法依据评估结果不断自我调优——调适内容结构、优化推送路径、识别下一轮需求焦点。如此往复,国家安全教育从目标模糊的经验实施转化为清晰的目标实现循环。每一次效能评估的反馈不仅指向教育传播的持续优化,其积累的海量数据更成为国家安全态势感知和社会治理决策的重要参照,构成一个动态循环的知识生产和价值实现体系。

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以科技创新重构国家安全教育传播格局是时代选择。从理念范式到主体协同,从知识供给到传播场景,再到效果评估,科技赋能下的国家安全教育“精准化”传播体系构建了一幅逻辑缜密的战略蓝图。它不仅仅追求更“聪明”地触达受众,更深层目标在于弥合国家安全教育在宏大愿景与个体生命体验之间的认知鸿沟,在精确渗透中培育植根于内心的认同力量与行动自觉。

【本文系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国家安全视域下陕西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路径研究”(2025YB0077)阶段性成果】

(李伟弟,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仁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网】李伟弟 王仁杰:强化科技赋能 创新国家安全教育精准化传播 https://www.cssn.cn/gjaqx/202506/t20250624_5882944.shtml

相关新闻

  • 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向我校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发来表扬信

    近日,我校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收到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发来的表扬信。该单位在信中对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乔莉莉同学实习期间的优秀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表示了诚挚感谢。 表扬信指出,在实习期间,乔莉莉同学注重沟通交流,善于协作,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较强的学习能力。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建议,高质量完成了两篇调研报告的撰写任务,成果均被相关单位采纳,得到了该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赞誉与肯定。这不仅展现了学院良好的教学育人成果,也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直以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表扬信不仅是对乔莉莉同学的肯定,也是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赞誉。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助力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风采。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撰稿:杨柳 审核:李政敏 )

    2025-06-24
  • 【中国社会科学网】聚焦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 刘瑞湘)6月20日,“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究”系列活动在西安启动。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以及《现代大学教育》《化工高等教育》《财经高教研究》等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西北高教评论》办刊十周年暨第二届系列学术活动”和高等教育期刊建设与评价学术沙龙等,共同为推动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建言献策。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常安教授主持活动开幕式。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学术刊物不仅关注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问题,更负有贡献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担当。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肯定了《西北高教评论》在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术刊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聚焦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进行战略定位;始终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原则,彰显特色,在深耕教育教学一线中发现新问题、收集新资料、感知新趋势,进而得出新结论、确立新观点、提出新举措,以实际行动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答卷。 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走向结构与功能的持续优化。陕西高等教育学会、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副主任肖敏认为《西北高教评论》是应时代之需、应改革之唤、应实践之求应运而生。它不仅填补了西北地区高校研究公开刊物的空白,更以其明确的办刊理念迅速成长为西部高等教育研究重要阵地,成为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重要学术力量。站在十周年新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深刻变革。期待《西北高教研究》不忘初心,继续秉持高度学术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命担当。 与会学者提出,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积极推进内涵建设,不断优化结构。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与进步、矛盾与困惑交相出现,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主题。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向治理转变方面,在传统教育模式向数字时代教育模式转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与障碍,在实践、制度、认知、价值、利益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试,甚至需要结构性调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叠加高等教育普及化、技术迭代、人口变化、后全球化等多种时代要素,高等教育研究者大有可为,高等教育学术刊物大有可为。 活动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北高教评论》编辑部、《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协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聚焦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究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6/t20250620_5882636.shtml

    2025-06-23
  •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开展年轻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活动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6月18日,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开展年轻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交流研讨、实地观摩等方式,引导年轻干部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严守纪律规矩。 交流研讨中,全体成员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通报了高校领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警示教育片,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就“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本领”作了交流,8名年轻干部结合岗位工作分享学习心得,开展交流研讨。 在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的实地观摩中,年轻干部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深刻感受到了革命青年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洗礼。 年轻干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守纪律规矩,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以清廉、务实、担当的实际作风践行入党誓词,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 撰稿:王卓 审核:李政敏)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