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媒网】以红色基因涵养爱国主义 培养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时代新人

  • 2019年11月27日
  • 转载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1月1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举办了“我的青春我的国”主题演讲比赛专场宣讲活动,为现场50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西法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斗前行的青春风采。

11月1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举办“我的青春我的国”主题演讲比赛宣讲活动。

据了解,自11月7日举办演讲比赛以来,学校组织演讲比赛获奖选手成立爱国主义宣讲团,深入各学院进行宣讲,截至11月18日进行了4场系列宣讲,并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演讲视音频展播,此项活动迅速在学校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新中国发展成就、讲述红色故事的热潮,呈现出了“抒爱国情、树爱国志、践爱国行”的良好氛围。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高校,始终注重发挥红色基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始终把弘扬爱国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突破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红色育人模式。

11月18日晚,西北政法大学举办“我的青春我的国”主题演讲比赛宣讲活动。

挖掘校史红色基因,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西北政法大学的办学史本身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史。该校在校史展馆专设历史展馆,突出学校革命传统宣传与展示,每年组织全体新生和新入职教师参观校史馆,接受红色校史教育。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增加“爱校荣校教育”专题,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爱党爱国与爱校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落实落细落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挖掘红色节日涵育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该校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培育了一大批诸如“纪念12·9运动”、“纪念九·一八”、“12·4国家宪法日”等精品活动,建立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品”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体系,活动中凸显红色灵魂,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该校组织学生在洛川会议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照进革命纪念馆、扶眉战役革命纪念馆、渭华起义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挖掘学生红色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该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挖掘典型、选树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学生。学校每年开展优秀学子学风宣讲活动,特别是选取内地生源赴疆赴藏的优秀毕业生,分享他们践行西法大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优良传统,支援边疆和民族地区建设的心路历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爱国心爱国志爱国行,引导学生树立爱国奋斗的青春理想。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组织的爱国主义元素,凝聚学生的爱校热情。西北政法大学国旗护卫队,坚守12年,风雨无阻,只为“升起心中的那一抹红”,令无数西法大学子敬佩;法律服务中心,坚守35年,“以我所学、服务社会”,成为西法大学子心中的骄傲。

从陕北公学到西北政法大学,82年来一代代西法大人坚守育人初心,不断在浓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革命传统中汲取养分,向高水平红色示范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通讯员 严芳)

相关新闻

  • 【中国青年报】西法大学子延安探访鲁艺足迹 传颂红色精神

    西法大学子延安探访鲁艺足迹 传颂红色精神 7月10日至7月19日,陕西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追溯红色院史·探访鲁艺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陕西延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重走革命之路追根溯源,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运用革命旧址与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歌曲原址复唱、集体朗诵、舞剧排演等主题活动。 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延安文艺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团队以新时代新闻人的身份回到延安鲁艺历史源头,感悟“露天上课,室外排练”的教学模式,体会“以大美之艺,为人民画像,为时代明德”的鲁艺精神。 带队老师李佳欣在鲁艺旧址前开展《以青春之我,撑华夏之梦》的主题党课。为利用好红色资源,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唱响新时代,实践团队在多个革命旧址处传诵红色文艺作品。在杨家岭和枣园,实践团队分别在两处毛泽东旧居前朗诵《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延安桥儿沟鲁艺旧址前,实践团队传唱红色歌曲,进行舞剧演绎,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在清凉山陕北公学旧址前,实践团诵读《毛泽东陕北公学题词》;在延河水畔宝塔山下,实践团队诵读《延安精神 信仰之光》。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西法大新传院的学子以专业技能武装自己,以表现形式演绎经典,实践团队通过党史教育、校史教育、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形式,努力传承陕北公学的红色基因,弘扬强劲有力的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和老延大精神。

    2023-07-27
  • 我校举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论坛暨陕西省涉外法治业务培训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德恒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及涉外律师法律硕士、国际仲裁法律硕士与实务机构联合培养工作,7月2日上午我校在长安校区举行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论坛暨陕西省涉外法治业务培训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德恒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副校长孙昊亮、陕西律协副会长、北京德恒(西咸)律师事务所主任闫玉新出席。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主持论坛及揭牌仪式。 孙昊亮在致辞中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工作,学校加快了陕西省涉外法治业务培训基地建设。宁夏律协副会长、北京德恒(银川)律师事务所主任雷挺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积极捐资改造设立德恒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他指出,涉外律师、国际仲裁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项目需加快引进校外优质实务资源,与实务部门共同探索和创新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期望联合培养单位更多的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招生选拔、导师团队组建、课程设置与教学、专业实习实训、学位论文指导等人才培养环节。继续为加强涉外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和法律服务的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闫玉新表示,此次陕西省涉外法治业务培训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德恒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正当其时,对助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支持学校涉外法治建设,并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孙昊亮和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为陕西省涉外法治业务培训基地揭牌。孙昊亮和闫玉新为西北政法大学德恒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孙昊亮为“优秀校友工作者”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主任卫永鹏和陕西秦石律师事务所主任田磊颁发证书。 刘亚军为实务导师颁发聘书。 随后,国际法学院与联合培养单位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涉外律师、国际仲裁法律硕士联合培养单位、实务导师、优秀校友代表及国际法学院部分教师参加论坛。 (供稿:国际法学院)

    2023-07-04
  • 校领导开展将“枫桥经验”研究融入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专题调研

    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长、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世荣教授,研究“枫桥经验”18年,不但成果丰硕,而且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法学教育始终,使其转化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内涵之一。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凝练做法,7月3日,校领导走访了汪世荣教授开展专题调研。 汪世荣从将“枫桥经验”融入高校管理,实现从自上而下的管理到进一步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现代化治理;“枫桥经验”研究与人才培养实践对我校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建设的启示;坚持推广研究生实习实训,建设调解中心,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团队将“枫桥经验”融入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培养法治信仰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法治人才的有效方案。 副校长孙昊亮认为,汪世荣团队通过践行“枫桥经验”,聚焦基层治理,使得我校形成德法兼修、理实并重、面向基层的育人理念,“两融合三提升科研训练全学程贯穿”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育人理念,打造了质量过硬的导学团队。通过教学和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两融合”,创造了良好研学条件和充足训练机会。践行“枫桥经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运用课题牵引方式,打通研究生培养诸环节,促进导师、研究生、教育措施等教育要素“三提升”。 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成、李洋参加调研。 (供稿:研究生院)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