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赵馥洁:吕氏乡约与儒家价值实现方式的创新

  • 2021年06月03日
  • 中国报道杂志社官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中国报道(李毅 报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精神,助力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然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的前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比如赵馥洁先生,长期躬耕于讲坛,培养莘莘学子,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著述等身。适逢国家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中国报道人物访谈栏目特意向先生约稿,以先生学人的眼光来阐释乡约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下面是先生的文稿,以飨读者。

吕氏乡约与儒家价值实现方式的创新

儒家不但创立了系统的道德价值体系,而且十分重视价值的实现方式。儒家的价值实现方式,在先秦孔孟原始儒学时期是以个体人格和朝廷权力相兼顾、相结合为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而以个体人格为基础。孔子认为价值实现不靠天命,不靠神力,而靠人的努力,所谓“人能弘道”。而人主要指的是作为个体人格典型的君子和作为政治权力代表的君主。他说“君子怀德”、“为仁由己”、“我欲仁则仁至矣”,这是指君子言;又曰“为政以德”,此乃指君主言。孟子也以“仁人”与“仁政”、“独善”与“兼济”相兼顾、相结合为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汉代自“独尊儒术”以后,则以统治权力为实现“三纲五常”核心价值的主要方式。到了北宋时期,儒家的价值实现方式发生了变更,就是在个体和政权实现方式之外,出现了以民间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实现新方式、新力量。而这种新方式的标志就是“吕氏乡约”。“吕氏乡约”的价值核心是道德。“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核心价值是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萧公权说;“所约四事,偏重道德。经济教育诸要务,均在合作范围之外。衡以近代之标准,实非完备之自治。”

作为道德价值实现新方式的标志,“吕氏乡约”的主要特色是:

1. 道德观念的规范化。吕氏乡约把儒家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精神制订为道德行为规范,书于文本,宣于众口,以便于遵循和实行。语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观念规范化是相约者遵守的条件。

2.道德理念的具体化。乡约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事项。以具体事项体现理念。便于把握,便于生活化,更接地气。清代陈宏谋为朱熹《增损吕氏乡约》所写的按语云:“其纲止于四条,备列其目,则已举人生善恶功过,可法可戒之事,无不具备。”(《五种遗规》,北京,线装书局2015年6月第1版,第162页。)

3.道德语言的通俗化。陈宏谋在论及乡约遗规的语言特色时说:“大抵理惟取其切近,词不嫌于真率,务使人人易晓焉。” (《五种遗规》,北京,线装书局2015年6月第1版,第158页。) 乡约采取通俗化的道德语言,则使人容易理解,便于实行,也便于同约者进行道德评价,从而以适应其民间化、群众化的需要。

4.道德评判的民间化。对相约者进行道德评价,是吕氏乡约的重要活动,这种以善恶评判为主题的道德价评价,既非单纯的个体性评价,亦非权威的官府性评价,而是由约正为代表的民间社会进行的评价。吕氏乡约规定:“众推有齿德者一人,为都约正,有学行者二人副之。约中月轮一人为直月,置三籍。”约正、副约及直月,都是众人推举出来的,他们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民间社会性,体现了新的道德评价方式的重要特征,是对个体评价特别是官方评价体系的大突破。

这些特色表明,吕氏乡约是一种新的道德价值实现方式,相对于个体、官方朝廷而言,这种实现方式是一种民间社会性价值实现方式。

正由于这种创新,它得到了宋明理学中关学、理学、心学三大学派代表人物的一致认同和赞许。关学自不待言,吕氏乡约的创建者即是关学学者。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增损发展了《吕氏乡约》,陆王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仿《吕氏乡约》在1518年颁布的《南赣乡约》,依靠地方政权力量予以推行。地方官推行乡约的也很多。明朝廷也大力“仿蓝田吕氏乡约”提倡和推广乡约。

学者们也对这种民间社会性的价值实现方式的出现予以高度评价。清代陈宏谋说:“可见古人为学,不可独善其身,亦不必居官,始可以及人也。……有望于居乡之贤者,推己及人,为善于乡,媲美吕氏之高风也。” (《五种遗规》,北京,线装书局2015年6月第1版,第162页。)

以提倡和研究乡村建设理论著称的梁漱溟先生认为,《呂氏乡约》“这个东西,可以包含了地方自治”。萧公权也十分推崇《吕氏乡约》,认为其“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当代最早研究乡约制度,著有《中国乡约制度》(1937年)一书的杨开道先生说: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乡约制度,一个打倒中国治人传统的乡约制度,一个竖立中国民治基础的乡约制度”。又说:假如没有清兵入关和农民起义,“假以时日,整个乡治或者可以立定基础,成为中国民治张本。”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撰写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中提出,陈宏谋对乡约中所体现的“培养个人和共同体的道德自治比法律至上主义者心仪的强廹手段更合适、更有效”(见该书第504页)的认识是深刻的,显示了中国的精英意识。

他们都认为,乡约是官方方式和个体方式之外的实现儒家道德价值的第三种方式——民间社会方式。

可见,吕氏乡约不但具有乡村治理的社会政治意义,更有创新儒家价值实现方式的文化哲学意义。而且,其文化哲学意义比乡村治理意义更深刻,更有价值。

赵馥洁先生论渭南人文精神

渭南环境秀美,资源丰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实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域。尤其是渭南号称“华夏文明之根”,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历史上出现过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三位圣人”,出现过6位帝王、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还出现了不少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革命家。

在这些光耀千秋的文化群星的映照下,致使渭南传统文化呈现了崇尚功业价值的突出特征。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序列中,“立功”尤重;在“盛德、大业”价值相映中,“大业”更显;在“内圣、外王”的价值比较中,“外王”较著。然而,它与法家的功利主义并不相同,而是体现了在道德指引下建功立业的原始儒家文化特点。

《易传系辞上》云:“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可以说,渭南传统人文精神正是一种“崇德广业,尤尚事功”的文化精神。因而具有十分重要、颇显特色的学术研究价值。

——摘自赵馥洁《致儒家文化与渭南人文学术研讨会的贺信》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报道我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2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陕西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对我省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与我校联合建立乡村“法律明白人”教学基地,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进行报道,向全国介绍陕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中的有益做法。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17日 第10版) 陕西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记者 龚仕建 本报西安2月16日电(记者龚仕建)在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镇长坝村,村民叶某家有一棵老榆树,由于树木老化,树枝有时随风掉落。邻居张某认为,这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房屋安全。为此,张某一家多次找到叶某,要求砍伐树木,但叶某均未同意。 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张再明和村民小组长、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及时开展调解工作,双方同意用钢丝绳对老榆树进行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在陕西,像张再明这样的“法律明白人”还有10万余人,他们活跃在17676个行政村,承担着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任务。 去年以来,陕西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健全完善遴选流程,提升培养质量,与西北政法大学联合建立乡村“法律明白人”教学基地。陕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华文胜介绍,乡村“法律明白人”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通俗易懂地讲解涉农法律常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达18052场次,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1万件。 2021年11月8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范》)。2022年4月,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普法办、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6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陕西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作为一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惠民工程在全省全面拉开序幕,为全省乡村有效治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法治基础。 我校针对《工作规范》、《实施方案》中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要求,在全省重点乡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治理暨法律明白人培训路径”的调研工作,同时与陕西省经济学会乡村建设研究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集中高校教授、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实践人等力量集中研发打磨具有陕西特色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体系,并创设了“一个中心、八个基地、一百个教学实践点、一百个师资队伍、一百个实践人”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已在宁陕、照金、宝鸡、汉阴、延安等地设立了教学基地,在全省52个乡村设立了观摩实践点。在汉阴县、宁陕县、宝鸡金台区、宝鸡千阳县、西安周至县等地联合当地政法委、司法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陆续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首期汉阴“法律明白人”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人民日报、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法治汉阴、快手等媒体宣传报道。 我校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培训体系,打磨培训课程,编制培训教材,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全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最终形成陕西特色“法律明白人”培养体系,向全省推广,向西北辐射,在全国打造陕西特色“法律明白人”品牌,为乡村振兴社会有效治理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2023-02-17
  • 【校庆系列讲座】新媒体背景下舆论新格局与新闻报道形态创新

    2022-10-14
  • 突发事件报道中要重点处理的几组关系

    报告主题: 突发事件报道中要重点处理的几组关系    报告人:师亚丽 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 举办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201教室 报告时间: 2021年11月10日19:00至2021年11月10日21:00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