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院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顺利完成首届法治文化季的相关活动,并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在法治文化季期间,学院以“法治文化季之民商法务周”为名,先后主办了学术讲座、学科论坛、专业实践等三个门类的十场活动,在时间上、规模上、深度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与突破,集中体现了学院培养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法治人才的根本目的,并在全校乃至全省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法治文化季期间,学院主要活动分为:
(一)学术讲座
法治文化季期间,民商法学院共举办了五场讲座,先后是10月17日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老师做的《民法总则与民法典编纂的若干问题》专题讲座,10月20日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吉泽伟律师做的《律师的职业规划》专题讲座,11月20日民商法学院张翔教授做的《<民法总则中的诉讼时效与失主的遗失物返还请求权》专题讲座,11月28日韩松教授作的《<民法总则>中的特别法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题讲座,12月3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作的《中国民法典时代的民商关系》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上既紧密结合《民法总则》出台后的相关释法,也有十九大后的依法治国新要求;既有对个案的总结与推导,也有法科学生的发展方向与专业要求;凸显了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大师与专家相互补,展示了学院在学术交流上坚持的思想性、多元性和实践性。
(二)学科论坛
学院在学术论坛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活动:一个是11月25日学院主办的陕西省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17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吸引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自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安市、宝鸡市、榆林市、铜川市、渭南市、安康市、咸阳市等地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武功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代表,以及来自陕西摩达律师事务所、陕西广合会计师事务所等十几家中介机构的代表,共计一百多人;一个是11月26日民商法学院围绕“教师与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召开2017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到课率;如何鼓励教师加大教学投入;如何建立教师授课效果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如何建立常态化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方法研讨会议制度以及其他教学工作问题”等六个议题进行了研讨。学院以民商法务周为契机,集中展开教学环节的思考与研讨;以学科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为内涵,充分挖掘学院潜力,促进学院教师立德树人总任务的有序进行。
(三)专业实践
学院着力打造了“准律师大赛”这一学生学术活动品牌,此次通过主办西北政法大学“永嘉信杯”准律师大赛集中打通学生学术能力与法律事务能力的通道。本次准律师大赛由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冠名,海普睿诚、法智、观韬、博硕、云德、至正、稼轩、华秦、锦天城、大成、标典等十一家律所参与,先后吸引了西北政法大学六个法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法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法学院、欧亚学院、培华学院等诸多西安市高校300余名学生参与,自2017年9月至11月,先后通过初赛、复赛、永嘉信律所开放日暨优秀学生进校园活动、准律师大赛决赛等环节,将选手的专业学术功底与法律实务能力相互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学院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而与上述十二家律所签约挂牌,共建“法律实训基地”,今后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实习工作纳入到科学管理、有序发展、严格要求的轨道上来。同时,学院与陕西师范大学万科中学共建“法律实践基地”,容纳了普法宣传、党团建设、精神扶贫、素质拓展、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等六个门类的主要活动,今后民商法学院将结合学院专长,定期在万科中学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普及、学生党员班主任、入党积极分子进班级、团委对接等多个方向的具体活动。从而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充分结合起来,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与专业知识充分结合起来。
本次法治文化季之民商法务周活动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受众广泛、参与人数众多。每期学生活动至少在200人以上,其中梁慧星老师讲座吸引了学校各大法学院学生、西安市仲裁委、西安市各大律所等全市一千余人参与,影响空前轰动;其他每场活动均在300-500左右学生参与,整体影响较大。
二是宣传到位,新媒体运用突出。本次民商法务周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准律师大赛得到了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陕西法治传媒网、西部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新闻宣传,其中决赛环节由《今日头条》网全程直播。此外学校官方网页、微信,民商法学院网站、学生会新媒体中心及时跟进采访,凭借新媒体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逐步扩大了学院乃至学校品牌活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是举办级别高,涉及范围广。本次民商法务周兼有学术讲座、学科论坛、专业实践等三个大类的十场活动,先后有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法学会、陕西省高教工委、西北政法大学及全市知名高校、律所等机构参加,涉及法律实务部门、公检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实现了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是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术质量。民商法务周是学校法治文化季体系下的重要系列活动,实现了学校与学院、校内与校外、学生与教师的三重互动,特别是“法律实训基地”“法律实践基地”“党团共建基地”三个种类的基地建设,对于今后学生整体事业的开阔、学科建设质量的提升、学校法治建设的完善都起到了重要积极影响。
五是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首先优化和完善了学院教学及学科建设体系,在学院教师学生中间形成了共建法治文化的统一认识,形成了以法治文化季为契机提高学院办学质量的坚定信心;其次在学生学术成果方面,学生学术刊物《西部法苑》形成建校八十周年特刊合集,收入学生学术论文20篇;学院完成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形成论文合集;在教师成果方面,学院其他教师在论文写作、课题申报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