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成立

  • 2016年01月18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4878
阅读

1月16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成立大会暨反恐怖主义学术研讨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中国法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等领导机关、实务部门及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反恐怖主义问题展开研讨。

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的与会领导与我校党委书记宋觉、校长贾宇共同为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揭牌。

成立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宋觉主持,校长贾宇致辞。

贾宇校长说,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需要建设起一支政治坚定、知识综合、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反恐怖主义人才队伍,这是国家当前和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需求,必然要求有条件、有担当的普通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反恐怖主义人才的培养中来,成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是我校自觉服务国家战略的慎重举措。成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也是我校历史积淀和长期学术积累的自觉选择。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立足西部、建设边疆、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传统,为西部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十余万校友中有一大部分扎根西部,建设边疆,成为推动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校教师聚焦西部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一批专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与反恐怖主义相关的国家社科项目和部委课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校专家团队先后多次奔赴新疆各地,深入调研,已出版了10多部反恐怖主义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的专著,发表了数百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为党和国家提供了一系列反恐怖主义方面有影响的资政建议。我校在反恐怖主义研究方面取得的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培养反恐怖主义法学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成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同时也是我校现有的反恐怖主义人才培养和研究平台的整合。2012年,学校获批“服务西北地区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陕西和西北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承担为国家培养反恐怖主义方向的高级法律人才的任务。2014年,学校汇聚资源,积极打造新型智库,组建了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和民族宗教研究院,建立起一支由20多名来自不同民族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职研究队伍,聘请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一批高水平的客座教授和特邀研究员,带动校内一批相关学科教师从事反恐怖主义方向的交叉研究,承担反恐怖主义方向的博士培养任务的同时,招收和培养反恐怖主义方向的法学硕士。

在整合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学校经过精心论证和审慎研究,成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贯通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集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智库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和研究单位,将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针,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反恐怖主义方向的法学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方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本科阶段设置法学专业反恐怖主义方向,学习期限4年,着力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反恐怖主义专门知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从事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硕士阶段,依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法学和非法学两个类型法硕当中设置反恐怖主义方向,学习期限分别为2年、3年,突出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具备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反恐怖主义知识,熟悉和掌握反恐怖主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敏锐的反恐怖主义意识和相应工作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博士阶段,继续招收和培养“西北地区反恐怖活动法律问题研究”“西北地区民族、宗教法律问题研究”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主要是为中央政法机关、各地党政机关、政法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培养能够专门研究和解决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重大问题,维护国家稳定安全的高级法律人才。

在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注重法学与政治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管理学多学科的交叉支撑和知识结构的复合。硕士研究生注重招收具有相关语种或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优秀本科生。

在学生来源和选拔方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本科生培养从校内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中先遴选组建1-3个班,从2016年起,面向全国招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择优、自愿的原则,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确定研究方向。

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司法、执法、民族宗教事务、涉外部门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共组织、大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库组织,积极满足不同领域对反恐怖主义法治人才的需求。

在反恐怖主义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专门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探讨。新疆警察学院、四川警察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

相关新闻

  • 经济法学院党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3月21日上午,经济法学院党委在长安校区资料室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传达学习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对学院学习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学院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科级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建梅主持。 会议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认识开展此次学习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学院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会议要求,要明确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运用正风反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要结合学院实际,深入查摆不足,强化调查研究,认真开展集中整治,在改有成效上下真功见实效。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优良作风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供稿:经济法学院 撰稿:李小斐 审核:李建梅)

    2025-03-21
  • 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召开教风学风建设专题会议

    2025年3月20日上午,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在可视化中心召开了教风学风建设暨“四课行动”专题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学生辅导员及教学管理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教师们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 学院党委书记李永宁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全体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切实履行课堂管理责任,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要持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教师要坚守初心、担当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严管厚爱”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李永宁还对学院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宣布启动“教学质量提升月”专项活动,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持续提升学院的教风学风建设水平。 学院教学副院长李莉传达了近期学校关于强化教学督导、明确“教师是课堂第一责任人”、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并部署了各教研室针对学校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与会人员围绕“强教风、严学风、提质量”的核心目标,就教师主体责任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奖惩机制的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同时,大家还就如何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奖惩并重优化教风学风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供稿: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 撰稿:张瑞 审核:李永宁)

    2025-03-21
  • 我校与新疆博州司法局召开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我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司法局在长安校区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长范九利,博州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卓娅,博乐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海峰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博州司法局卓娅局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欢迎。近年来,学校与新疆各地市州密切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保障边疆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学校服务西部的智库及人才优势。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在有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学生实习实训、司法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提高服务水平,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卓娅表示,感谢西北政法大学为博州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学校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行政复议案件评查、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实施,助力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务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师等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