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第十九期“公法与人权”讲坛

  • 2022年07月02日
  • 人权研究中心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2022年6月30日晚,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协办的“公法与人权”讲坛第十九期、“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专题学术讲座(二)、人权研究中心校庆系列讲座专题(二)在线上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马岭教授做题为《与宪法结缘——兼谈学术论文如何选题》的讲座,人权研究中心讲师赵小静博士主持。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宪法教研室副主任、人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徐翔博士,人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杨博文博士与谈,校内外120余师生在线上参会。


马岭教授以自身研究宪法学39载的学术经历为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术论文如何选题进行了详细地讲解:(1)从学术交流中获得选题灵感:首先,可以在小范围的交流会中与师友在争论中获得灵感;其次,在各个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中,通过听取某一领域资深学者的发言,汲取其中令自身产生疑惑或思考的问题展开研究。(2)适度追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以宪法学研究领域为例,可以适当关注近年来较热的“合宪性审查”、“监察委员会的成立”等议题,由此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但在追随热点问题时需要保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的态度。(3)从命题作文中找到兴趣点:在参加学术会议时,将会议给定的主题与本人的研究相结合;或者被约稿时,针对给定的学术命题进行写作,促使自身发现问题并产生对该命题深入研究的兴趣。(4)制定写作计划:研究者需要制定合理地研究与写作计划,在坚持、贯彻计划的同时,保有一定的灵活性。(5)跨学科思维能够帮助发现可研究的题目: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处发现写作的可能性,比如利用法理学中权利的规范结构理论,来研究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与义务。(6)贯穿始终的阅读:阅读是发现选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阅读时保有发现问题的开放心灵。(7)青年教师可以从教学中受到启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讨论、作业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来获得灵感,走出思维死角,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8)从旅游及其他休闲中摸索:通过旅行或其他休闲方式放松身心,帮助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找到值得研究的主题。

在与谈环节,徐翔博士表达了自身及其他青年教师的困惑,即如何准确地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写作。讲述其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节目、娱乐新闻产生启发展开写作的过程。徐翔博士表示,论文选题很重要,但与此同时研究者和同学也应当注意提升写作水平。杨博文博士提出,针对马岭教授提出的“适度追随社会热点”这一经验,他认为这是每一位法学研究者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但追随热点时应当注意限度。在研究中应当重视基础材料,从问题本身而非问题之外来寻找内部逻辑。

赵小静博士总结到,马岭教授讲述的学术论文选题的八点经验令其产生深刻的感触,也让师生们收获了宪法学人以学术为志业的品格。青年研究者在学术研究中难免会遭遇现实困境,但研究本身可以带来内心的安定感。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相关新闻

  • 数字时代的人权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报告主题: 数字时代的人权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报告人:龚向和,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 举办单位:人权研究中心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3号教学楼3506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0日19:30至21:30

    2025-03-20
  • 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举办

    3月19日,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广场举办。招聘会吸引了省内外190余家用人单位热情参与,带来34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律所、企业法务、司法机构、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学子打开通往职场的大门,我校、联盟高校以及省内其他高校共3000余名毕业生前来求职。 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毕业生们手持精心制作的简历,在各个展位间穿梭,积极与用人单位代表沟通,仔细询问招聘要求、薪资福利、晋升渠道等关键信息。校友单位展位前人气高涨,排起长队,凭借对母校的了解与归属感,与毕业生们交流更为顺畅。校友们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他们成长。 为了让毕业生求职更顺利,学校在招聘会现场设立特色咨询服务点。专业老师和工作人员为毕业生详细解读就业政策,提供劳动法律咨询、简历优化建议,同时开展考公考编、征兵、留学、西部计划等咨询服务,从多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学校安排大量志愿者协助企业布置展位、引导学生应聘,保障招聘会高效有序进行。​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校长孙昊亮、赵全宇来到招聘会现场,对前来招聘的单位表示欢迎与感谢,走访各个展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亲切交流,询问求职进展情况,为毕业生加油鼓劲。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与各学院相关负责人、毕业生辅导员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推进校企合作,关心毕业生就业去向和意向。 此次招聘会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的良好平台,促进我校与招聘单位的深度交流。学校后续将继续推进“招聘+宣讲”“走出去+引进来”的就业工作模式,深化校政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持续做好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工作,助力2025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人:徐卓远 审核人:孙静)

    2025-03-20
  • 【丝路新观察】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成立

    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3月18日电 当地时间3月15日,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中国(陕西)—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论坛上,由西北政法大学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是继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后,西北政法大学在中亚地区建成的第五个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 为服务中国—中亚国家的法治需求,开展中亚国家的法律查明、科学研究与涉外法律服务工作。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后,西北政法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成立了“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教授告诉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通过对中亚法律的翻译、查明和研究,后续中心将形成有关中亚法律的公开报告,随后,通过与企业、个人的横向合作,为在中亚的中资企业、华侨华人提供具体的法律服务。 目前,西北政法大学正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展俄语+法律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在北京盈科哈萨克斯坦律师事务所、哈萨克斯坦Unicase律师事务所、吉尔吉斯斯坦立信律师事务所设立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与中亚地区法律类大学和法律实务机构的合作,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等十余所中亚高校和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推进区域法学教育交流和法学理论研究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教育共同体。 【丝路新观察】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成立http://www.siluxgc.com/static/content/jejsst/kgNews/2025-03-18/1351651501215350784.html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