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钱锦宇:幸福安康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最大人权

  • 2019年12月25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罔顾中国新疆人权发展进步的客观事实,在中国政府和新疆各族人民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执意审议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该法案的通过,再次向全球表明,美国不惜以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代价,继续以“人权斗士”和“民主卫士”的面目自居,实行双重标准,将“人权”和“民主”作为政治修辞和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工具。

事实上,自20世纪以来,人权外交就始终是美国构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威尔逊政府开始,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美国天生就享有一种似乎不证自明的道德优势。“美国例外论”将美国塑造成“具有实现命运和拯救世界的极强的特殊素质”,必须将美国式的人权和民主推向全世界。二战结束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尖锐对峙,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以捍卫和实现其实际国家利益为外交战略导向和政策定位。因此,美国的人权外交也发生了一个显著的转向,即从以政治理想主义和政治虚幻主义为支撑的人权外交模式,发展演化为以捍卫美国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以政治现实主义为支撑的人权外交。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提出并实施石油与美元挂钩进而塑造美元的国际支配性地位的国家战略后,这种以政治现实主义为支撑的人权外交就更加清晰。正是由于人权外交后面的政治现实主义的考量,使得美国在推行全球外交战略过程中,在国内国外的人权问题上采用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美国学者也承认:“尽管人权可能成为美国干涉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理由,但美国绝不会不加选择地管世界上任意地方的人权问题。”

这次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审议批准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也是美国的人权外交策略。美国并不是真正关心新疆人权事业发展和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而是借所谓新疆人权问题压制被其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中国,扰乱中国对新疆的治理,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国会如此积极,甚至基于经不起验证的数据、编造的案例和矛盾的调查结论,通过此法案。

事实上,美国自身的民主和人权状况并不乐观。美式代议制民主的异化问题、医疗改革滞后问题、枪支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等,都是困扰美国的现实人权问题。在这种动机和背景下,对于美国部分政治利益集团而言,包括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在内的境外“人权问题”,其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让人们相信其具有所谓的“真实性”而已。

那么,真实的新疆人权事业发展状况到底怎么样?

长期以来,境内外“三股势力”沆瀣一气,以宗教的名义,利用新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散布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宗教狂热,蛊惑一些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参加实施暴力恐怖犯罪,导致新疆地区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犯罪,均是由新疆的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策划组织和实施的。大量事实证明,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和宗教极端主义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新疆社会的安定秩序、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极大危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严重践踏人类的基本尊严。为了保护新疆各族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维护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繁荣,保护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新疆在法治的理念和框架内对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和宗教极端行为进行打击和规制。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新疆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等法规,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进行依法打击和法律治理。

自从新疆依法实施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以来,已经连续3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暴力恐怖案件,社会安全稳定程度大幅度提升,呈现出社会繁荣稳定、各民族团结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新疆各族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不断获得更加切实的保障。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总量增加了80倍,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仅2014年以来就有近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另外,新疆目前有28000多处宗教场所,其中包括24000余座清真寺,平均530位穆斯林民众就拥有一座清真寺。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广泛的保护。

事实胜于雄辩!

幸福安康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最大人权。美国和“三股势力”打着保护“维吾尔人权”的幌子,扰乱新疆的安定团结局面,破坏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侵犯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人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新疆,是历史上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得以实现的最好时期,也是人权尊重和保护得到空前实现、发展的时期。评价新疆人权事业发展成就的标准,绝不取决于某些国家的主观臆断和偏颇看法。归根到底,新疆人权好不好,只有新疆各族人民才有最高的判断权和最终的发言权!

(作者:钱锦宇,系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相关新闻

  • 数字时代的人权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报告主题: 数字时代的人权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报告人:龚向和,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 举办单位:人权研究中心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3号教学楼3506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0日19:30至21:30

    2025-03-20
  • 我校与新疆博州司法局召开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我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司法局在长安校区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长范九利,博州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卓娅,博乐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海峰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对博州司法局卓娅局长一行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表示欢迎。近年来,学校与新疆各地市州密切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保障边疆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学校服务西部的智库及人才优势。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在有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学生实习实训、司法干部培训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提高服务水平,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卓娅表示,感谢西北政法大学为博州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学校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清理、行政复议案件评查、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合作协议内容的具体实施,助力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务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师等参加座谈交流。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席捷 审核:高翔)

    2025-03-20
  • 传统文化中的“甘棠”精神与人权意象

    报告主题: 传统文化中的“甘棠”精神与人权意象 报告人:陈玺,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401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1月06日09:30至11:00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