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部召开辅导员代表座谈会

  • 2019年06月04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5月31日上午,学工部在长安校区校务楼组织召开了辅导员代表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赵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燕福民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辅导员方宁、商学院梁菁、经济法学院李冬冬、外国语学院梁传龙、公安学院王隽、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李谦盛进行了发言。行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芳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题小组组长代表进行了发言,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刑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梅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督导专家对本学期教学检查情况进行了反馈。

赵健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全体辅导员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我校学生工作以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他向全体辅导员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志存高远,积极工作。辅导员、尤其是年轻辅导员既是教育者,也是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要遵循学生工作规律和要求,树立对学生工作的信心,勤学习、多思考,不懈怠、不自满、不做“机器人”。二要勤学善思,提升工作。学生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该培土时要培土,该浇水时要浇水,该施肥时要施肥,该打药时要打药,该整枝时要整枝”,要将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学生工作千头万绪,要聚焦主责主业,善于抓住重点,及时梳理总结。三要重德修为,遵守纪律。德是立人之本。作为学生工作干部,要不断加强品行修为,注重日常提升;要拒绝各种诱惑,树立红线意识,遵守工作纪律,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极大勇气勇于自我革命。四要统筹兼顾,愉快生活。工作和生活应是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广大辅导员要学会统筹兼顾,学会调适自我,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工作状态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学工部)

相关新闻

  • 打造思政金课:我校举办辅导员队伍讲课比赛

    7月5日下午,我校第五届“形势与政策”课讲课比赛决赛在长安校区举办。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副校长马朝琦出席。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奇、教务处副处长王若梅、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立峰、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李岚林担任比赛评委。 决赛现场,十位辅导员老师分别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主题进行授课展示。经过激烈角逐,民商法学院雷喆荣获一等奖;国家安全学院张婕妮、民商法学院杨亚男、外国语学院余瑞荣获二等奖;经济法学院来沅晖、民商法学院刘洋、公安学院方宁、经济学院刘佳、新闻传播学院王娜、李佳欣荣获三等奖。 魏奇从课程定位、选题定位、问题定位等3个方面对参赛辅导员表现进行点评,对全体辅导员切实提高课程讲授质量、提升教学育人实效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2023年度陕西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称号获得者,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辅导员冯晨光以《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为题进行教学展示。 郭武军对参赛辅导员的现场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比赛是我校提升辅导员教学能力、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举措,全体辅导员要强化问题意识,将课程教学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要增强教学能力,将课程教学与素质提升相结合;要创新授课形式,将讲深讲透与讲活讲好相结合,深刻领会讲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性,持续打造好“思政金课”。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工作。2021年,“形势与政策”课成功入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目前,我校辅导员中荣获省级“思政教师大练兵”教学标兵3人、教学能手1人,校级教学标兵2人,校级教学骨干2人。 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观摩比赛。 (供稿:党委学工部 撰稿:李伟弟 审核:杨明)

    2024-07-07
  • 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校内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申报内容 1.本专项任务项目申报需根据课题指南(见附件)的重点研究方向申报,也可在符合课题指南前提下,结合实际认真凝练、自拟题目,并在课题名称后用括号注明所依托重点研究方向的序号。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规范、准确、简洁。 2.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原则上每项资助2万元,研究周期为2年。 三、申报条件 1.本专项任务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每所高校限报2项。 2.本专项任务项目限高校专职辅导员申报(指在院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岗人员,包括院系级党组织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学工干部等)。 3.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1项,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4.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年内因各种原因被终止者,五年内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 (4)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    (5)连续两年(指2022、2023年度)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2024年度申报资格;    (6)申请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四、申报办法    1.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地方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2.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社科司主页(http://www.moe.gov.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自2024年3月22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申请人可登录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的填表要求填写(填写《申请评审书》“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请同时填写个人工作实绩),并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评审书》电子文档,无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待立项公布后,已立项项目按要求提交1份带有负责人及成员签名、责任单位盖章的纸质申报材料,由申报单位统一寄送至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    4.项目经费按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285号),需按照研究实际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按年度编制项目预算。    5.本次申报校内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15日,请申报人在此之前完成线上填报。 五、其他要求    1.申请人应认真阅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以往立项情况,提高申报质量,避免重复申报。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中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所在学校等有关信息,否则按作废处理。    3.申请人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 4.各申报单位应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申报系统联系方式:010-62510667、15313766307、15313766308;信箱:xmsb@sinoss.net。 未尽事宜,请及时与科研处联系。 联系电话:88182503 邮箱地址:kychu2503@163.com 科研处 2024年3月19日 附件:2024教育部辅导员专项课题指南.doc

    2024-03-21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陕西省教育厅】西北政法大学:“四个坚持”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西北政法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导向,持续提升辅导员队伍内涵式发展质量,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持续赋能做功,积极推动新时代辅导员队伍转型升级。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队伍建设的政治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工作体制,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相继出台《西北政法大学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细则》《中共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将党的领导贯穿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中,构建规范科学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与转出机制,着力打造专职辅导员、青年教师兼职辅导员、校外兼职辅导员三支队伍,并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成长导师、本科生导师、实务导师等形式,协调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杰出社会人士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专门制定学工系统工作实施方案,系统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专题培训、理论宣讲、专业竞赛等各类活动,深化党建教育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 坚持提升效能,增强队伍建设的专业性。学校积极推进“岗前-常规-专项-研修”的培训体系,围绕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网络舆情管理等方面开展各类培训,分批选派辅导员赴国内知名高校考察学习交流。实施“辅导员导师制”,选聘优秀学工干部担任青年辅导员导师,对近三年新入职辅导员进行全员覆盖,充分发挥“传、帮、带、教”作用,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每学期组织开展“学工干部讲业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辅导员沙龙等活动,增进以学正风、以学求实、以学促行。组织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形势与政策”课讲课、思政微课、辅导员工作案例等相关比赛,形成“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近3年,连续3名辅导员荣获陕西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称号,建设有“正心学风建设”和“法苑之声”等2个陕西高校省级辅导员示范工作室,“正心学风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情况受省委教育工委通报“建设成效较为突出”,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示范引领力。 坚持法治管理,增强队伍建设的纪律性。充分发挥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特色,坚持制度筑基、纪律固本,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先后围绕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学生纪律教育暨深化校风学风建设、思政专项(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管理等方面出台管理办法,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组织汇编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辅导员工作案例等资料,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连续组织开展“法暖万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增强辅导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与意识。完善工作奖惩机制,将辅导员工作纳入到师德师风考核、岗位年度考核、院系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制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负面清单,建立辅导员工作核查追责机制。在学生意识形态管理、心理危机防控等工作重落实法治化原则,注重开展工作的实效性、规范性和纪律性要求。严格落实辅导员“日值班”制度,第一时间处置学生安全稳定、舆情化解、疾病送诊、心理危机等突发情况,扎实扎牢校园安全稳定一线。制定《辅导员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辅导员职业行为十不准》,强化辅导员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守则。 坚持管培并重,增强队伍建设的成长性。学校党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到纳入干部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晋升晋级、评优评先、考核聘级、干部交流、挂职锻炼、访问学者等形式,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校级优秀辅导员评选工作,对荣获省级各类比赛突出成绩的选手予以单列指标,择优推荐省级“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人选。积极推动辅导员职务、职称、职级三线晋升政策落实落地,2023年择优晋升10名副科级辅导员。优化职称评审办法,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评审量化指标,按照10%的比例设置正高级职称岗位,按照25%的比例设置副高级职称岗位,推动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鼓励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学校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有组织科研,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各级各类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和精品项目立项,通过专家评审、考核、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科研过程和成效转化。近3年,辅导员主持或参与校级及以上各类课题231人次,发表包括核心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103篇。 作者:李伟弟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陕西省教育厅】西北政法大学:“四个坚持”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https://www.sizhengwang.cn/a/dxjy_sxjy/240313/1742157.shtml 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403/14/138938.html

    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