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长安区电梯应急救援演练在我校举行

  • 2025年06月26日
  • 后勤保障处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为落实“安全生产月”工作部署,切实提升我校应对电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师生员工安全乘梯意识,6月25日,我校联合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长安校区校务楼成功举办2025年度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副校长赵全宇,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机电处处长校智慧,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龚鑫凯,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马涛、党委委员刘新民出席。长安区驻区高校特种设备安全总监、电梯维保单位代表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赵全宇代表学校对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兄弟院校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西安市、长安区市场监管部门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学校始终将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此次演练旨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

演练环节模拟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发故障,停于非平层区域导致乘客被困轿厢内的突发情景。值班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第一时间联系电梯维保单位。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严格按照标准化救援流程,高效、规范地完成了被困乘客解救。整个演练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有效检验了各方协同配合与应急处置能力。

龚鑫凯进行了专业点评。他高度评价本次演练组织有序、流程规范、处置得当,完全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充分肯定了演练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为高校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马涛对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健全责任体系;二是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和日常监管;三是要强化应急能力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快速有效处置。

校智慧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演练取得的成效。他强调,保障电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各方需持续努力:一要强化使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日常巡查、按时维保和定期检验制度;二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以练促改、以练促建,不断优化预案、提升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三要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创新形式普及电梯安全知识,积极营造校园“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良好氛围。

此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是我校落实“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举措,不仅有效检验了我校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将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扎实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筑牢坚实基础。

(供稿:后勤保障处 撰稿:党弘亚 审核:陈建宁)

相关新闻

  • 传承革命精神 培树优良作风——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关中革命纪念馆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6月27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人员一行,赴关中革命纪念馆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培树优良作风”实践研学活动。 关中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系统展示关中地区在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重点呈现习仲勋同志的革命事迹与精神风范,反映新时代陕西干部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全体人员依次参观了“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习仲勋同志生平陈列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个主题展区。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幅幅定格历史的照片、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都充满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生动的历史长卷。通过历史与现代的深度对话,大家得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干部面向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纪念馆内久久回荡,宣示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此次实践研学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淬炼作风的党性教育。全体西法大人必将秉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与崇高风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为民情怀,砥砺实干担当,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与求真务实的过硬作风,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矢志奋进。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活动。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张佼 摄影:崔岚秀 审核:燕福民)

    2025-06-27
  • 我校在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讲书人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月25日,“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讲书人大赛决赛在陕西省图书馆圆满落幕。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张卓凭借出色表现荣获大赛一等奖,校工会精心组织、全力保障,荣获优秀组织奖。 本次比赛由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分为线上初评和线下决赛两个阶段。自5月启动以来,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各单位踊跃参与,积极报送参评作品。经过线上初评,共有45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决赛现场,张卓分享了123年前由美国记者尼科尔斯撰写的《穿越神秘的陕西》,透过一个文化他者的视角生动还原了晚清西安城的真实样貌。书中将陕西人的品性定义为“远古的金种子”,这种尚公近义、朴实敦厚的行为方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方自主性,也是独属于我们城市的精神品格。张卓结合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从百年前的西安城史延伸到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彰显了我校教职员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本次大赛是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的重要实践活动。参赛选手们紧扣主题,以书为媒、以声传情,生动讲述书中的核心观点和精彩内容,立足本职岗位畅谈感悟体会,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

    2025-06-27
  • 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加入中国高校国际人道法研究与教育联盟

    6月22日,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国际法学会联合主办的“关于国际人道法下受保护的物体国际研讨会暨中国高校国际人道法研究与教育联盟(下文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重庆圆满落幕。共有来自各高校、政府部门、军队、智库和红十字运动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我校成为首批参与联盟的九大高校之一。联盟的九大高校包括我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交学院、红十字国际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各高校国际法学院或法学院的代表在开幕式上共同完成了按压立柱的象征性仪式,这标志着中国高校国际人道法研究与教育联盟正式启动。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参加了启动仪式,并作了题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人道法的实践课程简介及效果》的发言。 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人道法教育和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深化本土化研究、强化人才培养、拓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联盟的成立对于我校国际人道法教学和研究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参加国际组织实习环节的加强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潘俊武 审批:李立)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