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武教授受聘为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23年08月20日
  • 国际法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近日,第五届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出席会议并讲话。华春莹表示,在运用国际法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过程中,要重视国际法对维护国家利益,稳定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发展和公平正义的作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希望咨询委员会委员胸怀“国之大者”,用好国际法专长,为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发挥更大作用。

(华春莹代表外交部向咨询委员会委员潘俊武教授颁发聘书)

本次会议完成了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华春莹部长助理向新一届顾问和委员颁发了聘书。我校国际法学院教授、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受聘为第五届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华春莹、条法司马新民司长与受聘专家合影)

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就重大外交问题提供法律意见、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是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的实践创新。本届咨询委员会由21名国内知名国际法专家组成,包括4名顾问和17名委员。

(供稿:国际法学院)

责任编辑:胡月琪

相关新闻

  • 【陕西教育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教师团队 | 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教师团队 | 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教师团队是由西北政法大学王瀚教授作为负责人,从事国际法学教育和科研的教师团队。王瀚教授是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国际法学科“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带头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点方向四负责人,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家级)执行主任暨首席专家,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国际法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批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专家库专家,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暨首席专家,国家马工程建设《国际私法学》编委会成员。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暨国际合规工作组召集人,最高人民法院和新加坡最高院联合主编《“一带一路”国际商事审判案例选》编辑委员会专家,新加坡律政部China Ready法律合作项目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比较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航空私法研究。先后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十大杰出法学博士后等荣誉称号,曾获得中国法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王瀚教授负责的国际法学教师团队由七名教授组成,其中刘亚军、潘俊武、吕江、王泽林、张超汉等六人为博士生导师,师怡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该团队数十年坚持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实践,在人才培养、智库平台建设、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质量,成效明显。2022年依托国际法学科设立的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被中央依法治国办等六部委联合批准为国家级智库基地,多数成员担任首席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成为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涉外法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涉外法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学术载体。 在师德师风方面,团队成员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思政育人与专业课教学融合贯通,奉献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教学一线。王瀚教授执教36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07人,其中40人考取国内外高校博士研究生,不少学生成长为教授、博导和法律界精英;师怡教授荣获陕西省科教文卫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在指导国际性和全国性大学生法学辩论竞赛中成绩突出。团队多数成员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两人获评校级教学名师,两人获评学校长安学者特聘教授,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先后获批法律硕士(涉外律师专业)和国际仲裁法律硕士培养项目,王瀚教授和刘亚军教授分别主持的《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同时获得教育部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两门国际法学科的主讲课程一次性获得教育部国家一流课程认定在全国法律院校屈指可数。 在科研创新方面,王瀚获批省人民政府第二批陕西省国际法学科“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组建全省法学学科首个“三秦学者”学术创新团队。此外,在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下,组建六个优秀研究团队从事涉外立法、“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反恐国际合作等领域法律问题研究。团队成员将教学科研工作与服务与我国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紧密结合,王瀚教授在国际航空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吕江教授在国际能源法领域研究、王泽林教授在北极法律领域研究、张超汉在国际航空产品责任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成员获三项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级奖励和数十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团队向外交部等机构提供的咨询意见和报告,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外交法律斗争和国际规则话语权的掌握。潘俊武教授直接参加外交部中国南海权益法理应对核心小组,就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法律斗争中发挥积极专家智库作用;王瀚教授作为外交部随团顾问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判决公约”项目第四次非正式磋商谈判,发挥了重要的专业咨询作用,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草案起草研究和全国人大立法评估,提供书面学理分析报告,为涉外立法做出贡献。团队成员三次承办陕西省政府丝博会“一带一路法治论坛”,两次承办西安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通用航空法治论坛,获得省教育厅等部门表彰,参加论证中国政府支持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设立和组建工作。与西安港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一带一路”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首批签约共建单位。 在团队建设方面,王瀚教授是国内航空法领军人才,在其带领下,团队在航空法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和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术研究水平和影响力居全国领先,具有明显特色和学术优势,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省级协调创新中心认定,为西安空港新城自贸区片区建设、第五航权论证和我省临空经济示范区实践发挥了明显的专业咨政作用。

    2023-08-09
  • 【西北法治文化论坛第2期】於兴中教授作题为“数字法治的基本原则探析”讲座

    7月12日上午,“西北法治文化论坛”第2期在我校雁塔校区举行。澳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於兴中教授作题为“数字法治的基本原则探析”讲座,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其瑞主持。 於兴中从数字法治的概念入手区分了数字的法治和数字时代的法治,将数字法治的基本原则提炼为数字权利原则、数字正义原则、平等原则、合法性原则、数字主权原则、安全原则、问责原则、透明原则、协同治理原则、科技原则等,并逐一讲解了各个原则的内涵。 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严存生教授、邱昭继教授、王进博士、王金霞博士、齐伟玲博士,人权研究中心赵小静博士等师生围绕数字法治的特点、数字法学发展、数字法治人才培养、数字立法、数字权利等问题与於兴中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於兴中的讲座提纲挈领、把握前沿、内容丰富、讲授生动,为我校师生介绍了数字法治的前沿动态,提供了研究数字法治的新思路。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

    2023-07-14
  • 【西北法治文化论坛第3期】彭中礼教授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司法政策变迁史”讲座

    7月13日晚,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中礼教授在我校雁塔校区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司法政策变迁史”讲座,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邱昭继教授主持。 彭中礼按照发展历史、逻辑动因和演进规律的线索讲述了党的司法政策变迁史。党的司法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推进党的司法政策发展的逻辑动因包括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要求、时代主题任务变化的使命要求、治国理政理念变化的方法要求、党的指导思想创新的实践要求。党的司法政策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权威追求、展现党治国理政的法治追求、贯彻党实现理想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落实党维护人民中心地位的实践追求。 在与谈环节,研究生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教授,《法律科学》副主编、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付玉明教授,行政法学院副院长井凯笛副教授,法治学院讲师王进博士、王金霞博士等师生就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时期司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政策的法律地位、国家政策的概念、纪检监察政策、红色法治文化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

    2023-07-14